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肾穿刺活检术后出血*

2020-03-31 06:17陈清亮李照军李宗明韩新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末梢肾动脉明胶

陈清亮 申 猛 李照军 梁 昊 李宗明 韩新巍**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放射介入科,郑州 450006)

超声引导或CT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是肾脏疾病诊断、病理分型、病变评估及对治疗效果评价的常用手段[1]。尽管经超声实时引导或CT精确导引下其安全性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作为有创伤检查,存在出血等相关并发症,甚至威胁生命[2]。2016年5月~2018年12月,我们使用自备明胶海绵条行微导管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12例(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7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24~79岁,平均56.6岁。均因肾病综合征为确定病理分型行诊断性肾穿刺。术前化验肾功能正常。超声引导9例,CT引导3例,使用同轴引导活检针(17G 11.8 cm,Argon Medical Device)配合一次性使用全自动活检枪(18G 15 cm,Argon Medical Device)取肾周边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均为肾穿刺活检取到肾组织后即时出血,超声或CT提示肾包膜下出血,其中5例有腹膜后出血。内科止血药物、补液等处理,其中7例输血(4例输注悬浮红细胞4、2、4、4 U,3例输注悬浮红细胞+冰冻血浆),出血仍持续增加,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压进行性下降,术前血红蛋白最低58 g/L,其中2例失血性休克,血压最低86/54 mm Hg。

纳入标准:肾穿刺活检出血,经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差,排除其他脏器损伤可能,排除对比剂过敏、肝肾等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介入手术禁忌证。

1.2 介入手术方法

患者仰卧于导管室DSA检查台上,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直接引入5F Cobra导管超选择至出血侧肾脏,高压造影评估:①有无明确血管损伤;②出血血管位置是否与穿刺位置相符合;③出血血管损伤类型,如假性动脉瘤、单根血管损伤造影剂外溢、多发血管损伤造影剂外溢等。12例均引入微导管、导丝(Merit Medical Systems),超选择进入出血血管内,再次造影证实为出血血管后,制备明胶海绵条[原材料为吸收性明胶海绵,用剪刀、刀片裁剪为长约1 cm、厚1~2 mm的明胶海绵条,适当力度手搓为圆柱状备用(图1),注意明胶海绵条直径要细(约1 mm),防止阻塞微导管,长度根据栓塞血管及微导管位置决定,末梢血管栓塞时长5~10 mm]。应用1 ml注射器装载自备明胶海绵条经微导管进行栓塞。栓塞后复查造影,证实靶血管栓塞满意,出血停止。

股动脉鞘管保留至栓塞术后1~2天,如无再出血则拔出。预防性抗炎治疗3~5天,定期复查血常规、肾功能,观察血红蛋白、肌酐等指标变化。

栓塞成功的标准:栓塞后肾动脉造影未见靶血管显影或造影剂溢出,其余正常肾组织血管显影良好;患者生命体征好转,如血压回升、心率平稳等,从侧面证实栓塞止血成功。

2 结果

12例均完成肾动脉造影,其中11例发现明确出血血管,包括单根血管损伤出血9例(图2A),多根血管损伤出血1例(图2B),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图2C);1例可见片状异常染色(图2D),未明确异常血管,根据穿刺部位即异常染色部位,对该区域分支肾动脉进行栓塞。12例栓塞靶血管均为肾段动脉以下分支,栓塞材料均为自备明胶海绵条。

12例术后生命体征均平稳,术后24 h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1周复查肾功能,血肌酐较术前无明显变化,见表1。术后均有栓塞后综合征(肾区不同程度胀痛和低热),于1周内症状消退。无急性肾功能衰竭、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2个月均复查CT,患侧肾周血肿吸收,2例肾脏边缘欠清(图3),余肾脏形态正常。均未出现肾组织梗死表现。

表1 手术前后血红蛋白、血肌酐对比

配对t检验

3 讨论

肾穿刺活检造成的出血有别于其他医源性肾损伤出血,如肾肿瘤切除后出血、经皮肾镜术后出血等[3],后者损伤肾组织范围大,介入手术时造影常发现为多个血管出血,栓塞范围较大,尤其术后创面弥漫性出血,造影一般见不到明确造影剂溢出,大范围预防性栓塞对肾功能影响较大,止血效果也不确切,必要时仍需外科干预[4,5]。而肾穿刺活检中,穿刺针较细,一般仅进行一次取材,取材部位一般靠近肾边缘,造成的损伤较小,结合穿刺部位及深度,肾动脉造影可将出血血管锁定在较小区域的末梢血管范围[6],血管直径较细,即使使用直径最小的100~300 μm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也容易出现反流;且有时难以超选择至末梢责任出血血管,在上级主干血管进行栓塞,若使用颗粒栓塞,致大面积末梢栓塞,术后副反应重。采用自备明胶海绵条作为栓塞材料,材质与明胶海绵颗粒相同,均为可吸收性栓塞材料,可以应用于血管腔内栓塞治疗,价格低廉,效果可靠;在末梢血管栓塞时可避免颗粒栓塞剂可能出现的反流、异位栓塞问题,有利于保护术后肾功能。

图1 自备明胶海绵条 图2 肾穿刺不同血管损伤类型:A.单根血管损伤出血;B.多根血管损伤出血;C.假性动脉瘤形成;D.片状异常染色图3 肾穿刺出血栓塞前后图像对比:A.栓塞前CT明确肾损伤出血;B.术中造影发现出血点;C.栓塞后造影示出血血管栓塞完成;D.术后1个月CT示肾周血肿吸收,边界欠清(箭头所示),无低密度梗死灶

本研究中11例明确出血血管位置,均位于肾末梢动脉,其中仅1例为多发血管损伤出血,进一步证实肾穿刺活检损伤往往为肾动脉末梢血管,较为局限,应用微导管进行超选择性栓塞,既能确保疗效,也能尽可能维护肾功能,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另1例造影未明确出血血管,仅见到异常染色,可能是由于肾包膜下出血对肾组织的压迫,造成出血血管不明确[7],但结合穿刺部位、穿刺针进针深度、术前CT等,可大致判断损伤部位,进行超选择栓塞止血成功。

由于上述肾穿刺活检造成肾出血的特性[8,9],微创介入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案。本研究12例均行超选择性栓塞,栓塞面积较小,术后肾功能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栓塞后综合征的程度也较轻[10]。同时,由于明胶海绵可吸收的材料特性[11,12],术后1~2个月复查CT,均未见肾梗死表现,2例肾周边缘欠清晰,可能是由于肾周血肿尚未完全吸收。

随着介入放射学的不断发展,介入栓塞材料的种类越来越多[13],材质越来越好,价格也越来越高。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体会外科用明胶海绵块价格低廉,经过简单的制作,自备明胶海绵条在一定情况下能替代较为昂贵的栓塞材料,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如病例数少,自备明胶海绵条的大小、形态有差异,缺少明胶海绵颗粒对照组分析等,仍需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完善补充。

综上所述,肾穿刺活检出血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疗效可靠,价格低廉,能最大程度上维护肾功能。

猜你喜欢
末梢肾动脉明胶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明胶空心胶囊中EO和ECH的残留量
肾动脉供血形式与DeBakey Ⅲ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肾萎缩的关系探讨
血压“飙升”或因肾动脉狭窄
血压“飙升”竟是肾出了问题
TG酶与单宁酸对鱼明胶凝胶强度的影响
经皮肾动脉支架成形术在移植肾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及比较
向区域创新体系“末梢”发力
延伸从严治党的“末梢”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液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对比结果比较
超高压明胶理化性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