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传说中的儒家思想初探

2020-03-17 09:25吴木提剑·胡安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期
关键词:牛郎织女文化底蕴儒家思想

摘  要:《牛郎织女》这一民间传说,讲述了一个古老而动人的爱情故事,它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深刻体现了“仁”、“和谐”和勇敢坚韧的儒家思想。它作为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中最古老、流传最广的一个,其历史价值和思想内涵最为丰富,承载着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的深厚精神。本论文通过对牛郎织女民间传说的回溯,探析其中的儒家思想,来论证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对当今时代精神的熏染。

关键词:牛郎织女;儒家思想;文化底蕴

作者简介:吴木提剑·胡安(1995-),女,哈萨克族,甘肃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人,伊犁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亚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3-0-02

民间传说是一种通过口头流传的题材广泛的口头叙事文学,能够在人与人之间广为流传。它从民间生活本身出发,在人们认为合理和允许的范围内来传播者故事,往往包含着真实历史的一些因素以及对于社会,自然淳朴地想象。经过时代、民族、地域的变更,人们代代相传,民间故事直至流传至今,令人感慨万千。民间传说表达了劳动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美好未来的向往,是人民群众的艺术创作。同时,民间传说作为劳动人民“口传的历史”,在不同的时期能够诠释出不同的文化内涵。

牛郎织女传说一代代传承、发展,伴随着百姓的生活,一直保持着盎然的生机与活力。在民间传说产生之初,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限制,先民不具备用文字记录的物质条件,从而使得口头表达成为社会传播的风尚。它能迅速、准确表达各种信息,十分便捷。然而也由于流传环境的变化和时代的推移,经口头流传下来的民间传说会发生一些变化甚至出现不同的版本,体现了民间文学的变异性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那些古代流传的传说和故事经过先民们的传播而流传至今,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对牛郎织女的故事耳熟能详,这也从一定层面上深刻体现了民间文学的历史传承性。

牛郎织女的故事之所以经久不衰、妇孺皆知,是因为它所呈现的不仅仅是激动人心,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更是它其中蕴含着丰富而深远的文化意义以及卓越的传统儒家思想。儒学被视为当今时代最具积极意义的文化之一。放眼望去,西方学者罗列诸多成功因素,其中之一就是儒家文化。因此本文重新审视和关注其传统哲学,这对于现如今推崇传统文化的时代具有深刻的意义,并对青年一代的发展具有绝对性的引领和帮助。

一、牛郎织女故事梗概

牛郎织女是一则古代著名的爱情故事。传说在古时候,有个放牛的聪明善良的小伙,生活非常不幸,父母去世后便跟着哥嫂生活。他的嫂子总是对他百般苛刻。有一天,嫂子给他九头牛却要求他领十头牛回家。正当他焦急万分,手足无措的时候忽然一个老头出现在他面前,告诉他,在山的那一边有一头生了重病的老牛,只要牛郎能救活它,就可以得到它。牛郎翻山越岭找到了那头生病的老牛。找到它之后,牛郎为生重病的老牛割来新鲜的嫩草,为它找到草药,并细心照顾它许久。因此牛郎和老牛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等老牛病情好转后,它告诉牛郎自己其实是天上的神仙,可以帮助牛郎,因此牛郎高兴地领着十头牛回到了家。但是回家之后嫂子却变本加厉,牛郎被逼无奈,只得牵着老牛离开了家。一天,老牛知晓天界的几位仙女下凡来河边洗澡,便让牛郎把其中一位仙女的衣服偷走,那位仙女就是织女,这样织女就回不去了,老牛为牛郎制造了与织女相识的机会,二人一见钟情,相谈甚欢。织女得知牛郎的生活十分悲惨后,决定留在了凡间,和牛郎做夫妻。织女教邻居们养蚕织布,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好东西分给大家。在凡间的几年,牛郎织女幸福恩爱,过着男耕女织的小农生活,还育有一儿一女,生活十分美满。

好景不长,后来王母娘娘知道了织女私自下凡的事儿,恼羞成怒,派人押解织女回天庭受审。牛郎悲痛欲绝,但是他没办法上天去。这时他想起来,老牛临终前告诉过他,它的皮披上后可以飞上天。牛郎虽内心纠结,但为了织女,他拿出牛皮,用扁担箩筐挑上一双儿女,一步一步上天。当他马上要与织女相见时,王母娘娘一怒之下拔下了头上的金簪,手轻轻一挥便出现了一条宽广的波涛汹涌的天河,以至于牛郎和织女终究不得见,他们只能在天河的两岸互望着哭泣。他们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成千上万的喜鹊在天河上搭出一座桥,让牛郎和织女相会于鹊桥上。王母娘娘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在每年七月初七在桥上相见。

二、牛郎织女中所体现的儒家思想

1、“仁”的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不能依靠他人,这是人的自我意识。 仁的思想落到实处就是礼,礼即人与人沟通的规范。在牛郎织女传说中,不难发现牛郎的人格特征充分体现了“礼”。而“孝”、“悌”作为“仁”的根源和基础,更加能深刻解读此传说故事的孝悌为本的体现。孔子认为“孝”指对父母回报的爱,“悌”指兄弟之间的友爱。孔子认为,对父母的孝和尊敬应该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对父母,我们不仅要尽力从物质方面给予满足,更要从内心里尊重父母,给予父母最真切的回报。兄弟之间要友爱,不能以下犯上。《论语·学而》中指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当时人们认为侵犯长辈的事情是无礼不敬的行为,是極为羞耻的事情。牛郎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在封建社会的压迫 与嫂子的百般刁难之下,仍然用“礼”来规范自己,行孝悌,知礼敬。做到尊重与服从,体现了儒家“仁”的思想。

2、“和谐”的儒家思想

在中国儒学传统文化里,推崇和谐、圆满的思想。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处在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中,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便有了特定的聚居地,长期发展下来,人们就有了家庭意识,就有了亲属之间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人们在思想上重视家庭,把家庭看成一种力量,和谐、美满的家庭可以促进个人的发展,加强各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

牛郎织女诉说着婚姻自由、耕田织布的美好故事,深刻反映了农耕时代劳动人民生活的状态与愿景。牛郎的勤勤恳恳、吃苦耐劳,加上织女高超的织布技艺使得他们的生活幸福美满。不久,侄女生了一儿一女,过上了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幸福生活。儿女双全的现象又是中国家庭的和谐幸福的代表,是儒家思想的体现。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家庭生活是中国封建社会时代基本家庭模式,而不受封建统治者的压迫和剥削,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娶妻生子,有儿有女,过着自由自在的幸福美满的生活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也体现了儒家“和谐”思想的内涵。

3、勇敢坚韧的品格

“勇敢坚韧”是儒家一贯倡导的做人品质,面对困境要勇敢,要坚韧,这是获得成功的必备素质。荀子有“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之良言,赞扬勇敢坚韧的精神品质。《孟子》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也颂扬人在磨难中坚毅品格。儒家思想推崇勇敢坚韧的品质能让人勇于面对逆境,并在磨练当中形成维持力量。

牛郎在长期受到哥哥嫂嫂的不公平待遇,他没有自暴自弃,仍然辛勤劳动,心存感恩,从而得到老牛的敬佩;在与织女隔着银河不能相见,牛郎面对压力与胁迫,没有放弃,执着等待,这体现了牛郎的坚韧。由此可见勇敢坚韧一直贯穿于儒家思想的始终。

由于牛郎织女故事的广泛流传,后来衍生出七夕这一传统节日。它体现着我国优秀的传统节日,七夕节表达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饱含着中华各民族的精神和情感。作为新生一代的青年,我们在传统节日面前,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不仅仅能促进各民族的团结,更能保障国家的统一,使全社会更加和谐美好。近年来,随着各种传播渠道对传统节日宣传力度的加强,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庆祝传统节日的各种活动也在全国各地广泛展开,从而我们要充分合理运用传统节日,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使历史的绚丽光辉能继续普照大地。

参考文献:

[1]徐磊:《面向民间与主流文化内在整合--论牛郎织女的历史文化隐喻》[D].山东大学,2010.

[2]胡安莲:《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流变及其文化意义》[J].许昌师专学报,2001.

[3]冯和一:《牛女神话传说的演变以及文学价值》[J].北京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牛郎织女文化底蕴儒家思想
七夕节
——坐看牛郎织女星
“一壶春秋”壶的创意设计和文化底蕴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牛郎织女
雒三桂:文化底蕴下的优雅
牛郎织女渡鹊桥
儒家思想与书法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
通过诗歌阅读提升初中生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