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

2020-03-19 01:49魏振英
甘肃农业 2020年2期
关键词:宜居人居整治

魏振英

中共宁县县委党校,甘肃 宁县 745200

清理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和提升村容村貌,是广大农民对建设美好幸福家园的不懈追求。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还彰显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一、深刻认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性紧迫性

人居环境已经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最紧的约束、最矮的短板,是绕不过去的坎,一个躲不开、绕不过、退不得的必须解决的迫切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这是值得我们自豪和骄傲的。但与此同时,农村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大量的生态环境问题,成为乡村振兴过程中明显的硬伤,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支撑,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财富,现在城里人向往农村,就是因为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诗情画意,可以体悟深沉的乡愁味道、乡愁记忆。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既要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求,也要满足农民群众对优美生态需要。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社会事业显著进步。但是,重视开发,忽视保护,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成为民生优患、民心痛切。农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安全的食品、宜居的环境等追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在农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的地位日益凸显。老百姓过去“盼脱贫”,现在“盼小康”;过去“谋生存”,现在“要生态”。生态宜居反映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质量的提升,体现了广大农民群众对建设美丽家园的迫切要求。

(二)生态宜居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农村产业兴旺是为了农民,生态宜居也是为了农民。要坚持生态富民,着力解决不利于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加快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生态宜居是惠泽亿万群众的民心工程,让良好的生态宜居环境成为群众生活改善的增长点、成为“三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农村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农村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居环境更优美。下大力气,创建宜居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三)生态宜居是民生优先领域

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庆阳作为陇东大型能源化工基地,依托富集的油煤资源,因工业强市而富,经济高速发展,经济总量排在全省前列。但转型前的资源产业也破坏了生态,污染了环境。特别是农村,垃圾污水处理不及时,设施不完善,水质变了,村子脏乱了,土壤污染了。这些方面的问题已成为群众的“心腹大病”和“揪心之痛”,也成为乡村振兴进程中“怎么绕也绕不过去的弯,怎么避也避不开的坎”。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垃圾乱放,严重影响群众的正常生产和日常生活,导致群众意见多、怨气大,甚至成为诱发农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因此,必须优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重中之重推进,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个洁净、美丽、富裕、和谐、幸福的乡村,会让居住在这里的农民群众闲谈不低俗、举止有礼仪、生活有品位、乡风更淳厚、村容更美观。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风景迷人、恬静舒适、树绿花香、鸟声悦耳的农村居民惬意生活休闲空间的路子更长,时间更紧。因而,要把生态宜居作为民生优先领域,积极推进。

二、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硬仗的路径选择

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切实抓好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村庄绿化。庆阳市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民生为导向的执政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建设环境优美、生态健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乡村,让广大农民生活在整洁舒适的环境中。

(一)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严守生态保护、环境质量、资源利用的法律法规。建设绿化示范村和绿色工程。深入推进生态文化建设。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理念,推行绿色消费、绿色出行。尊崇自然、改变陋习、树立新风,创新生态文明理念,引导农民群众爱绿爱洁爱美爱环境,成为环保事业的主体。

(二)让绿色成为生态宜居的底色

让美丽乡村建设与绿色产业发展相得益彰,融合发展。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乡村变景点、民房变旅房、产品变商品、农民变股民,让绿水青山变成老百姓的金山银山。生态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发展如何让乡村更美丽?要始终坚守生态文明底线,坚持绿色发展,探索绿色发展路子。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创办绿色企业,培育绿色业态,推广绿色产品。依托庆阳自然生态资源和工业基础优势,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走出一条宜居、宜商、宜游的乡村振兴之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以绿色环保发展理念为引领,依托自然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增强绿色发展新动能。推动乡村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比翼双飞、齐头并进。

(三)着力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脏乱差散问题

目前,庆阳市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依然严重,污水难处理、垃圾无处倒较为普遍。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处理,全面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垃圾应分类处理、资源化利用,实现全域无垃圾。污水处理应截污纳管、达标排放。村容村貌应全域整治、全面提升。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就是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居民看得见山和水,记得住乡愁。深刻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重点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大治理污染力度。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落实“河长制”,保护水、治脏水、供净水,改善水环境质量,提供良好的亲水环境。防治耕地污染,保障土壤环境安全,改善土壤环境质量。着力打造生态绿色旅游田园乡村,彰显乡村特色。

(四)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

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机制。控制化肥农药施用量,清除地膜、农药残留。严禁秸秆禁烧,对废旧地膜和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再利用。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进行试点。深入开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积极推进污染耕地分类管理,推进治理与修复。治理地下水超采,控制地下水、地表水超度利用。强化执法监管制度建设,推动环境监测、执法向乡村延伸,严禁城镇污水进入农业农村。

(五)着力提升村容村貌

村庄规划要科学合理,农房设计有品位,突出民俗特色。全面推进乡村绿化、硬化、亮化工程。整治公共空间,消除乱建、乱放。推进乡村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保持村容村貌清朗整洁。建设美丽村居尽量集中连片,促进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六)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在坚持,难在坚持。完成乡村规划编制,推进编制实施。乡村规划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前提。农民、农村、农业和农地,是乡村规划的关键所在。乡村总体规划设计要力求实用、好用、管用,建立生态宜居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做到专业化、市场化运作。推行环境治理依效付费制度,健全服务绩效评价考核机制。简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审批程序,达到农村人居环境标准化。一是规划先行,建立技术支撑;二是强化保障,完善运管体系;三是加大投入,稳定资金保障。

猜你喜欢
宜居人居整治
“六乱”整治绘就宜居底色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沁水县端氏镇『六乱』整治不松劲
宜居的海底城市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福州市3年整治415个老旧小区 2020年计划再整治60个
全国集中开展整治酒驾、醉驾行动
宜居星球
改善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