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江山泪,忧思天下心

2020-03-30 03:30马里瑶
青年生活 2020年7期
关键词:贤才建功立业观沧海

马里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全文并熟练背诵。

2.鉴赏《短歌行》中的诗人忧愁的情感与海纳百川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鉴赏《短歌行》中的诗人的情感与情怀。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东汉末年,三足鼎立,战争纷乱,曹操一心建功立业,得意时一度“挟天子以令诸侯”,试图统一华夏大地,其间却缕缕惆怅,“忧思难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去体会诗人惆怅忧思的情怀!

二.走進曹操。

1.课前预习工作:学生自行搜集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2.教师适当做补充。

三.整体感知。

1.有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诗歌,根据预习情况自行理解文章大意。读的过程中注意语速快慢的把握、节奏控制及感情充沛、激昂。(注意尽量以曹操的身份来朗读,读出曹操的宏伟气势,读的过程中重读“忧”字)

2.推荐学生朗读,师生共同点评。(教师要注意指导朗读技巧,针对性地做出评价)

四.品读诗人忧愁的情感及海纳百川的情怀。

(一)鉴赏诗歌当中诗人的情感走向时可采用点线面的模式进行分析。

1.寻找诗眼。

明确:首先让学生粗略浏览诗歌,找找诗歌的整体感情基调如何,是悲慨的、激昂的还是惆怅的?这一点可根据诗歌当中的某些词或某些诗句来做判断,例如“去日苦多”中的“苦”字,“慨当以慷,忧思难忘”等等,也可根据诗歌当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或意象来判断。显而易见,这首诗歌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忧”字,在文中共出现三次,所以诗歌整体的感情基调应是愁闷的、惆怅的、忧思的。所以这首诗歌的诗眼是“忧”字。

2.根据诗眼“忧”概括划分诗歌结构。

明确:诗歌应分为三层。从何而忧(切入点)—忧在何处(具体阐释)—得贤解忧(点明主题)。此答案并不唯一,也可将“忧在何处”细分为两部分进而分为四个层次。

3.深入研读。

从何而忧?——“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两句诗重在写“忧”从而来,在宴会上畅饮欢愉却又感叹时光易逝,实则是在感叹时光催人老,而自己却未实现当年许下的诺言即建功立业,统一中国。“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普通人可以以酒浇愁,曹操也喝酒,他在写这首诗时就在喝酒,不仅喝酒,而且赋诗唱歌。用喝酒解愁,用唱歌抒发他当时的心情。这一层为下文展开阐述“忧在何处,如何而忧”埋下伏笔(人生之忧)。

忧在何处?——我们知道曹操今日喝酒横槊赋诗,不是独自一人喝闷酒,而是多人跟他一起喝酒,这些人中大有贤德之才,所以曹操借酒消愁时真正期盼的是天下贤良能聚集于自己身边。“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子衿在这里代指天下贤才。这句诗原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诗是在写女子思念自己的爱人。但值得注意的是,原诗中还有一句未曾在《短歌行》中出现,便是“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句话实则是:纵然我不曾去寻你,难道你不能来找我吗?难道要从此中断来往吗?而就是这一句省略的话表达出了曹操的心声,含蓄的表达了对于贤才的渴望与期盼。“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几句出自 《诗经·小雅·鹿鸣》,而 《鹿鸣》 本是宴请宾客时唱的诗,这里表示对贤才到来的热情欢迎之情。“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他用这首诗含蓄的暗示出在座的贤才是否要投靠于他,如若到来,必将以“嘉宾”之礼相待。“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暗含着天下的贤才既无处安身,何不找一容身之所呢?言外之意便是投靠自己。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天下的贤才并没有纷纷涌来,真是一才难求啊!所以曹操的情感才呈现出忧愁难耐的状态。但在这一层次的阐述中曹操并没有明显的招揽贤才,而采用典故来进行暗喻(求贤之忧)。

得贤解忧——“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认为如若天下贤才能纷纷投靠,一统天下的大业便能早日实现,他欲建功立业的忧思便能安放了(立业之忧)。

总结:简而言之,曹操利用一个“忧”字统揽全诗,进而阐发出对人生之忧、求贤之忧、立业之忧的感叹,最后点明主题希望天下归心,一统大业。这一鉴赏情感脉络的方法恰好运用了点线面结合的视角,清晰明朗的分析出了诗人的情感走向。

(二)鉴赏诗歌当中诗人的情怀。

1.首先明确什么是情怀。

明确:一种高尚的心境、情趣和胸怀。以人的情感为基础与所发生的情绪相对应。

2.这首诗与一般的写景抒情的诗歌如曹操的《观沧海》不同,它是直抒胸臆的。直抒胸臆宜在一开始,也可以在中间,还可以在结尾。这首诗歌中作者在什么地方直接表达了自己的胸怀呢?

明确:“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两句可以理解为:山不嫌高,海不嫌深;山越高越好,海越深越好;是山,就要做最高的;是海,就要做最深的。单单这样解释,似乎还不是“情怀”。但要注意这是一首诗歌,诗歌中运用了比兴手法。比兴手法如何运用呢?通俗讲就是以山、海起兴来写人。与人对应起来便是,是人就要做最厉害的。

3.曹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怀?

明确:简单来说是因为曹操具有远大理想和非凡抱负。他有多大抱负呢?曹操在《观沧海》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幸甚至哉,歌以咏之”,是说“太好了,需要用诗歌来记下”,什么值得“歌以咏之”?是大海,也就是诗人观沧海所看到的大海景象。大海有多大?大海比天空都大。“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极为欣赏这样的景象,这样的景象与他当时的心境恰好相符,“大海代表我的心”,意思是大海再大,可能还没有曹操的心大。我们都知道,虽然曹操没有称帝,但他却具有帝王之心,正如《过秦论》中对于秦孝公的论述:“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总结:综上分析,我们认为曹操在诗歌当中虽充斥着忧思惆怅的情感,但他却并没有消极懈怠,因为欲想建功立业的他有海纳百川的抱负与情怀,渴望贤才充盈,天下归心。

五.课堂小结并要求学生再次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

六.作业布置:熟练背诵课文。

猜你喜欢
贤才建功立业观沧海
观沧海
陶瓷绘画《观沧海》
五张羊皮
油田企业工会组织先进性的重要意义
以生产经营任务为中心引导女工发挥“半边天”作用
班级管理模式初探
为企业高技能操作人才提供建功立业宽广舞台探索
《洛神赋》企慕主旨探微
协会 通联站
王贤才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