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0-03-30 03:44周丽潇
教师·下 2020年1期
关键词:问题驱动教学思路

周丽潇

摘 要:“研学单”通过基于问题驱动的研究性清单,为学生的课堂教学指引了方向。将“研学单”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与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作为导学案的一种重要方式,“研学单”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脉络,体现着教学者的宏观教学思路。文章以高年级语文教学为例,探讨“研学单”的有效设计与实施策略,以期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关键词:“研学单”;研学问题;问题驱动;教学思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7-30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3-0048-02

一、创新形式,提升趣味性

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的阶段,他们喜欢生动形象、新颖活泼的教学形式。尽管“研学单”是以问题来驱动学生学习的学习单,但并不意味着是以传统提问的方式来呈现研学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呈现“研学单”的任务,在形式上创新,在内容上贴近学生的认知心理,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五年级《松鼠》这样一篇描写动物的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描写了松鼠的外形、习性特征,对这类状物类文本的教学,我們可以强调学生对该事物的描绘能力,突出语言的运用。我们可以通过说一说、演一演、写一写的研学步骤设计“研学单”。

这样的研学任务突出了动物描写的重点内容,整个过程都突出了状物描写的能力培养。这一“研学单”不是传统的问题的问—答形式,而是能调动学生动口说、动身演、动笔写的新颖活泼的研学方式,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尤其是“演一演”环节将整个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几个学生参照课文对松鼠的动作、神态和习性的细节描写后,抓耳挠腮、上蹿下跳地模仿起松鼠的样子来,不时发出吱吱的叫声,甚至还有个男生将从家里带来的松子拿出来当道具,手口配合,动作神态到位,活生生一只可爱贪吃的小松鼠,大家哈哈大笑,纷纷为他的“真人秀”表演鼓掌喝彩。这样的课堂看似在“玩”,但始终没有偏离课文中动物的细节描写的重点内容,课堂真正实现了“生动”非凡。

二、关照全体,注重层次性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相同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学习兴趣、基础和能力各不相同,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就凸显了出来。如何让不同的学生各自获得不同的发展,要求教师注重教学的差异性,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开展语文教学。具体到“研学单”的设计中,也要注重研学问题的难度层次性,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能力水平选择适合自己最近发展区的研学问题进行探究。

比如,人教版五年级《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进行了如下的“研学单”设计:(见后页。)

这个“研学单”分三个难度梯次,水平一的研学问题注重基础字词的掌握和对课文主要内容的宏观把握,要求所有学生独立完成;水平二的问题重在理解课文线索以及对关键字词运用的理解,要求大部分学生能够在同伴互助合作下基本完成;水平三的问题为拓展性问题,可供学有余力的学优生作为提高题进行尝试性探讨。三个不同难度梯度的问题遵循了学生的水平差异,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解决问题,获得良好的研学提升,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升,这对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与能力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发散思维,注重开放性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思维力是学习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有效问题的引领,这就要求教师在“研学单”的设计过程中,充分注重研学问题的开放性,在问题形式上突破常规问题的局限性,而更多地设置“非唯一”的开放性问题来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更具开放性和灵活性。

笔者在《怀念母亲》一课教学中,以生母与祖国这两个母亲为切入点进行开放性研学问题设计:

这篇课文“研学单”中的四个问题都没有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只要答到了点子上,言之有理即可。比如问题四,学生因课文熟读程度、理解程度的差异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答案:“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等语句通过直抒胸臆的方法直接表达出作者积郁已久的浓烈思念祖国的情感,这样的表达直接而强烈;“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等语句通过对阴暗、晦涩的环境描写衬托内心的急切思念,这样的表达隐约而婉转。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思维角度,对同一问题的见解也不尽相同。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载体,有利于提升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对深度学习、深度阅读的开展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开放或者半开放的“研学单”问题设计,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有效发展。

四、亲近学生,体现生本性

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服务于学生,围绕学生的认知心理、爱好来设计,尽可能地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觉得可亲、可近、可感。认知心理学研究发现,课堂提问如果贴近学生心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消除其畏难厌学情绪。因此,笔者在语文“研学单”的问题设计的语言表述上尽量使用祈使句,以第一、二人称,以商量的口吻来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

比如,在教学《我最好的老师》这一课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研学单”的:

在这个“研学单”的设计过程中,笔者通过人称、祈使语态以及活泼语言的运用,让冷冰冰的研学问题瞬间有了“温度”。这种“温度”实际上体现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是以平等的姿态,以商量而不是要求和命令的语气与学生交流。学生在接收到这样的信息反馈时,能够感受到自己人格的被尊重,会觉得语文课堂充满人文情趣,觉得教师可亲可近,从而对语文学习也更加积极和投入。可见,“研学单”的设计也应注重语言艺术的运用,这会让语文课堂教学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要求教师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人格、心理出发,给予学生尽量多的人文关怀。

综上所述, 基于“研学单”设计的语文教学是基于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研学后教”理念下的新型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其以问题为驱动,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指明了方向,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在高年级的语文“研学单”设计过程中,教师应以趣味性、差异性、层次性、开放性和生本性为基本指导原则,根据课文实际灵活选择恰当的“研学单”类型,以“研学单”指导有效教学的进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岳 宁.问题驱动式“研学单”: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9(8):17-20.

[2]罗刚淮.谈小学语文“学习单”的类型与设计[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5(10):41-43.

猜你喜欢
问题驱动教学思路
以计算思维为中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
“问题驱动式”生物高效课堂打造的做法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问题驱动+能力提升”卓越课程建设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