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地铁苗岭路站建筑设计

2020-03-27 13:38李明元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年4期
关键词:用房扶梯换乘

李明元

(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2600)

1 引言

青岛地铁苗岭路站是2 号线与11 号线的换乘车站,2 号线为全线地下车站,11 号线3 座地下车站,其余均为高架站。两线车站编组形式不同,2 号线为B 型车6 列编组,11 号线为B 型车4 列编组。两线于苗岭路与深圳路“十字”路口相交,2 号线车站为地下两层岛式站台车站,11 号线车站为地下3 层侧式站台车站,两线车站采用“T”形换乘形式,同期建设同期实施。

由于设计时序上,2 号线先于11 号线,在考虑加入11 号线车站进行换乘设计时,2 号线线站位已基本稳定,11 号线车站为近期起点站,站后设停车线,远期中间站不设停车线。在设计中不但要考虑换乘形式的选择,还要考虑近期停车线在远期延伸后的利用。

2 工程概况

2.1 站址环境

周边建构筑物:车站周边分别为青岛国际发展中心(28层)、青岛国际金融广场(27 层),2 栋高层下方均有地下3 层停车场。东北侧为金岭花园小区,西北侧为裕龙公寓,车站西侧为青岛国际啤酒城地块。

规划条件:站位周边规划主要为商业金融、居住、游乐用地。

道路:深圳路规划道路红线宽40m,为双向6 车道,现状道路宽30m,两侧有5m 人行道。苗岭路规划道路红线宽35m,为双向6 车道。现状道路30m,两侧有2m 宽人行道。

地下管线:站址周边地下管线主要有:2 号线沿车站主体方向的2 根800mm×900mm 和900mm×900mm 的电力管,2 根DN400mm 的热力管控制车站埋深;11 号线车站范围内管线较少,均分布于苗岭路两侧,无对车站影响较大的管线。

2.2 2 号线车站概况

初步设计阶段,2 号线为地下两层12m 岛式站台标准站。设置于深圳路东侧绿化带内(绿化带宽度40m,为规划预留轨道交通用地),11 号线设计启动时2 号线已通过初步设计评审,并已完成招标设计,车站站位已稳定。

2 号线车站与大里程侧同安路站地面高差较大,区间最大提升坡度27‰,2 号线车站无3 层站设计条件[1]。

2.3 设计要点

2.3.1 2 号线车站调整

2 号线车站由原中间标准站调整为换乘站,车站设计中应加入换乘客流因素,考虑将2 号线车站站台加宽至14m。

2.3.2 11 号线车站站位选择

因2 号线车站站位已较为固定,11 号线车站为避免对2号线车站站位产生较大影响,同时结合站址周边环境,车站于苗岭路路中设置较为合理。

2.3.3 11 号线扶梯布置优化

11 号线车站采用B 型车4 列编组,车站站台长度为80m,采用3 层站形式,2 部楼扶梯顺向排布,纵向长度较长,站台空间较为局促,考虑近2 号线车站扶梯在11 号线设备层进行转换,以减少扶梯长度,优化站台层扶梯分布。

2.3.4 11 号线近期起点站

打架原因竟然是儿子看中了对方带到学校里的游戏机,想借来玩一下。同学不肯,然后儿子就去夺东西,于是就起了争执。

11 号线近期站后需设置停车线,远期线路延伸后,停车线应考虑合理利用。

2.3.5 选择合理的换乘形式

2 号线与11 号线于本站范围内交错,根据2 条线路走向,可选择的换乘形式为“十”字形换乘、“T”形换乘、“L”形换乘、通道换乘。

11 号线采用B 型车4 列编组,站台长度仅80m,采用“十”字形换乘方案,11 号线车站站台楼扶梯布置较为局促,且该站周边规划为商业、住宅、游乐用地,远期客流较大,“十字”型换乘对客流较大时的应对能力不足;2 号线线站位已基本稳定,“L”形换乘2 号线车站站位调整较大;2 条线路建设时序基本相同,采用节点换乘较为合理,故“十”字形换乘、“L”形换乘、通道换乘方案均不再深入研究。

结合周边站址环境,同时避免对2 号线车站方案影响较大,11 号线车站可考虑深圳路东、西两侧设站“T”形换乘方案。

3 方案设计

3.1 方案比选

综合以上因素,本工程共考虑如下3 个方案:

1)11 号线侧式站台东侧“T”形换乘(见图1)。2 号线车站沿深圳路南北向路东侧绿化带内布置,11 号线车站位于深圳路东侧,沿苗岭路东西向路中布置,采用“T”形岛——侧换乘形式。

方案优点:车站作为起点站,上、下车客流流向单一,客流组织好;站后区间断面小,暗挖施工难度小,深圳路管线迁改量小;近期停车线远期延伸后可作为正线使用,远期延伸条件好。

2)11 号线岛式站台东侧“T”形换乘(见图2)。2 号线车站沿深圳路南北向路东侧绿化带内布置,11 号线车站位于深圳路东侧,沿苗岭路东西向路中布置,采用“T”形岛——岛换乘形式。

图1 11 号线侧式站台东侧“T”形换乘总图

方案优点:乘客无须选择乘坐方向即可进入各线站台;11号线全线地下段均采用岛式站台形式,相邻车站线路衔接条件好。

方案缺点:车站采用岛式站台,配线区线间距较大,须明挖施工,对深圳路管线及交通影响大。正线延伸后,远期起点车站设置停车线更为合理,本站停车线将废弃。

图2 11 号线岛式站台东侧“T”形换乘总图

3)11 号线岛式站台西侧“T”形换乘(见图3)。2 号线车站沿深圳路南北向路东侧绿化带内布置,11 号线车站位于深圳路西侧,沿苗岭路东西向路中布置,采用“T”形岛——岛换乘形式。

图3 11 号线岛式站台西侧“T”形换乘总图

方案优点:基本同11 号线岛式站台东侧“T”形换乘方案。

方案缺点:除基本同11 号线岛式站台东侧“T”形换乘方案相应缺点外,11 号线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对深圳路交通及道路两侧管线影响较大。

该方案也可考虑11 号线车站采用矿山法施工,对深圳路管线及交通无影响,但与2 号线乘通道处暗挖工法较为复杂,两站站厅空间较小,客流承载力较差。

3.2 比选结论

经过对以上方案的综合比选,11 号线侧式站台东侧“T”形换乘方案对远期线路延伸后的适应性,配线区区间施工难度,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具备一定优势,综合考虑,实施方案采用11 号线侧式站台东侧“T”形换乘方案。

4 实施方案

4.1 分层布置

地下1 层为站厅层,两线车站公共区于地下1 层连通,公共区分为付费区与非付费区,由进、出站闸机和固定栅栏分隔为完全独立的区域;2 号线车站在付费区设置有2 组楼扶梯,分别由2 部扶梯及1 部楼梯组成,沿2 号线车站纵向“八”字形布置,直达站台层;11 号线付费区设置有2 组扶梯、2 组楼扶梯,其中2 组扶梯由2 部扶梯组成,于设备层进行转换,再经由2 部扶梯到达站台层,2 组楼扶梯由1 部扶梯及1 部楼梯组成,直达站台层。2 站楼扶梯设置均能够满足正常客流和紧急情况下疏散的需要;两线车站均在付费区设置有垂直电梯与站台层联系(见图4)。11 号线车站东侧布置有少量的管理用房及设备用房;2 号线南北两侧布置有管理用房及设备用房。

图4 地下1 层平面图

2 号线地下2 层为站台层,布置有设备用房、管理用房。车站的两端布置有风道、小系统机房、供电用房等设备用房;11号线2 层为设备层,布置有设备用房、管理用房。车站的两端布置有风道、小系统机房,中部布置有通信、信号、供电用房等设备用房,如图5 所示。

地下3 层为11 号线站台层。站台为侧式站台,站西端为换乘厅及公共区,有少量设备管理用房布置在东侧;设置有2部楼梯、6 部扶梯、2 部垂直电梯与站厅层联系,如图6 所示。

图5 地下2 层平面图

图6 地下3 层平面图

4.2 换乘客流组织

11 号线车站采用侧式站台形式,换乘考虑采用单向客流:(1)11 号线换乘2 号线,由11 号线站台层经过2 部上行扶梯及1 部1.8m 宽楼梯到达2 号线站台层;(2)2 号线换乘11 号线:由2 号线站台层经过2 部下行扶梯及1 部1.8m 宽楼梯到达11号线站台层,如图7 所示。通过换乘节点实现两线台-台换乘。

图7 换乘客流流线图

5 结语

本文通过对地铁下站交叉线路换乘关系的研究,依据两线车站特点及周边站址环境提出不同的车站形式,并进行综合比选,提出较优方案。目前,苗岭路站两线车站均已开通运营,为2 号线和11 号线的换乘创造了较好的客流组织条件。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类似的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猜你喜欢
用房扶梯换乘
拆梯人和扶梯人
安全乘扶梯
剧场扩声技术用房建筑技术条件的研究
东航武汉分公司综合用房钢结构监测与分析
地铁车站换乘形式对比与分析
天津地铁红旗南路站不同时期换乘客流组织方案研究
乘扶梯
城市轨道交通三线换乘形式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三线换乘站布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