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通多联疗法治疗非动脉炎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2020-03-19 09:20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期
关键词:视盘视神经生长因子

张 震

(锦州市中心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ION)大多数发病于50~80岁的中老年人,约40%患者,一眼发病,另眼后发,多数病变,没有前驱症状,突发视力丧失,若未得到及时的正确治疗,会对患者的视功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1]。该病的发病因素较多,常见原因一般分为:血管炎性(如红斑狼疮、多发性结节性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等);全身性血管病变(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斑块、高血脂);血液病(贫血、急性低血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眼部疾病(青光眼、低眼压、眼部手术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主要是由于筛板前血管发生闭塞,导致缺血缺氧即视乳头水肿。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还尚无特效的治疗规范,主要遵循改善患者视神经血液循环,提高其视力水平,促进视野功能恢复的原则[2]。随着近年来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复方樟柳碱(CA)在ION的临床治疗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3]。神经生长因子是一种调节损伤神经修复功能的生物活性分子,能够给予患者中枢及外周神经细胞进行营养作用。血栓通为中药提取制剂,能够改善微循环。本实验旨在探讨血栓通、复方樟柳碱、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球后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评价,为临床提供一定的治疗依据。

表1 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至2017年10月亚东眼病医院收治的80例非动脉炎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多联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共40眼,男22例,女18例;年龄30~82岁,平均55.6岁。观察组共40眼,男24例,女16例;年龄32~83岁,平均年龄为55.9岁。所有患者均因视力突然下降来院就诊,并且经临床检查,视盘均存在水肿的情况,颜色淡且边界比较模糊,盘周存在出血点;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视野均出现典型变化,早期与晚期视盘缺血区分别存在弱荧光与强荧光。

1.2 治疗方法:对于对照组的患者,让其口服维生素B12,2 mL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在患眼颞动脉旁皮下注射,1次/天;观察组给予血栓通450 mg,静脉输入,1次/天,2 mL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在患眼颞动脉旁皮下注射,1次/天,鼠神经生长因子30 μg肌内注射,1次/天,球后注射曲安奈德20 mg,1次。2组治疗15 d。

1.3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治疗后,患者的眼底恢复至正常水平;视力提高4行或达到1.0以上,平均视野阈值提高的幅度为30%以上,视野缺损面积减少的幅度超过40%。显效:患者缺血症状得到减轻,视网膜略有水肿,视力提高3行,平均视野阈值提高10%至30%范围内,视野缺损面积减少的幅度在15%~40%。有效:患者缺血病灶呈现出局限性,视网膜有水肿症状;视力提高1~2行,平均视野阈值提高的幅度不足10%,视野缺损面积减少的幅度不足15%。无效:患者眼底、视野及视力均为发生变化,甚至出现恶化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百分比表示计量数据,进行t或卡方检验,α=0.05作为数据的检验标准,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高达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P<0.05)。见表1。

3 讨 论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主要累及到视神经的筛板前区,表现为实盘水肿,其发病机制是由于供应视乳头的小血管发生缺血病变,导致视乳头局部缺血发生梗死,临床表现为突发的视功能障碍,并逐渐加重,并且发病年龄一般多在中年以后,通常双眼发病,间隔数周甚至数年,不少患者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偏头痛或者颞动脉炎等疾病,急性期表现为轻度视盘水肿,边界模糊,视盘周围可见局限性出血,视盘血管改变不明显,晚期视神经局限性苍白,视神经萎缩。目前尚无有效效法,短期给予大剂量皮质类固醇类药物、血管扩张剂、维生素B族等,但疗效不尽如人意。作为樟柳碱的一种复方制剂,复方樟柳碱(CA)对皮层可起到有效的调整作用,在改善患者睡眠,将眼血管活性物质水平进行调节的同时,能够将眼血管痉挛现象有效化解,最终起到改善眼血液循环及视神经功能的效果,目前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5]。而作为神经细胞生长因子的一种,鼠神经因子可作为分子的介质及信号,能够与特定细胞的表面发生结合,进而促进该细胞的生长及趋化,在刺激细胞机制产生的基础上,加快神经元功能的恢复及再生。具体分析,鼠神经生长因子是由多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通过非共价键结合而成的一种二聚体,主要包含了d、B、y这三个亚单位,活性区则属于p亚单位,在结构方面,与人体的鼠神经生长因子有着非常高的同源性,在生物效应方面,也不存在明显种问特异性,其为发挥出生物作用,还需特异性受体在靶细胞的表面起到介导作用。动物实验已证明M-NGF对视网膜病变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本实验结果显示,在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由于对照组,表明通过对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展开联合治疗,可取得理想的效果。此外,经过一段时间药物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视野和有效率相较对照组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多联疗法将患者视神经营养及供血状态改善的同时,大大缓解了乳头水肿症状,并促进其功能的恢复及再生,促进患者早日恢复,疗效显著。由于本研究时间较短,纳入的病例数有限,部分患者的临床资料仍有不全之处,未来尚待更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评价多疗法用于治疗非动脉炎型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

猜你喜欢
视盘视神经生长因子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发现脑垂体瘤压迫视神经一例
近视眼视盘形态学变化与开角型青光眼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用生长因子美容险毁容
视盘水肿患者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结果分析
伴视盘出血的埋藏性视盘玻璃疣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眼底影像特征陈秀丽
视盘及视盘附近视网膜出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
视神经节细胞再生令小鼠复明
You Must Have A Healthy Diet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