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美术教学的思考

2020-03-23 10:50王奕
小学时代·中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美术小学教育

王奕

【摘  要】  探究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及小学美术教育现状,提出小学美术教育的策略,可以提升美术课堂教育的质量,保障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育

小学美术课程开展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达成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必修课程,美术教育在人才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期间的美术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美术教育的核心理念侧重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通过长期的学习及熏陶过程,使学生的心灵更加健康。对此,本文针对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现状、教学策略展开思考。

一、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

小学美术教育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品质。美术课程中需要学生动手、动脑,绘画过程能提升学生的自信,缓解学生的不良情绪。绘画也是一种语言沟通方式,能促进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提升学生交际能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小学美术教育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美术课程开展时,学生需观察参照物,明确外部特征后,利用艺术形式进行表达,此过程主要提升学生的想象力、记忆力,形成理性的分析思维。美术课程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在教育领域需要对美术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小学美术教育现状

首先,小学美术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美术与音乐等课程是小学素质教育中的“小科”,在教育领域中地位无法与数学、语文等课程相比,受我国的传统应试观念的影响,每周2节的美术课程也容易被语、数、英、科教师占用。部分小学美术教师对美术教育的重视度也不够,在课程设置上并没有经过细致的思考与规划,导致美术课程的教育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其次,小学美术课程教育模式滞后。小学美术教育在开展过程中,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根据课本内容展开示范教育,学生观看教师的绘画过程并进行模仿,此种训练方式简单、枯燥,往往忽视学生的主观创造性。学生在被动的教育模式下无法学习美术文化,美育的价值受到约束。最后,教师专业素质较低。学校对美术教育不重视,美术教育往往师资水平较低,部分学校没有专职的美术教师。美术课程的教师往往注重理论教育,忽视实践教育,没有对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状态展开综合评价,在管理过程中也较为随意,导致美术学科的教育质量较差,此类问题均影响了美术课程的作用发挥,对小学生美育素质的培养造成阻碍。

三、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

1.建立开放性美术课堂

我国进入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阶段,科学技术水平也随之提升。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科学技术被应用在教育领域中,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教学技术为美术课程开展,提供了全新的路径,学生获取资源的方式与传统获取资源的方式存在明显差异。现阶段的教育方式更加创新及开放,学习也不会受到空间的限制。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构建开放性的美术课堂。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较为活跃,自我约束能力差,教师应当积极利用相关的资源学生展开美术教育。现阶段大多小学校园的景观设置较为优美,其中含有较为丰富的人文气息,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环境中寻找绘画灵感。教师可以在讲解理论知识后,要求学生观察校园中的绘画素材,利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进行美术创作。学生在课外的美术教学中,能与大自然直接接触,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潜能得到不断的激发,学生能够意识到美术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改善对美的理解。

2.注重教育思路多元化

现阶段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育思路需做到与时俱进,传统的教育模式呈现碎片化及独立化的特点,而核心素质培养过程。则强调整体性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小学美术教育应当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比如,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明确学生感兴趣的点,建立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在学习过程中,组织学生上台演讲,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意识到美术学习的乐趣所在。教师在讲解电脑美术时,可以以哪吒为案例,《哪吒》这部动画是小学生热爱看的动画,看完动画后教师提出问题,并要求学生根据哪吒的形象进行绘画,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查缺补漏。美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保证小学美术课程的顺利开展。

3.侧重学生的体验感

美术教育注重学习者感官上的体验,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完成核心素养培养。传统的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放映相关的图片,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视觉与听觉虽然能受到刺激,但无法碰触到实际的物体,直观体验较为缺乏,无法对事物形成综合性的认识。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去觀察生活中的美术,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博物馆或者美术馆参观相关的作品,感受美术的物化之美。在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可采取传统教育方法与现代教育方法结合的方式,积极展现作品的文化内涵。比如,在学习剪纸中的阳刻与阴刻过程中,教师可以拿出剪纸作品为学生展示,学生可近距离观察剪纸作品,观看结束后对作品进行绘制。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为学生讲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从而完成传统文化的传承目标。

4.美术教育中融入德育

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引导学生从相应的作品或者是景物当中找到不同点,自心理角度入手,为学生进行相关的提示,在美妙的环境中进一步探索,提升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比如,在美术作品赏析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作品进行观察和分析,如分析作品中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学生可展开小组交流,交流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交流的价值,获取相关的感知信息,并根据知识储备表述作品中所含有的美。在美术教育过程中也可融入德育教育,使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塑造自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能够具有丰富的思维情感。小学阶段是学生素质教育的初级阶段,美术课程的有效开展将为学生的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意识到自身的责任与义务,帮助学生获得心灵上的寄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能自心底热爱美术。

5.注重课堂的实践性

小学美术教育注重实践性,通过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也能在学生的认知感悟基础上,为学生进行对应的引导,使学生在交流或者参与过程中获得不一样的感悟。立足实际进行分析,在美术课程中展开实践性教学,能够让参与者认识美术学习的真谛。比如,在美术课程开展中,绘画的主题是“金色的秋天”,教师可带领学生走进田野,认识到金色的秋天是什么样子。学生来到大自然中能观察水稻、树木等不同景观,从相关的植物颜色变化中,找到其中的差异,学生的注意力也能集中在周围的环境中。实践性教育能够让学生不断聚焦核心的要点,在创作作品过程中能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小学美术教育,也应当注重实践的引导性,使学生自真实的情境中捕捉到与虚拟环境不一样的体验。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性,使学生能够通过主动观察及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展开交流,从而获得更加深刻的印象,帮助学生在未来的美术学习过程中认识到实践的意义。

美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新时期教师应当认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帮助学生树立美术思维,理解美术内涵,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马维军.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学周刊,2020(02):141.

[2]陈立慧.浅析小学美术课如何走进生活开展教学[J].学周刊,2020(03):153.

[3]冯雪梅.小学美术教学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之我见[J].学周刊,2020(01):157.

猜你喜欢
美术小学教育
美术篇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