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的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工作

2020-03-30 03:18马淑萍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数字化图书馆全民阅读阅读推广

马淑萍

摘 要:本文也将以建设数字化圖书馆的先行地区的优秀案例为切入点,通过归纳,形成具象化的工作思路。为馆藏资源数字化、阅读方式智能化、服务模式多样化、阅读内容自由化的广泛推行提供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数字化图书馆 阅读推广 全民阅读

自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来,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的数字化生活便以蓬勃之势发展起来。而在 “互联网+传统的各行各业”的通俗意义之下,这实则是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及平台与传统各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兴发展方式。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形态, “互联网+”正逐渐以其独特的优势,迅速成为我国各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新途径,新方法。[1]

传统的公共图书馆,一直以来作为我国公共社会生活中民众重要的信息来源,在发挥文化职能,履行公共义务,服务公共生活等各方面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但在信息时代的当下,传统图书馆的弊端也开始显露:受限于场馆空间及硬件要求,书籍更新频率低,难度大,成本高;受限于受众层次,书籍类型,内容,数量难以保证;受限于传统借阅体制方法,在职人员工作效率低下,工作量巨大,工作内容重复率高……因此,顺应信息时代,在 “互联网+”的宏观背景之下,主动迎接改革与创新,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成为传统公共图书馆“升级换代”的新思路。本文就此为切入点,将在以下四个方面浅谈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数字化的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工作。[2]

一、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必要性及现实意义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世界发出了“进入阅读社会”的号召,使阅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995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它要求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中国对此呼吁作出了积极回应。1997年,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9个委员会联合提出实施“全民阅读,建设全民阅读社会”知识工程,吸引了社会各界公共图书馆的广泛参与。2006年,11个部门联合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把公共图书馆的职能提升到新的水平。同时也对公共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十多年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公共图书馆工作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代读者的需求。创新阅读推广模式,顺应信息化时代潮流,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成为必然要求。同时,一座现代化、数字化的图书馆,不仅能够以更高质量完成相应的工作与义务,以更轻松的姿态应对现实挑战,还能以更广阔的发展视角参与社会生活,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在文化职能以外,与其他各社会主体产生更高层次的更广泛的联动。真正便利于民众,服务好民众。[3]

二、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现实条件

首先,当今社会,信息化技术在不断发展中走向成熟。人类社会已步入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且已逐步成为常态。这就使得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成为可能。目前,信息扫描、信息录入、信息分类、信息调用、信息储存等方面技术已趋于完善,并在秉承着精益求精的理念下不断进步。同时,“智慧图书馆”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也快速发展,并且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认可和广泛使用。而这些技术在引导传统公共图书馆转型升级,在实现馆藏资源数字化、阅读方式智能化、服务模式多样化、阅读内容自由化等各个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次,随着智能电子产品飞速的升级换代,阅读的来源与载体不单单仅局限于实体书籍,传统传媒,人们的阅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阅读时间碎片化、阅读内容电子化、阅读要求多样化和阅读场所自由化。成了当代民众阅读习惯的典型特征。而这,恰恰为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提供了广阔的现实发展空间,也在最大程度上契合了当代民众的阅读习惯,保证了服务的全面性。

三、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具体举措及优秀案例

结合现今民众的阅读习惯,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工作可简单归纳为“升级硬件,配套软件”。即在引进、升级办公设备、推广设施等硬件的同时,配套相应的专业操作软件,对在职人员进行系统化培训。“软硬皆施”以同步提升工作质量、全面服务于各个层次的阅读群体。

在此,本文将以厦门市图书馆的数字化、现代化建设举措为例,透过归纳,来理清并借鉴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工作思路。通过结合“互联网+”的宏观背景,厦门市图书馆在近年来的阅读推广工作中大胆使用信息化技术以优化工作环节,提升工作效率,逐渐摸索并形成了自我发展的新模式。该馆采用“藏、借、阅、检、咨一体化”的开放式阅览空间,并在百万实体藏书的基础上不断扩大数字资源,同时配套相应内容的电子资源和视频资料。且在官方网站中设有“数字图书馆”,涵盖电子期刊、电子图书、音视频等等。力求在最大程度上为读者提供数字化服务。也正是因为其强大的馆藏资源与创新发展的超前意识,使其成了厦门市文献收藏利用中心、信息咨询服务中心及图书馆馆际协作和业务研究发展中心。

结语

在科技水平史无前例 “爆发式”增长的当下,知识与信息也呈现出几何式的增多,传统公共图书馆面临着冲击,却也存在着机遇。顺应时代,转型升级,拥抱智能,拥抱数字化,为读者提供更完善的信息获取、筛选、储存的渠道,是新兴时代下的现实要求。也唯有如此,在乘着“互联网+”的时代东风的条件下,才能在更广泛的基础上,深化和利用优秀的图书资源,为民众提供平等而更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

参考文献

[1]林殷儒.“互联网+”下的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7(3).

[2]刘年娣.刘炜.国内数字化图书馆研究与建设[J].图书馆杂志,1999(04):27-29+13.

[3]张大鹏.浅谈数字化技术在太原市图书馆的应用[J].群文天地,2012(16):16-17.

猜你喜欢
数字化图书馆全民阅读阅读推广
数字化图书馆无线网络应用技术分析
全民阅读背景下高职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培养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职大学生践行“全民阅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复合型文化场所:实体书店的立体化转变
洛阳市数字化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