新零售背景下智慧物流调配模式研究*
——以阿里盒马鲜生为例

2020-03-17 11:14王惜凡顾意刚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0年1期
关键词:鲜生盒马生鲜

□ 王惜凡,周 捷,顾意刚

(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1 引言

2019年8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指出要顺应消费变革和消费升级的趋势、引导电商培育新消费、拓宽生态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到调整电商零售。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指出,要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创新智慧物流营运模式。当前,注入智慧物流赋能新零售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新零售”意味着要让场景体验、交易(支付)、交付(物流)融为一体,这要求的不只是将物流信息化系统套用在自身产品交付场景中,更是要流通和零售/仓储布局等多方面做好融合与协同。因此,智慧物流成为推动新零售发展的核心动力。

潘常虹等(2019)通过同城配送中成本与效率间的平衡优化建立同城配送模型,得到新零售促进物流发展和物流提升新零售服务水平的结论。胡计虎等(2019)通过分析新零售时代消费者、线上线下零售业和物流业的现状,从全局指出当前存在空打“顾客至上”旗号、线上线下平台接入错位且各自为战和零超合作的数据共享不充分的问题。刘阳阳(2019)针对在新零售背景下我国智慧物流存在的问题,从物流视角提出应当基于数据平台构建物流生态圈,基于供应链优化物流流程和基于标准规范强化物流健康体系。近年学者对新零售和智慧物流的结合分析多处于宏观角度概括或者基于案例企业的单一物流分支问题进行建模分析,鲜有基于单个企业新零售模式运用基础上对物流框架进行综合分析的文献。

图1 盒马鲜生供应链架构

在平台级电商强势的推动之下,以盒马为代表的新零售模式生鲜电商以迅猛的速度布局了市场,成为了一二线城市消费人群的新选择。本文以盒马鲜生为例,观察新零售模式下盒马鲜生对于智慧物流的把控和实际运用,分析当前新零售与智慧物流结合当中存在的问题,从物流角度探究当前新生鲜零售业突破发展瓶颈的途径。

2 新零售视角下传统物流转向智慧物流的内在要求

“新零售”最早于2016年10月由马云在杭州互联网云栖大会上首次提出,他认为这一名词将取代“电子商务”,成为零售业突破成长瓶颈的主流。有别于传统电商销售模式,新零售强调以用户体验为中心,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促进“线上+线下+物流”的深度融合,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的零售新模式。

新零售带来需求小众化、碎片化、快速化的改变,基于此特点,智慧物流应运而生。该名词首先由IBM于2009年提出,随后其概念由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解释。智慧物流重视整合物联网、传感网与现有的互联网,实现互联网向物理世界延伸、互联网与物流实体网络融合创新,实现物流系统的状态感知、实时分析、精准执行,进一步提高自主决策化和学习能力。

由于新零售直接将产品的研发、生产与用户需求拉近,是一种全方位变革经营形态的模式,这对传统物流提出了新挑战,智慧物流成为发展新零售的动力机。这种情况下,物流新要求被提出:智能化仓储构建需加快推进步伐,通过结合“互联网+”建设提高仓库一体化管理及自动化覆盖率;末端仓配将越显重要,由传统模式的“全国各级城市仓+落地配”走向“店仓一体”将成为趋势,物流需要有更高的物流配送服务水平;新销售实现的多渠道交易带来大量订单信息,物流需要有更强的库存量单位处理能力;商业主体价值排序发生变化,消费者成为零售的出发点,需求多样化带来渠道扁平化的商业生态体系,物流体系需要被重构;新零售下的物流还要承担消费者数据的收集和开发任务,为更好地服务供应链参与者,物流主体需要提高自身的数据分析能力。

3 盒马鲜生智慧物流创新调配模式分析

盒马鲜生采用“线上电商+线下门店”的经营模式,是阿里集团对线下超市结构全面革新的新零售业态,通过移动技术(移动终端、APP)将线上线下有机链接,以用户体验为核心,采用“零售+体验式消费+产业生态链”的方式将消费者与下游合作伙伴紧密衔接,具体实施中智慧物流的运用使得其商业活动流畅有效。

3.1 盒马鲜生的物流体系

盒马鲜生基于新零售模式的物流体系是一套架构创新的去中心化、分布式的网络,如上图1所示分为三层,即供应商—DC—客户。

3.1.1 采购

除了在全球范围内的海外直采,盒马鲜生国内的产品采购结合原产地直采和本地化直采两种方式。

在原产地直采果蔬的过程中,基地的选择上要求种植区附近有生产车间,其中须有冷链温控、WIFI接入、预包装生产线等等。对冷链运输车也有较高的温控要求,以保证18个小时完成果蔬收割到门店上架的流程。大部分生鲜在第一个环节被质检、包装、成为标品,以避免在运输、门店运营和客户挑选等过程的损耗,将果蔬防损控制在源头。

在本地化直采时,为避免传统商超合作下中间商环节的利润压价,盒马鲜生与当地相关生产商企业直接合作,不收取供应商任何形式的入场费、促消费和市场费用,由供应商直接将生鲜产品运输到盒马所在城市的中心仓,供销直通。

通过供应链前移、对供货商进行有效赋能,盒马鲜生减少了产品流转的中间环节,优化了流程管控和品质管控,在保证商品新鲜度、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同时,降低生鲜损耗和成本,将价格优势传递给消费者。

3.1.2 业务模式

上图所示物流体系网络中的第三层是离消费者最近的门店,即“店仓”。这种店仓一体化形式中前面是店,后面是仓,实现数据和动线的同步,人员、场地均可作复用。它既是前置的物流中心,同时还承载着销售、餐饮等线上线下一体化互动体验,起到全链路轴心作用。

①线下业务。盒马鲜生的线下业务模式为“生鲜超市+餐饮体验”,作为标准的实体店运营,具备完整的门店销售功能。店前采用大仓对店仓的B2B物流模式,商品则以整个托盘的集约模式(盒马物流的每个托盘或整箱整板一次性操作约50件包裹),以大卡货车集中配送到门店,之后门店再将以托盘为单位,将商品一次性地完成收货、上架、捡货、打包、配送的五位一体动作。

②线上业务。借助专属的线上业务APP,盒马鲜生采用“餐饮外卖+生鲜配送”的线上模式,宗旨是“溯源优选、专业研发、准时热送”,物流为30分钟近场景即时配送的外卖模式(10分钟拣货装箱+20分钟配送),24小时的配送服务引出早市、晚市两个消费场景,依靠仓店一体模式以及流水化的拣货装箱系统,以轴状辐射模式联合地面商超形成即时物流配送服务网。

3.2 盒马鲜生智慧物流的实现途径

3.2.1 智能履约集单算法

在基于线路、时效节点顺序、客户需求、温层、区块分布以及整个POI的算法指导下,系统将订单统一集合,智能匹配、调度订单,以确保能够串联出最优的配送批次,在机遇线路的思路上实现多单配送,达到最优的订单履约成本。

3.2.2 智能店仓作业系统

门店作为整个盒马配送成本和效率的轴心坐标,之所以能承担起DC大仓的功能,在于盒马门店从初始设计就采用仓储式货架和库存模式,这意味着门店中商品的货位和库存位都可实时回传调度。如此一来,盒马门店在线下层面运营着标准的门店模式,也具备完全的实体店销售功能,而在线上层面则作为仓储作业。

3.2.3 智能配送调度

盒马鲜生重构物流人货场,人定义为配送员所在位置、擅长技能、熟悉的区域以及商品和订单类别;货定义为订单品类(常温或冷链)、批次和包裹;场定义为配送员所在的具体位置(门店、路途中、顾客家、返程中)以及预测物流路线。在这三者之间调度,趋向最优的智能匹配,实现配送效率的最大化。

3.2.4 智能订货库存分配系统

门店的成本主要来自于人力与场地,基于这两点,盒马打造出一套智能的订货库存分配的系统:一方面则是依托淘系数据,在全品类基础上对标品做精选,以缩小全品类的SKU数;另一方面是根据盒马门店的历史销量,即不同区域中线上APP页面点击量、页面跳转成交比例,后台数据进行演算、优化和迭代,盒马可以做到不同区域商品分配的预测;此外,再结合各个门店周边盒马消费群体的需求,可以达到智能化的商品选品和库存分配,进一步提升库存周转和商品动销。

3.2.5 自动化设备

RFID物联网技术下的全自动悬挂链物流系统是盒马鲜生物流的核心创新之一。APP用户在线下单后,后端系统将拣货员管理负责区内所有物品的信息传到RF扫描枪,且由于电子价签在系统中已经记录了所有货品和货架的位置,系统能够计算出最高效的拣货动线,且直接定位货品,分配给最临近的拣货员。悬挂链的设置可充分利用上层物理空间,减少人员跑动造成的混乱;由于每个环节被拆分,捡货人员只需完成指定动作,这样可降低人为影响因素,因为货物订单对接的准确性以及行动路线的规划等全由机器判断;悬挂系统能够实现分区和多区域的货物并发作业,大程度提高物流效率。

4 盒马鲜生智慧物流发展制约因素

4.1 新零售视角

4.1.1 线下员工服务水平层次不齐

员工服务质量管理是盒马鲜生的一大难题。在追求消费场景多样化的同时,盒马鲜生也注重产品的多样化,由于定位是城市的中高收入人群,主要消费群体更关注商品服务质量,对价格敏感度较弱。而多次线下调查结果表明,线下员工工作领域不明确的状况在门店中频繁发生,分工不明确,互相推卸责任是盒马鲜生门店常见的问题。此外,服务态度与服务质量有明显参差不齐的现象,直接导致了消费者体验的下降。

4.1.2 线上配送服务局限

线下用户单量的增加使得排队成为盒马鲜生不可避免的问题,每到饭点店内加工结账区就会大排长龙。虽然在盒马鲜生App内下单可免去排队环节,但水产品作为主要品类之一,因加工区域较小,目前已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盒马鲜生只为店内购买水产品提供制熟服务,顾客无法在线上购买中选购制熟服务,使得客源流失。

4.2 物流视角

4.2.1 生鲜冷链物流技术限制

生鲜产品不同于普通商品,为保证质量,需要在运输途中进行冷藏,避免货物运输过程中“断链”现象的发生是保证生鲜品质的关键。而我国的冷链物流行业起步晚、基础薄,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持,难以对整个物流链予以监控,无法避免因运输人员操作不当引发的对生鲜货物品质产生的影响,近年盒马生鲜冷冻产品大肠杆菌超标事件引起媒体关注,对企业形象造成恶性影响,而事后也极难对生鲜质量问题进行有效的责任追溯。

4.2.2 冷链仓储费用昂贵

不同生鲜产品的存储环境对温控的要求不同,例如,蔬菜水果适宜在0°~20°,而肉类产品则在-15°~-45°。依照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的规定,生鲜冷库的规划需要全方面接受监管及后期验收。另外,一个4000平方米左右冷库的建设成本在2000万元以上,因此,提前数年布局的重资产模式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而由于第三方冷链的发展尚处于初始阶段,存在硬件设施建设不足、技术含量低、专业化服务能力不强、运输效率低、成本费用高等缺陷,并不足以作为生鲜电商的主要臂膀。

5 盒马鲜生智慧物流调配模式优化策略

5.1 提升物流配送服务质量

盒马鲜生的线上盈利大于线下盈利,面对京东生鲜、每日优鲜等强大的线上对手,提供更多样化的服务功能是扩大用户群体的重要途径。水产品作为盒马鲜生的主打品类之一,可以对其开发线上制熟服务,同时线下整顿员工资源,对员工服务职责进行清晰界定,对职能架构灵活的员工进行水产品熟前处理的培训,作为人力调度资源,以备在制熟订单累计到一定量时转换职能,实现人力的高效利用。此外,有必要让员工佩戴编号牌,同时完善售后服务评价体系,以便消费者需求被及时响应和事后权责的追溯,确保员工职务水平、职务态度与服务宗旨的一致,加强品牌形象的树立。

5.2 改进仓储模式

针对门店即仓存储模式成本过高的问题,可以建立中心货仓和门店即仓并行的存储模式,对于产品需求量大、线上订单量大的城市采用中心仓库的形式负责主要供应,而对于需求量相对较小、线上订单量小的城市,则可实行门店即仓的方式,利用大数据针对性地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将范围内的需求进行统一配送服务。也可在建立中心货仓的同时,扩大每个门店的覆盖范围,将中心货仓作为依托,门店间的覆盖范围形成物流网络进行铺展。

5.3 加强供应链协同

盒马鲜生应注重冷链技术的升级,因为食品的贮存和运输成本的高低与冷链技术的成熟与否息息相关。此外,还可通过引进耐性更高的产品来延长商品寿命与保质期;盒马鲜生可考虑更改包装材质、形状的设计,以此减轻运输、配送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损耗,降低物流成本;在采购问题上,盒马鲜生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供应商合作伙伴时,应注重第三方物流的技术条件,深度参与供应商产品物流的管理,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把控品质;盒马鲜生还应加强对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控制,建立产品快速流转机制,这是提高生鲜电商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生鲜产品品质优良的重要保障。

猜你喜欢
鲜生盒马生鲜
全国首家“海上盒马村”落户庄河
走出温室的盒马,品质屡屡“破防”
生鲜电商物流配送的发展现状和优化研究
——以盒马鲜生为例
生鲜灯的奥秘
盒马开启新玩法
盒马鲜生商业模式分析
盒马在京“舍命狂奔”前需解决几个问题
恒天然与盒马鲜生合作推出“日日鲜”鲜牛奶
中国生鲜消费趋势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