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学习化学选修课程障碍成因及突破策略

2020-03-18 04:30刘西子李春生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突破策略选修课程学习障碍

刘西子 李春生

[摘要]高中化学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之间具有明显的螺旋式上升、层级发展的特点,因此相对于基础性较强的必修课程,学生学习专业性更强的选修课程难度更大,容易产生学习障碍。教学中,教师应分析障碍成因,探寻突破策略,采取适当措施,帮助学生有效突破学习障碍。

[关键词]学习障碍;选修课程;成因;突破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0)05-0071-02

高中化学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1和必修2具有基础性和全面性的特点,为学生学习选修课程奠定基础。在化学核心知识方面,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之间具有明显的螺旋式上升、层级发展的特点,因此相对于基础性较强的必修课程,学生学习专业性更强的选修课程难度更大,容易产生学习障碍。

一、障碍成因

课程障碍是指由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以及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引起的学生学习上的障碍。高中生学习化学选修课程的障碍成因包括内因和外因。

1.内因

(1)认知障碍

盖伊布鲁索认为认知障碍,即一种知识在某种确定领域中正常发挥出功能,但是却在另一种情境中产生令人不满意的效果,出现错误或失效情况。奥苏贝尔提出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认知结构是学生头脑中全部观念的内容和组织,是影响学习和迁移的重要因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由于必修课程内容基础性较强,教师为了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往往会对知识内容进行拓展,造成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不仅不能有效促进学习的正迁移,甚至还会造成负迁移,形成认知障碍。

(2)思维障碍

学生学习化学时会表现出思维的片面性、定式性、离散性、无序性等思维障碍。例如,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时就容易产生思维定式。化学思维定式,是由学生先前的化学思维活动引发的一种心理准备性状态,使学生以比较固定简单的方式去解决新的化学问题,当客观环境没有发生变化时,它有利于学生较快地解决新的相似问题,但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就会阻碍学生用新方法、新思路去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

2.外因

(1)必修知识越位或选修内容重复引起的知识障碍

必修课程内容基础性较强,而选修课程内容会在必修课程的知识基础之上进行拓展和延伸,这就会造成相关知识内容的重复。例如,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知识为学生学习选修5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必修2到选修5之间,间隔时间过长,到学生学习选修5时,多数教师会把必修2的知识内容重复一遍,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此外,由于必修课程内容的基础性较强,教师在讲授时为了追求知识的系统性,会对知识进行拓展,或多或少会涉及选修课程的内容,但多数教师都把握不好涉及的“度”,易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加大学生学习选修课程的难度。

(2)学习方法不同引起的方法障碍

由于必修课程大多是基础性知识,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了一些固定的学习方法。例如,“物质的量”这部分知识内容比较抽象,教学中多数由教师讲解,学生听讲,学生交流讨论以及进行探究学习的机会很少。但在学习专业性更强的选修课程内容时,这些基础性知识的学习方法会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突破策略

1.教师认真选择习题和编制试题

教师在讲解必修课程内容时不可避免地要补充一些选修课程内容,但有些教师可能把握不好补充的“度”,这会使学生不能明确学习重点,从而导致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不能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认真选择习题和编制试题来有效避免学生对必修课程的概念和原理掌握不牢固的问题。教师选择的练习题一要涉及必修课程的核心概念,要在巩固学生知识的基础之上,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二要围绕必修課程的核心概念,适当拓展相关知识。当学生对基础概念和原理牢固掌握之后,才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使其更好地学习选修课程。

2.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由于选修课程内容相对于必修课程难度、跨度更大,所以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化学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侧重引导学生形成各种思维方法。化学学习离不开宏微思想,“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也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因此教师必须在必修课程中培养学生建立“宏微思想”。“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思想贯穿化学学习的始终,例如元素周期律的“位一构一性”以及有机物的结构决定其性质。化学学习也离不开概念、判断、定性与定量分析等思维方法。教师在必修课教学过程中,应对这些化学学科思维进行渗透、培养,只有这样,在选修课程的学习中,学生才能运用各种思维方法进行学习。尽管在选修课程中有些知识是陌生的,但学习的思维是熟悉的,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障碍。

3.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虽有很多重复的内容,但二者在教学目标及课程标准上的要求有所差异,因此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仔细研读课程标准,要对整个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有一个整体把握。对于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完全重复的知识内容,在选修课程教学中可以不以新课的形式进行讲授,而是让学生通过做题来复习巩固,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还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对于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部分重复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旧带新,通过旧知识引出新内容。例如,在讲授选修4的盖斯定律时,学生已经学过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能用键能计算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这时就可以列举一个经过两步或三步就能完成的反应的热量变化图像,让学生自己通过计算总结出盖斯定律。

4.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灌输为主,学生的学习也以背诵记忆为主。新课改要求课程实施要改变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因此教师应适当运用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诱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自主思考、设计方案、讨论交流、实验探究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侧重于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而且是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去建构,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还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选修课程。

(责任编辑:罗艳)

猜你喜欢
突破策略选修课程学习障碍
关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与突破研究
让学生自己选择课程内容
初中美术国画教学困境及突破策略
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潮课”热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