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调查研究

2020-03-18 09:35刘慧芳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文史类理工类医学类

刘慧芳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为什么有的学生在学校中有积极稳定的表现,而有的学生却表现平平,甚至出现厌学逃课现象?对于这个问题,以往我们常常关注的是学生的认知因素,而忽略了学校情境中的情感因素。情绪对人类的学习、记忆、动机、心理健康、神经功能等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教育情境下,它对学生的影响就更为广泛[1]。学业情绪是德国教育心理学家Pekrun于2002年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学生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各种情绪,主要包含愉快、放松、希望、自豪、焦虑、失望、羞愧、气愤、厌烦9种情绪[2]。研究表明,学业情绪与学习动机、学习成绩、学业自我效能感等因素存在相关性[3-5]。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以400余名高职院校大学生为被试,剔除无效问卷后,回收得到有效问卷323份。其中大一208人,大二115人;男生86人、女生237人。

1.2 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问卷

该问卷由马惠霞编制,由10个分测验组成,共包含88个项目,其中涉及的10种情绪分属于积极高唤醒(兴趣、愉快、希望)、积极低唤醒(自豪和放松)、消极高唤醒(羞愧、焦虑、气愤)、消极低唤醒(失望和厌烦)4个维度。问卷采用5点计分,信效度检验均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

1.3 研究方法

发放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问卷,采用团体施测,当场回收问卷,测验过程大约15分钟。采用Excel和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高职院校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基本状况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一般学业情绪在各个分测验上的平均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希望、愉快、兴趣、自豪、羞愧、放松、焦虑、气愤、失望、厌烦[6]。

2.2 不同性别大学生学业情绪的差异比较

对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学业情绪各分测验和各维度上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大学生学业情绪得分的差异比较(±s,分)

表1 不同性别大学生学业情绪得分的差异比较(±s,分)

项目焦虑性别 人数 得分t P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86 237 86 237 86 237 86 237 86 237 86 237 86 237 86 237 86 237 86 237 86 237 86 237 86 237 86 237 44.127 9±10.570 54 45.700 4±8.757 50 33.325 6±9.357 53 33.113 9±8.311 19 32.081 4±5.138 59 30.451 5±5.701 13 27.186 0±6.888 20 27.084 4±6.113 44 30.279 1±4.334 95 29.054 9±4.926 70 22.034 9±5.193 77 22.118 1±4.581 97 25.104 7±5.024 71 24.784 8±4.197 47 26.674 4±4.947 83 26.388 2±4.477 01 14.697 7±3.630 17 14.624 5±3.541 27 17.465 1±3.216 49 16.189 9±3.362 59 69.244 2±11.885 67 67.362 9±10.684 77 62.360 5±8.211 77 59.506 3±9.761 83 80.860 5±17.241 65 82.443 0±14.115 22 60.511 6±15.153 14 60.198 3±13.604 22-1.347>0.05厌烦0.185>0.05放松2.330<0.05失望0.128>0.05自豪2.036<0.05羞愧-0.139>0.05愉快0.527>0.05希望0.494>0.05气愤0.163>0.05兴趣3.047<0.01积极高唤醒1.357>0.05积极低唤醒2.418<0.05消极高唤醒-0.763>0.05消极低唤醒0.177>0.05

由表1可知,不同性别大学生在放松、自豪、兴趣3个分测验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 或 P<0.01),均表现为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在积极低唤醒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其他分测验和维度上无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其中在焦虑、羞愧分测验及消极高唤醒维度上,女生的得分略高于男生。

2.3 不同年级大学生学业情绪的差异比较

对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学业情绪各分测验和各维度上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年级大学生学业情绪得分的差异比较(±s,分)

表2 不同年级大学生学业情绪得分的差异比较(±s,分)

项目焦虑人数 得分t P年级大一大二大一大二大一大二大一大二大一大二大一大二大一大二大一大二大一大二大一大二大一大二大一大二大一大二大一大二208 115 208 115 208 115 208 115 208 115 208 115 208 115 208 115 208 115 208 115 208 115 208 115 208 115 208 115 44.211 5±9.463 56 47.217 4±8.658 01 31.985 6±8.586 29 35.313 0±8.200 73 31.201 9±5.812 50 30.313 0±5.156 10 26.639 4±6.655 05 27.965 2±5.584 96 29.476 0±4.903 85 29.208 7±4.623 54 21.956 7±4.723 57 22.347 8±4.792 25 25.163 5±4.358 59 24.339 1±4.518 75 26.625 0±4.383 08 26.173 9±4.977 60 14.432 7±3.520 17 15.026 1±3.613 96 16.716 3±3.295 63 16.191 3±3.481 52 68.504 8±10.781 54 66.704 3±11.421 72 60.677 9±9.661 77 59.521 7±9.038 27 80.601 0±15.241 04 84.591 3±14.260 67 58.625 0±14.457 79 63.278 3±12.679 97-2.816<0.01厌烦-3.388<0.01放松1.369>0.05失望-1.905>0.05自豪0.479>0.05羞愧-0.709>0.05愉快1.606>0.05希望0.843>0.05气愤-1.437>0.05兴趣1.344>0.05积极高唤醒1.407>0.05积极低唤醒1.053>0.05消极高唤醒-2.305<0.05消极低唤醒-3.002<0.01

由表2可知,大一、大二年级学生在焦虑、厌烦两个分测验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1),具体表现为大二显著高于大一;在消极高唤醒和消极低唤醒两个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 或 P<0.01),表现为大二显著高于大一。其他分测验和维度上无显著的年级差异(P>0.05),其中在放松、自豪、愉快、希望、兴趣分测验及积极高唤醒、积极低唤醒两个维度上,大一的得分略高于大二。

2.4 不同专业大学生学业情绪的差异比较

对不同专业类别大学生在学业情绪各分测验和各维度上的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不同专业大学生在焦虑分测验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的多重比较检验表明,医学类专业学生在焦虑上的得分要显著高于理工类。在其他分测验和维度上均不存在专业类别差异(P>0.05)。

2.5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学业情绪的差异比较

对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在学业情绪各分测验和各维度上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在学业情绪的各个维度和各分测验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10个分测验中除厌烦、兴趣外,其余分测验上农村学生得分均略高于城镇学生。在积极高唤醒、积极低唤醒、消极高唤醒3个维度上,农村学生得分也略高于城镇学生。

2.6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学业情绪的差异比较

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学业情绪各分测验和各维度上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5。

表3 不同专业大学生学业情绪得分的差异比较(±s,分)

表3 不同专业大学生学业情绪得分的差异比较(±s,分)

项目焦虑人数 得分t 4.557厌烦2.143放松0.824失望0.787自豪0.083羞愧0.050愉快0.378希望1.215气愤2.376兴趣1.192积极高唤醒0.467积极低唤醒0.345消极高唤醒2.756消极低唤醒专业理工类文史类医学类理工类文史类医学类理工类文史类医学类理工类文史类医学类理工类文史类医学类理工类文史类医学类理工类文史类医学类理工类文史类医学类理工类文史类医学类理工类文史类医学类理工类文史类医学类理工类文史类医学类理工类文史类医学类理工类文史类医学类122 56 145 122 56 145 122 56 145 122 56 145 122 56 145 122 56 145 122 56 145 122 56 145 122 56 145 122 56 145 122 56 145 122 56 145 122 56 145 122 56 145 43.475 4±9.688 72 45.089 3±10.255 42 46.875 9±8.267 14 31.942 6±9.088 45 33.428 6±8.431 23 34.103 4±8.134 91 31.385 2±5.600 25 30.767 9±5.755 60 30.510 3±5.536 64 26.729 5±6.830 94 26.678 6±6.652 70 27.600 0±5.719 61 29.442 6±4.865 21 29.142 9±4.933 85 29.420 7±4.723 86 22.090 2±4.868 53 21.928 6±4.572 08 22.165 5±4.734 64 24.663 9±4.537 47 25.285 7±4.607 17 24.882 8±4.279 32 26.065 6±4.467 95 26.196 4±4.922 75 26.903 4±4.577 00 14.098 4±3.616 79 15.107 1±2.946 05 14.924 1±3.689 48 16.401 6±3.319 51 17.160 7±3.535 67 16.393 1±3.336 03 67.131 1±11.034 10 68.642 9±11.848 17 68.179 3±10.739 12 60.827 9±9.535 23 59.910 7±9.772 46 59.931 0±9.286 83 79.663 9±15.674 69 82.125 0±15.506 08 83.965 5±14.010 62 58.672 1±15.194 85 60.107 1±14.022 94 61.703 4±12.866 37 1.562 P<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由表5可知,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学业情绪的各个维度和各分测验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在焦虑、羞愧、气愤3个分测验及消极高唤醒维度上得分非独生子女略高于独生子女。

3 讨论

3.1 高职院校大学生总体上体会到的积极学业情绪比消极情绪多

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总体上体会到的积极学业情绪比消极情绪多,该结果与苏世将、张世晶等[7-8]的研究结果比较一致。其中希望因子均分最高(3.78分),学业希望是指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以及学业成就抱有良好愿望时产生的一种预期性的、自信的正性情绪。厌烦均分最低(2.55分),学业厌烦是指大学生对学业过程中的某些活动失去兴趣或感到疲劳而不愿意继续从事时产生的一种烦躁的负性情绪。说明尽管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学业上面临着一些压力和困惑,但仍对学业充满希望。与之不同,在本研究中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业情绪中的“羞愧”体验比“放松”高,这可能与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形成消极的归因方式有关。

表4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学业情绪得分的差异比较(±s,分)

表4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学业情绪得分的差异比较(±s,分)

项目焦虑人数 得分t P生源地城镇农村城镇农村城镇农村城镇农村城镇农村城镇农村城镇农村城镇农村城镇农村城镇农村城镇农村城镇农村城镇农村城镇农村60 263 60 263 60 263 60 263 60 263 60 263 60 263 60 263 60 263 60 263 60 263 60 263 60 263 60 263 44.000 0±10.052 41 45.574 1±9.094 56 33.983 3±9.082 47 32.984 8±8.478 07 30.466 7±6.026 68 30.981 0±5.500 49 27.000 0±6.216 44 27.136 9±6.352 58 29.000 0±5.095 69 29.467 7±4.736 36 21.283 3±4.790 85 22.281 4±4.723 33 24.483 3±5.003 36 24.958 2±4.290 30 26.266 7±4.329 12 26.509 5±4.667 46 14.566 7±3.401 73 14.661 6±3.600 72 16.533 3±3.698 22 16.528 5±3.294 42 67.283 3±11.987 41 67.996 2±10.819 65 59.466 7±10.347 30 60.448 7±9.240 44 79.850 0±15.740 29 82.517 1±14.812 01 60.983 3±14.449 79 60.121 7±13.930 87-1.186>0.05厌烦0.812>0.05放松-0.642>0.05失望-0.151>0.05自豪-0.680>0.05羞愧-1.473>0.05愉快-0.749>0.05希望-0.368>0.05气愤-0.186>0.05兴趣0.010>0.05积极高唤醒-0.451>0.05积极低唤醒-0.726>0.05消极高唤醒-1.244>0.05消极低唤醒0.429>0.05

表5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学业情绪得分的差异比较(±s,分)

表5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学业情绪得分的差异比较(±s,分)

项目焦虑是否独生子女 人数 得分t P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37 286 37 286 37 286 37 286 37 286 37 286 37 286 37 286 37 286 37 286 37 286 37 286 37 286 37 286 44.891 9±8.355 92 45.332 2±9.409 48 34.783 8±9.908 29 32.961 5±8.398 95 31.567 6±6.370 68 30.797 2±5.493 93 27.513 5±6.585 43 27.059 4±6.292 85 29.810 8±5.221 95 29.325 2±4.750 16 21.162 2±4.958 23 22.216 8±4.711 52 25.351 4±4.721 21 24.807 7±4.392 35 26.540 5±4.394 41 26.454 5±4.634 31 14.351 4±4.334 72 14.681 8±3.453 98 16.567 6±3.760 47 16.524 5±3.319 97 68.459 5±11.347 04 67.786 7±11.006 22 61.378 4±10.832 95 60.122 4±9.263 91 80.405 4±14.534 36 82.230 8±15.070 92 62.297 3±15.256 81 60.021 0±13.847 78-0.271>0.05厌烦1.215>0.05放松0.788>0.05失望0.411>0.05自豪0.578>0.05羞愧-1.274>0.05愉快0.702>0.05希望0.107>0.05气愤-0.446>0.05兴趣0.073>0.05积极高唤醒0.349>0.05积极低唤醒0.761>0.05消极高唤醒-0.696>0.05消极低唤醒0.930>0.05

3.2 高职院校大学生男生比女生的积极学业情绪更高

相较于女生,男生的积极学业情绪更多(P<0.05 或 P<0.01),这与苏世将等[7]的研究结果较一致。可能与女生的感情比较细腻,内心体验丰富敏感,消极情绪的易感性较高有关;也可能与社会对男女性性别角色的不同期望有关。

3.3 高职院校大二学生比大一学生有更多的消极学业情绪

大二学生相较于大一学生来说有更多消极的学业情绪,与赵联防[9]、苏世将等[7]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大二学生消极学业情绪高于大一学生(P<0.01),原因可能与大一新生课业压力相对较小,对新的环境和生活感到新鲜和兴趣有关。而随着学习的深入、课业的增多以及即将到来的实习和就业压力(高职院校大学生大三进入实习阶段),大二学生产生了更多的焦虑和厌烦的情绪。

3.4 高职院校医学类专业学生比理工类专业学生有更多的焦虑情绪

不同专业大学生在焦虑分测验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医学类专业学生相较于理工类专业学生有更多的焦虑情绪。这可能与医学类专业要求高、压力大有关;也可能与样本中医学类专业女生占绝大多数,而理工类专业男生较多,从而受到性别差异的影响有关。

3.5 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业情绪在生源地和是否独生子女这些特征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在学业情绪的各个维度和各分测验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10个分测验中除厌烦、兴趣外,其余分测验上农村学生得分均略高于城镇学生。在积极高唤醒、积极低唤醒、消极高唤醒3个维度上,农村学生得分也略高于城镇学生。这或许与农村学生情绪相对敏感、对学习环境和条件要求相对较低、对学习的态度相对积极等因素有关。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学业情绪的各个维度和各分测验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在焦虑、羞愧、气愤3个分测验及消极高唤醒维度上得分非独生子女略高于独生子女。

猜你喜欢
文史类理工类医学类
医疗体育功能在医学类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大数据医学类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探析
——以莆田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为例
论文史类教学的模式探究
大学生文史类与理工类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异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大学生文史类与理工类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异
分部积分法在少数民族预科理工类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3300多名本科新生清华报到 理工类超八成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对理工类职业的四个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