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性膀胱炎的CT和超声影像特征及对比两种影像检查的诊断效能

2020-03-21 02:56天津市津南医院放射科天津30035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4期
关键词:膀胱炎B超膀胱

天津市津南医院放射科 (天津 30035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CT和超声影像特征及对比两种影像检查的诊断效能。方法:通过回顾的方法,收集2010年8月~2019年5月本院住院确诊为腺性膀胱炎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有明确手术病理资料,同时入院后接受CT和超声检查。分析5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手术病理情况及B超影像学和CT影像学特点;B超和CT检查对于疾病诊断准确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手术治疗,三角区16例,侧壁22例,后壁10例,弥漫分布4例。结节型20例,结节增厚型10例,片状增厚型13例,弥漫增厚型3例;超声影像学提示病灶分为结节型病灶、结节增厚型、弥漫增厚型;CT影像学提示大多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晰,密度较均匀,增强后轻度强化;CT检查对于腺性膀胱炎的准确率为92%,明显高于B超的76%,两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腺性膀胱炎的CT和超声影像特征各不相同,CT对于疾病诊断准确率高于超声。

近年来,随着人们自我卫生保健意识的加强及泌尿外科技术的发展,使得腺性膀胱炎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从近几年文献来看,腺性膀胱炎的发病与胚胎起源说和Pund退化说等密切相关等[1]。手术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重要手段,故术前影像学检查的准确性和手术的效果密不可分,目前临床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及CT等[2]。对于CT和超声影像特征的分析及比较的文献报道较少,为此本文拟通过回顾的方法,分析以往本院确诊腺性膀胱炎的患者,分析其CT和超声影像特征及对比两种影像检查的诊断效能。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通过回顾的方法,收集2010年8月~2019年5月本院住院确诊为腺性膀胱炎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有明确手术病理资料,同时入院后接受CT和超声检查。男28例,女22例,年龄34~73岁,平均(53.96±18.72)岁。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体征为肉眼血尿、排尿不适。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自愿参加试验,愿意随访者,无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2 方法

1.2.1 超声检查。采用美国通用公司Logiq E9超声诊断仪,探头中心频率3.5MHz。患者取仰卧位,适度充盈膀胱,于耻骨联合上方常规横切、纵切、斜切检查膀胱壁,启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观察病灶内部及基底部的血流分布情况。超声观察并记录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缘、内部回声、病灶的血流分布情况。

1.2.2 CT检查。本次CT检查所采用的仪器为德国西门子公司SOMATOM机。参数:130kV,150mAs,扫描层厚及层距5mm,病变部位3mm。扫描范围:自两侧髂骨上缘至耻骨联合下缘,碘海醇行增强扫描。观察并记录病灶位置、大小、形态、边缘、密度、强化情况。

1.3 观察指标

分析5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手术病理情况及B超影像学和CT影像学特点;B超和CT检查对于疾病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χ2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0.05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 50例腺性膀胱炎患者手术病理情况

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手术治疗,三角区16例,侧壁22例,后壁10例,弥漫分布4例。结节型20例,结节增厚型10例,片状增厚型13例,弥漫增厚型3例。

2.2 B超影像学结果分析

结节型病灶多见于膀胱三角区,表现为膀胱黏膜层见多个乳头状突起;结节增厚型表现为膀胱壁黏膜层局限性团块样隆起,形态不规则;弥漫增厚型为全膀胱壁黏膜受累,表现为膀胱粘膜增厚,增厚区膀胱壁粗糙,回声较强。

2.3 CT影像学分析

腺性膀胱炎患者CT检查后发现大多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晰,密度较均匀,增强后轻度强化。

2.4 B超和CT检查对于疾病诊断准确率对比

CT检查对于腺性膀胱炎的准确率为92%,明显高于B超的76%,两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1。

表1.B超和CT检查对于疾病诊断准确率对比

3.讨论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粘膜上皮反应性化生及增生性疾病,发病部位常见于膀胱三角区、膀胱颈部和输尿管开口周围。WHO统计近5年欧美国家腺性膀胱炎的发病率,结果提示该病的发生率为0.4%~1.8%,我国学者分析2000余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腺性膀胱炎的发病率男女无统计学意义。学者认为腺性膀胱炎为癌前病变,故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方法,术前超声和CT是检查膀胱病变的两种重要影像学手段[3]。

本次研究重点分析上述两种检查方法的差异,超声影像学提示病灶分为结节型病灶、结节增厚型、弥漫增厚型。CT检查提示大多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晰,密度较均匀,增强后轻度强化。还有研究指出超声与CT检查对病灶边缘、回声或密度的判读结果较相似[4-7]。此外本文还发现CT检查对于腺性膀胱炎的准确率为92%,明显高于B超的76%,两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CT检查的敏感性较高,在CT图像上常表现为以下特征:①膀胱粘膜隆起或增厚,壁不光滑,凹凸不平等[8];②病变可以局限在膀胱的一个部位,也可侵犯整个膀胱壁,甚至在病灶表面形成囊肿或蛋壳样钙化;③腺性膀胱炎病灶内血管较少,血供稀少,增强后强化不明显;④腺性膀胱炎不浸润膀胱外壁,不向外侵犯前列腺和精囊腺等脏器[9];⑤腺性膀胱炎一般表现为病灶局限性隆起,表面较光滑。但是CT检查后,也存在一定漏诊情况,主要与病灶为小结节型病灶,CT层面厚有关。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腺性膀胱炎的CT和超声影像特征各不相同,CT对于疾病诊断准确率高于超声。

猜你喜欢
膀胱炎B超膀胱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B超机日常维修案例分析与保养
直肠癌在调强放疗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重要性研究
怀孕做阴道B超,会引起流产吗
膀胱炎是怎么回事
行为治疗在非溃疡性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膀胱镜的功与过
写字的尴尬
优质护理在预防全膀胱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