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助力脱贫攻坚路径探索

2020-03-24 00:08舒高攀王青云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4期
关键词:铜仁攻坚精准

舒高攀 王青云

[摘           要]  高职院校投身脱贫攻坚,发挥职业教育的特色优势,激发农村、农民内生动力,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助力脱贫攻坚。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是贵州省政府批准的一所综合性地方高职院校,围绕职教扶贫和地方产业办专业,在激发乡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增强农民脱贫致富志气、发挥专业人才技术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地方产业等方面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形成了“铜职做法”。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脱贫攻坚;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4-0168-02

2019年全国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1]高职院校是知识分子和科学技术密集的地方之一,自身拥有强大的科研团队和科研成果转化技术优势,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工作,其意义显而易见:调动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积极性,积极主动投身生产,主动要求脱贫,以开展院乡、院村合作为载体,增强农民信心,增长农民志气;为乡村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紧缺的技术支持,优秀的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能够为产业实现稳步快速发展创造更多的便利;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资源保障,高职院校是紧贴主要产业办专业的教育类型,在培养人才方面高度重视与当地经济发展挂钩,充分利用乡村实践基地为贫困毕业生提供实践锻炼机会,让他们更好、更快地成长为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同时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奉献。

一、高职院校在助力脱贫攻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院校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发挥的作用凸显。利用高职院校的人才队伍、科研服务平台、人才培养等优势服务我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但真正参与到地方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时,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存在农村、农民“等、靠、要”的思想

由于地处深度贫困地区,部分农民思想、发展理念落后,长期处在传统的生产生活模式下,形成了闭关自守、故步自封、视野不宽、怕改革的思想,缺乏积极进取,喜欢满足于现状,导致部分贫困户长期处在贫困状态中,认为有国家扶贫,就应该“拿来”,形成“等、靠、要”的思想。

(二)存在缺少项目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建设的问题

高职院校本身就是国家需要强力投入资金建设的职业教育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加强师资队伍、教室宿舍办学基础设施以及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学校没有充足的资金来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高职院校参与脱贫攻坚,需要协调各级政府部门加大资金投入,把钱用到刀刃上,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存在农村农民缺生产技术的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长效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农村农民通过前些年的外出务工积攒了一定的资金返乡创业,但存在家乡地多、劳动力少、紧缺种养殖技术的问题。有的栽种果树,不懂病虫害防治,导致果树挂果少;有的办起养殖场,由于不懂疾病防疫防控,导致动物禽类的死亡率过高,甚至破产;有的个体户农业生产产量高,不会线上销售……农民缺乏先进的生产技术,导致贫困。

二、高职院校助力脱贫攻坚的理论来源

(一)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

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根据贫困村的实际需求精准选配第一书记,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2]。

(二)坚持群众主体,帮助贫困户拔“穷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让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之才。”[3]

(三)坚持精准施策,提高脱贫实效

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為主线,分类施策,真抓实干,吹糠见米,确保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4]。

(四)因地因人制宜,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为解决好“怎么扶”问题,我们提出要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总的就是因地因人制宜,缺什么就补什么,能干什么就干什么,扶到点上扶到根上。[5]

三、探索助力脱贫攻坚的五种做法

近年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围绕“大扶贫”战略,将职教扶贫作为服务社会的主战场,创新实施“五帮助五促进”职教扶贫新模式,助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

(一)帮助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领头羊”作用发挥

乡村党组织是党在乡村开展工作和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支部书记是带动农村农民发展的“领头羊”。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派出茶叶专业教师侯彦双赴松桃县正大镇挂职科技副镇长,指导全镇农业科技发展和担任一个村的脱贫攻坚指挥长。从《正大镇党委送给农学院的感谢函》中得知,侯彦双同志发挥专业特长,开展技术服务、帮助农民发展农业产业、为正大镇招商引资以及脱贫攻坚等工作服务“三农”见成效,获得称赞。在落实驻村帮扶方面,自2015年以来,先后选派干部10人次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参与“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如选派谭越峰任江口县德旺乡堰溪村第一书记,带动农户就地就业增收,脱贫致富,被市委表彰为优秀第一书记。

(二)帮助找出贫困短板,依托农技服务队,促进种养殖技术“授人以渔”

近年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依托院内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国家茶叶试验站、畜牧兽医专业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多功能基地,建立了农业专家库,并上报市级产业扶贫专家库入库专家22人。他们深入铜仁市辖区内8个县和3个区调研,涵盖水产养殖、香菇平菇种植、羊肚菌种植、猪牛羊的养殖、经济果林(苹果、柑橘、蓝莓、葡萄、核桃、油茶)的种植等专业领域,帮助思南、德江、沿河等六个县的贫困村分析贫困原因,找出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及故步自封的思想观念,找准长期贫困落后的短板,帮助农民改变传统的思想,学习先进生产技术,完成了花椒种植、茶树栽培、食用菌栽培等技术培训各类人员300余名,成立7个技术服务团队开展技术与岗位培训约2万人次。三年来,与松桃县正大镇、印江县新业乡、万山区敖寨乡等地方政府合作,帮助当地政府建设精果园3000余亩、食用菌基地2000余亩,年生产绿壳蛋鸡100万羽的基地建设。双方建立产学研基地,搭建合作平台,实现互惠共赢,推动了当地果树、生态养殖、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地方产业发展的技术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帮助“精准扶贫户”开设“精准扶贫”专项招生,促进“精准扶贫户”掌握致富技术本领

近三年来,充分发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优势,实施“四精准”工程,主动服务贫困学生17626人次,帮助他们掌握致富本领。

通过对建卡户和农村户籍学生实现“精准招生”,实施少数民族专项计划450人,精准扶贫专项计划880人,为铜仁市脱贫攻坚输送了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

(四)帮助培养黔东特色人才,为促进“黔货出山”提供人才保障

農牧技术专业群紧贴区域产业发展需要,培养了大批高质量人才。近三年来,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7.60%,专业平均对口率达80.7%,本土平均就业率达66.1%,用人单位平均满意度达98%,毕业生平均满意度达93.6%,涌现出大批以全国大学生村官张阳、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安文忠为代表的优秀毕业生,扎根在乡村一线服务地方产业。实例:安文忠,男,设施农业技术专业2015届毕业生。自到六盘水市水城县青林乡参加志愿服务工作以来,结合“三变”改革成立的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种植经果林,养殖肉牛和努比亚山羊,发展林下经济,覆盖贫困人口9945人,荣获2017年贵州省“优秀志愿者”、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贵州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团代表等荣誉称号。

电子商务专业以创业创新为导向,以项目孵化为支撑,以对接岗位实践为基础,为“黔货出山”培养一批又一批电商人才。近三年,培养电子商务专业技术专业近500余名毕业生,他们60%以上分布在铜仁市电商行业。涌现出优秀毕业生何饶,他自主开创网上运营店销售茶叶,月销售3万元,为地方农业产业网上销售打开出路。

近五年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为铜仁市乃至贵州省培养了400多名高素质IT技术人才,有效助力“黔货出山”,服务大扶贫战略。

(五)帮助提供科研平台,促进农户致富脱贫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与合作企业深度合作,教授博士依托院内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民族中兽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市食用菌工程中心等科研平台,把科学研究搬进工厂、企业和生产一线。近三年来,深度转化科研成果10项,特别是张华琦博士研发的雪花牛肉生产技术和牛饲料配方,带动农户脱贫致富。在服务农村产业和脱贫攻坚科研项目申报方面,2018年下半年申报脱贫攻坚科研课题共计25项。2018年成立参与脱贫攻坚的科技团队17支。这些充分展现了职业院校的科研优势,助力脱贫攻坚。

参考文献:

[1]李克强.2019年全国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19-03-06.

[2]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3]习近平.给“国培计划(二〇一四)”北师大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的回信[N].人民日报,2015-09-10.

[4]习近平.二〇一七年春节前夕赴河北张家口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01-25.

[5]习近平主持召开解决“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9-04-16.

编辑 原琳娜

猜你喜欢
铜仁攻坚精准
诗书画苑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The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Learning strategy
铜仁学院艺术学院学生作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攻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