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深度学习的化学课堂关键性问题设计策略

2020-03-22 12:04陈思滔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关键性铜片原电池

陈思滔

(闽侯县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闽侯 350100)

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引领下,通过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活动,把握学科核心知识、思想方法,成为有合作意识,有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的优秀学习者。[1]它是学生在内部动机的驱动下,对有价值的内容进行准确、丰富、深刻的系统学习。[2]化学学科深度学习,指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通过开展探究性的活动,获得结构化的化学核心知识,能够运用化学学科的思想方法解决各种问题,实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3]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课堂问题的设置或过于随意,或范围不当,或过多过滥,难以促成课堂的活化和深化,难以实现预期的课堂效益,达不到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在核心素养教育的背景下,设计高质量的课堂问题,将学生引向深度学习,提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每一位中学化学教师都必须深入研究与实践。

一、化学课堂关键性问题的内涵及其价值

(一)化学课堂关键性问题的内涵

化学课堂关键性问题,是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中心问题,其基于核心素养,聚焦教学重难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鲜明地指向化学学科本质、学科思想及学科方法,是化学课堂教学的一条主线。课堂中的其他问题都应与关键性问题存在相关联的逻辑关系。化学课堂关键性问题的创设应将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目标进行高度整合,同时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通过课堂关键性问题的导引,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实现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与之相关的知识及技能的提升,达到消化课堂重点,突破课堂难点,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

(二)化学课堂关键性问题的价值

深度学习是在深入理解的前提下,通过批判性的学习,接受新思想、新事实,主动地联系多种思想,并且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4]因此,课堂关键性问题,其价值就在于将学习的内容设置在具体的化学情境中,引导学生找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将已学知识和已有技能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从而让学生在逐步解决问题的同时,领悟问题所包含的深层次的学科知识,熟练掌握问题所要求的学科技能,自主建构化学知识体系。

化学课堂关键性问题的设计和解决,有利于将学生导向化学知识和技能的深层次学习,同时知识的深层次学习又为关键性问题的解决提供保证,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找准教学主线,设计课堂关键性问题,以关键性问题穿针引线,搭建阶梯,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还必将使得教学更轻松、更有效。

二、促进深度学习的化学课堂关键性问题的设计策略

(一)研读教材,把握核心内容

全面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圆满达成教学目标,教师首先要熟读化学教材,研透化学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化学课程标准与化学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全面解读,揣摩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所在,精准把握教学目标,这是设计化学课堂关键性问题的前提。

以苏教版《化学2(必修)》“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内容为例,《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对这一部分教学要求为:以原电池为例,知道化学反应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知道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学习要求为,会举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事例,知道原电池的形成条件,能知道简单的原电池工作原理。结合教材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初步明白原电池结构、工作原理,明白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学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初步认识电极反应式以及原电池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培养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二)结合学情,围绕重难点找准关键性问题点

正确预测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最近发展区是教学的起点,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和评判,了解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及技能,现阶段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方面的需要等,再结合教材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找到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方式,这是设计化学课堂关键性问题的基础。

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中,根据教材及课程标准,可以确定本内容的重点是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学生对生活中电池很熟悉,但基本只停留在表面,对于电池如何产生电都存在很多疑惑,也有极大的兴趣。因此,确定难点是原电池形成条件的探究。实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关键是要让学生把握好两点:一是氧化还原反应,二是电解质溶液的知识。因此,关键性的问题在于:金属锌同稀硫酸反应可以产生气泡,但锌片和铜片同时插入稀硫酸并形成闭合回路时,锌片上没有气泡产生,铜片上产生气泡——为什么同电源正极相连的铜片上会产生气泡?就成为本内容的关键性问题。

(三)重视实验,借助思维冲突引发关键性问题

实验教学中,许多教师在完成实验后,经常直接将结论展示,而不是引导学生根据观察进行分析,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无趣”感觉。实际上,实验过程所引发的课堂问题,常常对教学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这是设计化学课堂关键性问题的特殊之处。

如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中原电池形成条件的探究过程中,锌片插入稀硫酸中有气泡,铜片插入无气泡,二者用导线相连同时插入稀硫酸中锌片无气泡,铜片上却产生气泡,学生惊讶之余,必将引发出各种各样的疑惑和问题。教师应用好这一契机,整合学生认识,借助思维冲突,引发本节关键性的实验问题。

(四)整合教学内容,提纲挈领设计关键性问题

教学中的问题很多,但关键性问题却只有一个。精准靶向,瞄准目标,是设计关键性问题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深度备课,对教学过程可能困扰学生的化学问题一一罗列,并进行有机整合,设计具有提纲挈领的关键性问题,保证课堂教学高效开展,这是设计化学课堂关键性问题的保证。

在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中,根据以往教学可以预判可能对学生造成困扰的问题包括:为什么铜片、镁条在空气中会与氧气反应,铁丝却要在纯氧中?为什么铜片、铁丝与氧气要加热或点燃才能反应,而镁条只要在常温下在空气中就能点燃?为什么镁条、锌片、铁片可以与稀硫酸溶液反应,而铜片不能?……所有的这些问题,表达方式不同,但其实质相同——都围绕着课堂主线,围绕一个核心的关键性问题(即不同金属的金属活动性不同)展开。因此,在学生积极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共同内涵,形成本节内容的关键性问题:不同金属的金属活动性相同吗?由此引导学生根据他们自己发现的关键性问题,围绕问题展开学习,主动发现知识间内在逻辑关系,构建知识网络,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深度学习背景下,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思维站位和素养格局,树立科学的课程意识;教师应基于服务学生核心素养,触动学生情感态度的前提,进行符合逻辑的大单元备课;教师应深挖精编,以课堂关键性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学习,使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内省中实现最近发展区的最大效益,让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化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化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从化学的视角表达世界,从而提升学生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关键性铜片原电池
水工建筑物止水紫铜片施工渗漏防治
例析原电池解题策略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原电池高三复习
土豆做电池
原电池教学设计
2017年7月原电池及原电池组产量同比增长2.53%
关于汽车经销商DMS系统实施的关键性
写作过程中结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淮海战役中我所知道的蒋军关键性决策(下)
淮海战役中我所知道的蒋军关键性决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