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渣陶渊明

2020-03-25 02:54彭敏
大学生 2020年2期
关键词:学渣学霸陶渊明

彭敏

曾几何时,陶渊明这个学渣,这块扶不上墙的烂泥,也曾是家族中兴的希望。

魏晋时期门第森严,高门大族与寒门庶族之间,差着孙悟空好几个筋斗。较之王、谢、桓、庾这些士族高门,陶氏一脉,说得难听点叫做门衰祚薄。王谢子弟天天清谈就可以立取公卿,寒门士人拼死拼活,也只能沉沦下僚。

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曾经为陶家狠狠争了口气。他从普通干事的岗位上干起,凭借骄人的军功,竟然一路做到大司马的高位。

但是可惜,陶侃的辉煌不过是昙花一现,陶侃死后,陶家迅速打回了原形。陶渊明的祖父和父亲,都只做过地方太守,相当于今天的市委书记。陶家多么希望能有一个陶侃那样的人横空出世,为整个家族打破僵局,再一次牛气冲天啊!

然而,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长大后的陶渊明同学似乎都难以担起这个重任。

陶渊明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幼年丧父原本是很多成功人士的标准配置,但在陶渊明这里没有应验。他从小成绩就一般,又不爱跟人打交道,整个一个内向型学渣。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饮酒·其十六》)

他从小成绩就一般,又不爱跟人打交道,整个一个内向型学渣

按照陶同学自己的说法,他还是挺爱学习的。可是都到了不惑之年,成绩还是没什么提高。

原因在哪里呢?

条件没有王家谢家好,买不起八百万的学区房,可能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可能还是学习方法出了问题。

我们来看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里的一句话,就明白了。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辄欣然忘食。

不光读书读得不细致,稍微有点收获,还把尾巴翘到天上去了!如此率性、任性的学习方式,难怪成绩迟迟没有起色。

要知道,魏晋时人们读书是相当细致的。

青春年少的陶渊明 ,也曾和所有普通青年一样,对未来有过种种天马行空的规划和设想。

那个时候虽然没有科举考试,但是却流行清谈,类似于今天的辩论赛。很多名士都是在大大小小的辩论赛上一战成名,走向人生巅峰。辩论的主题,常常来自那个时代最重要的两本教科书:《老子》和《庄子》。如果没把教科书吃透,辩论时就很容易被对方问得哑口无言,老脸丢尽,或者小脸丢尽(具体是老脸还是小脸取决于脸部肌肤的保养状况)。

陶渊明同学参没参加过这样的辩论赛呢?我想答案是确定一定以及肯定的。而且八成表现很一般。按照《奇葩说》那种比赛规则,他一发言,观众的票数估计全跑对方辩友那边去了。

《世说新語》记载了很多这样的辩论赛,但是没有提到陶渊明。

没办法,一本天才学霸大全,怎么可能提到一个学渣!

读陶诗,如果读得不深入,很容易误以为陶渊明是个清心寡欲、自甘淡泊、忘怀得失的人。

其实,我们都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给骗了,被“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给骗了。

人生在世,谁不希望广阔天地,大有作为?除开那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贵闲人,谁又真正会对世俗的功业毫无兴趣呢?别提什么巢父和许由了,上古的传说,认真你就输了。

青春年少的陶渊明 ,也曾和所有普通青年一样,对未来有过种种天马行空的规划和设想。

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拟古·其八》)

安徽黟县陶渊明故居——守拙园

有没有十步杀一人我们不知道,但抚剑这个动作本身,已经说明了一切。(请想象一下梅西抚足球、莫言抚钢笔、papi酱抚变声器的场景)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其五》)

想要飞得更高,想要怒放的生命,汪峰老师的歌声在陶渊明同学的耳边久久回荡。

然而,理想丰满的背后一定是现实的骨感,寒微的出身,早已注定了他实现理想的希望格外渺茫。

何况,他还不擅长装孙子,不擅长拍领导马屁。

更何况,对当时人而言,他也只不过是一枚“学渣”而已……

晋人重气度,尚清谈,动不动需要辩论,而陶同学笨嘴拙舌,就连蹭吃讨饭这么简单的事都支支吾吾,词不达意。(这点陶同学要是有我一半功力他就会是个营养爆棚的胖纸)

晋代名士,不乏琴棋书画,超有文艺才华的。比如王羲之王献之善写书法,顾恺之擅长画画,嵇康弹琴是一绝,桓伊吹笛没对手。陶渊明同学呢,家里倒是也有一把古琴,朋友聚会喝嗨了需要节目的时候,他还经常煞有介事地当众抚琴一曲。那表演,可以说是相当专业相当卖力的。然而!陶同学这张琴,根本就没有琴弦!他就是对着一块木头上下其手,摸了半天而已!(好羞耻啊,竟然对木头做出这种事!)

晋代诗歌以辞藻华美为上,陶同学的诗则平淡质朴,乍看很不起眼。如果说当时的著名诗人们写的是满汉全席,那陶同学的诗就是庆丰包子。所以当时人对于浔阳这地方有个叫陶渊明的隐士是略有耳闻的,却很少有人把他当做一位正经诗人。更加不可能想到也不可能同意,这个陶隐士将来会是一位彪炳千秋的大诗人!

学霸通常善于培养学霸,庭院里有芝兰玉树,高贵的门第才能代代传承。陶渊明同学当然也很希望自己家里能出学霸,可无论他怎么悉心教导,倾囊相授,五个儿子的表现简直就是实力打脸: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责子》)。贪玩、不爱学习可以理解,十三岁还不认识六和七,这俩孩子该不会是智障吧(雍、端是一对双胞胎)?真想跟陶渊明说一声:带孩子不容易,且行且珍惜,内个,你和陶夫人没有血缘关系吧……

陶渊明集,宋刻递修本

少时壮且厉,猛志逸四海的陶渊明,终于没能活成自己少年时期盼过的样子。空怀济世建功之心,却只能悲守穷庐,蹉跎终老。

当我们在语文早自习大声朗诵“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时候,当我们把朋友圈签名设为“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忽略掉,这位“乐夫天命复奚疑”的老人,其实是在苦闷中度过一生的。

他有生之年取得的最大成就,也不过就是和另外两个人合称“浔阳三隐”而已。这个绰号一听就很小众,知名度约等于我们今天的“攀枝花一绝”六盘水双骄“门头沟四霸”之类的。

同样生在东晋,人家王羲之叫啥?书圣。顾恺之叫啥?六朝四大家。

真是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啊。

陶渊明的诗生前发表的很少,更不可能获任何奖,东晋诗词大会,他连百人团都进不去。

幸亏他有个好朋友颜延之,是个微博大V,粉丝数和谢灵运不相上下。陶渊明死后颜延之发文悼念,上了热搜,此后有几家大V和媒体陆续跟进,弄出几篇稿子,什么《写诗种田两不误,前县长的传奇人生》《你在格子间朝九晚五,他在园田居诗酒风流》《这世上,总有人过着你想要的生活》,小火了一把。

几十年后,南朝第二文学批评家(额,第一被写《文心雕龙》的刘勰抢走了,没脾气吧)钟嵘,写了本书叫《诗品》,陶渊明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列在中品,终于不再是学渣,成了二等学霸。

同样列在中品的还有谁呢?大名士嵇康、“江郎才尽”的江淹,以及李白的爱豆谢朓和鲍照。

到了唐宋两代,陶渊明的文学地位就像屁股上装了火箭,轻轻松松就上天了。他的粉丝群里,那叫一个热闹。踊跃发言的,全是各路大咖。

比如,李白:何日到彭泽,长歌陶令前。

杜甫: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白居易: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

辛弃疾:身似枯株心似水,此非闻道更谁闻。

欧阳修: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其中最变态的自然非苏轼莫属,他把陶渊明一百多首挨个和了一遍!

你去读陶渊明和苏轼的诗集,会发现,陶渊明写《饮酒》,苏轼也写《饮酒》,陶渊明写《归园田居》,苏轼也写《归园田居》,就连陶渊明蹭吃讨饭时写的《乞食》,苏轼都没放过。

简直就一高仿号啊!

一个生前默默无闻的学渣,怎么就被推到这么高的位置了呢?

文学才华得到了重新审视,自然是重要原因。除此之外,他还用自己的诗文和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自己”,什么叫“以夢为马”。

后世的文人骚客,每遇仕途蹭蹬,或是间歇性地厌倦官场不想工作,就会想起这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前辈高士。他努力生活,认真做自己的样子,虽然姿势并不优美,甚至显得笨拙、挣扎,却那么惹人羡慕,令人神往。他一辈子也没发出过什么像样的光芒,却在千秋万世之下,为我们指出了人生的另一条道路,另一种可能。

这些迟来的点赞,陶渊明生前想没想到呢?一个人对自己的伟大,到底有没有预感?

从他的两句诗来看,他自己是有预感的。

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饮酒·其十一》)

我知道我今后会很厉害,可我这辈子,过得太寡淡,太憋屈了。

其实这两句诗也可以反过来说:一生虽枯槁,却留身后名。

在及时行乐思想泛滥的魏晋时期,身后名有毛用?还不如眼前一杯酒。

这杯酒谁不爱?陶渊明也爱得要死,爱得毫无风度。

可人毕竟是有灵魂的动物,不能只有这杯酒。

为了生存,为了享乐,我们可以适当妥协,适当委屈那个可怜的“自我”,可如果这种妥协和委屈超出了限度,那生存着也享乐着的,便不再是我们自己,而已经是另一个人。

千载之下,那舞榭歌台,风流早被雨打风吹去,那公子王孙灯红酒绿,早已荡然无存。

陶渊明同学的诗句却仍在一张张青灯如豆的书桌上,在一节节书声琅琅的语文课上,悠悠地舒展,久久地回荡。

这,大概就是陶同学最好的归宿了吧。如果用他自己的诗来说,便是: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责任编辑:钟心

猜你喜欢
学渣学霸陶渊明
你好,陶渊明
从“学渣”逆袭成“网红”
惊呆了 真正的学霸竟然都是“玩”出来的
陶渊明:永恒话题与多元解读
我是『学霸』
“学霸”进行时
“学霸”“学渣”有话说
不为五斗米折腰
我是学渣千秋叶工作室
学霸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