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促进整本书阅读

2020-03-20 03:48罗爱珍
文教资料 2020年1期
关键词:三位一体评价体系

罗爱珍

摘    要: 以前的教科书没有很好地把整本书阅读纳入教学计划,导致各方对整本书阅读的评价不够重视和难以操作,课标要求的145萬字阅读量难以落实。统编教材补了以往的不足,把整本书阅读纳入课程计划。作者进行了构建“阅读单评价——成长记录袋评价——考试评价”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分析,促进小学生整本书阅读。

关键词: 三位一体    评价体系    整本书阅读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1]课标对各学段的课外阅读量作了量化规定,要求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要落实课标的课外阅读要求,整本书阅读无疑是主渠道。显然,纳入课标的整本书阅读,不同于学生日常消遣性的阅读,教师应根据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阅读策略和方法,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质量。虽然新课程标准已经出台了十几年,但我国不少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不少小学,课外阅读落实情况堪忧,落实整本书阅读几乎成为一句空话。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前的教科书没有很好地把整本书阅读纳入教学计划,导致各方对整本书阅读的评价不够重视和难以操作。可喜的是,近几年,各省高考对整本书阅读的考查越来越重视,统编教材在编写上弥补了以往教材的不足,把整本书阅读任务纳入教学计划,为整本书阅读的评价提供有力支撑。那么,小学阶段如何发挥评价功能,落实课标和统编教科书的阅读任务?笔者进行了构建“阅读单评价——成长记录袋评价——考试评价”三位一体的立体评价体系探索,以促进小学生整本书阅读。

一、阅读单评价——指向不同阅读层面的评价

阅读单评价是以表格的形式对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各个方面进行多角度、多元化的评价。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一段时间方方面面的阅读状况,并根据各方面表现做出综合评定。阅读单评价利于教师对学生阅读状况的全面了解和精准指导。以下为第三学段(5—6年级)阅读卡的设计:

为充分发挥评价功能,阅读单的设计应作以下几方面考虑:

1.评价指标的科学性。

不同学段读书单的评价项目和评价标准要注意科学性。应根据课标对不同学段的课外阅读要求,结合学生阅读经验和认知水平确定,同一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应体现从低学段到高学段的不同层级要求。如,“我的阅读反思”项,基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不设该项目;“阅读字数”项,应根据课标对不同学段的阅读量要求,结合班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平均阅读字数,计算得出不同等级的阅读量;“阅读习惯”项,根据不同学段、不同班级学生阅读经验的深浅,循序渐进,确定合理的周阅读次数和等级,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2.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纸笔形式的命题评价由于有局限性,不能对学生整体阅读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在设计阅读单时,可以弥补命题评价的不足,从阅读态度、阅读时长、阅读方式、阅读字数、阅读习惯、阅读积累和感受等方面全面反映学生整本书阅读的状况。通过阶段性评价,促反思,找差距,养习惯。如,通过“阅读字数”的评价,考查对课标要求的阅读量目标的实现情况;通过对周阅读天数的统计,评价“阅读习惯”的养成情况;通过对“阅读方式”的评价,减少听音频、电子阅读等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语文学习的阅读方式,对倡导纸质阅读起到导向的作用;通过对“语言积累或读书心得”的评价,强化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提高语文素养。

3.评价操作的便捷性。

阅读单的设计,既要体现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又要力避操作的烦琐。以上阅读单除了“语言积累或读书心得”另设本子完成外,其他项目均在一页纸中完成,每个学段各项指标分A、B、C、D四个等级,附上具操作性的各等级评价标准。评价者对照各等级的评价标准,便可评定。每个等级根据达到的难易程度和重要程度设定相应的得分,便于统计和综合评定,使评价操作便捷、高效。

4.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课外阅读主要功夫在课外,家校合作尤为重要。让阅读单评价成为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学生阅读生活的桥梁,帮助学生端正阅读态度、完成阅读任务、养成阅读习惯。阅读单的评价主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低年级可由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评定,中高年级可先由学生自我评定,再由家长做出评价。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和家长的评价,综合课外阅读交流课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二、成长记录袋评价——指向整本书阅读过程的评价

“成长记录袋是显示学生学习成就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2],如果说阅读单评价是对同一阶段整本书阅读各个方面、不同角度的评价的话,成长记录袋评价则是不同阶段学生整本书阅读表现的纵向、动态的评价,更关注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发展过程、学习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更注重学生阅读过程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凸显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整本书阅读成长记录袋评价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评价内容要体现典型性。

教师要根据评价的目的做好成长记录袋创建的规划,对于应该收集哪些材料要心中有数。收集的应是最能反映学生阶段性阅读成果的典型材料,如,最满意的读书心得、最有成就感的探究性阅读报告、最成功的阅读手抄报、各阶段的阅读卡、期末考试的整本书阅读成绩等,避免事无巨细的大杂烩。此外,教师还要根据材料反映的有关信息找出学生的典型表现,有针对性地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2.评价实施要体现差异性。

在整本书成长记录袋评价实施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人格和个性发展,评价的材料和手段要因人而异,重在发现不同学生的阅读闪光点。根据不同学生的阅读表现,可以从知识与能力方面评价,如理解、感受、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的速度,阅读交流课上表现的思维品质等;可以从过程和方法方面评价,如,阅读习惯和阅读策略的运用等;也可以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评价,如,根据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评价其阅读兴趣、阅读态度和阅读品位等。

3.评价主体要体现互动性。

在成长记录袋评价中,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和家长互动交流平台,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进行反思,在他人的評价中感受他人的阅读关怀,享受阅读的快乐,明确阅读的方向,获得阅读的动力;通过教师、家长、学习伙伴和学生的多方互动,增进各方对学生课外阅读状态的了解和沟通,多方形成合力,为学生整本书阅读保驾护航,使其爱阅读、会阅读、善阅读。

4.评价功能要体现激励性。

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教师要利用好成长记录袋呈现的动态链,通过前后数据对比,挖掘闪光点,及时表扬激励。如,上阶段的阅读字数对应等级是D,本阶段阅读字数对应等级是C;收集的读书心得较之前有进步;读书笔记较之前写得深刻……教师应给予肯定和赞赏,并给其确定下一个努力目标,让学生在激励中产生阅读成就感,树立阅读的自信心。教师还要用活成长记录袋的资源,为学生搭建整本书阅读的成果展示平台,如最佳读书心得展示、最佳阅读报告展示、课外阅读手抄报展示等,让学生在展示活动中互相评价、互相欣赏、互相促进。

三、考试评价——指向阅读效果的评价

课标指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考试作为终结性评价的重要方式,虽有局限性,但具有操作的便捷性和可比较性的优势。在教师“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教”还大行其道的当下,作用是其他评价方式不能取代的。把整本书阅读效果纳入考试评价,是促进师生重视整本书阅读,优化教学方法,提高阅读品位的重要抓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命题评价:

1.从内容入手,考查“有没有读”。

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说:统编教材名著导读的设立,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读书习惯,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3]。整本书阅读由于阅读时间比单篇文章要长,更具复杂性和连续性,对于阅读经验尚浅、阅读目的尚不明确的小学生,要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以兴趣驱动阅读作为第一要务。如,对于低年级的命题考查,应避免过多功利性阅读的导向,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以考查学生是否读整本书为主,考查内容可更多指向对书本内容的考查。基于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可采用判断、选择和填空等形式考查学生对书本的某些内容是否了解。

2.从阅读策略入手,考查“怎么读”。

由于教师和学生都习惯了课堂单篇文章的细嚼慢咽,面对一本本书籍,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阅读。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时代应该如何理性选择?通过哪些阅读方法帮助学生获取信息?这些都应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加强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考查,引起师生足够的重视。如:

(1)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的考查:

请选择合适的读书方法:读《小英雄雨来》这本书时,当我读到“敌人要雨来带路,雨来把敌人带到雷区”有关章节时,我想先自己猜猜雨来如何脱身,我应该采用:①精读②跳读③猜读;我想迅速找到雨来给八路军送鸡毛信的有关内容,我应该采用:①精读②跳读③浏览;我发现书中有几处内容写得很生动,值得学习,我应该采用:①精读②跳读③浏览。

(2)第三学段五年级的考查:

请同学们在1分钟之内读完文段,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多媒体平台出示一段300字的文段)

(第一道题,通过对学生阅读策略、阅读方法的考查,让师生重视整本书阅读的策略和方法的运用;第二道题,是对课标第三学段要求的“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进行考查,考查默读速度和质量。)

3.从核心素养角度,考查“读得怎么样”。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随着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对中高年段学生,在尊重其阅读兴趣的同时,还要贯彻编者意图,重视考查学生的阅读质量,如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以统编本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的经典名著阅读为例,教科书提示关注《西游记》的场面描写,可作如下考查:

(考前自带教科书推荐的书)请在本学期阅读书目中找出印象最深的一个场面描写,写一写对该文段在表达效果上的看法。

(该题是考查教师是否在阅读指导中落实编者的意图,在指导学生阅读实践中是否有关注场面描写,同时考查对语言的鉴赏和评价的能力。题目没有指定对某一个文段进行考查,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和多元解读。)

总之,通过阅读卡评价、成长记录袋评价和考试评价,构成了点、面、线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整本书阅读的立体化评价体系。阅读卡评价,侧重于对学生多层面、多角度的整本书阅读评价;成长记录袋评价,侧重于学生整本书阅读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考试评价,侧重于对整本书阅读效果的评价,三种评价方式各自独立又互相勾连,各有优势又互为补充,共同发挥对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诊断、反馈、导向和指导功能,从而促进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调动阅读积极性,丰富阅读积累,优化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提升阅读境界和丰富精神世界,为终身发展打好底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马云鹏,刘学智.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理论与方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温儒敏.名著导读到底应该怎么教?[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统编语文教材实施背景下促进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号为2019YQJK496。

猜你喜欢
三位一体评价体系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