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课程特色,构建无机化学课程的育人机制*

2020-03-31 08:30田振芬徐志珍刘劲刚
广州化工 2020年5期
关键词:实验课理论课价值观

田振芬,徐志珍,刘劲刚,张 敏

(华东理工大学,上海 20023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无机化学是化学化工专业及其它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其授课对象是大一新生。对刚刚步入成年的大一新生,引导灌输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如何将专业知识与立德树人的授课目标融合,如何在无机化学这门课程中做到“守好这段渠、种好这片田”,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学习。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无机化学的课程特点,课程内容,实验课与理论课结合等方面出发,探讨发挥无机化学课程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功能的几点体会。

1 基于课程特点,引入化学史知识,增强学生文化上的民族自信

虽然中学阶段的素质教育已实施多年,但不可否认,目前的高中化学大多数仍然是在“高考指挥棒”下,进行的“模块化”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虽然“高效”,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并不“认识和了解化学”。无机化学是化学化工类本科生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除其自身的教学任务外,它还肩负着引导学生完成从高中化学学习到大学化学学习的过渡,及为后续相关化学专业课程(如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等)打基础的重要作用[2]。这就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无机化学课程的学习对化学有个相对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认识化学”必然要了解化学史,结合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在无机化学课堂中适时地引入化学史知识,特别是我国科学家在化学发展过程中的突出贡献[3]。比如,在讲授碱金属性质时,就可以介绍下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著名科学家侯德榜先生的事迹,侯先生在欧美垄断制碱业的时代背景下,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成功的揭开了索尔维制碱法的神秘面纱,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这一科技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索尔维制碱法的缺点,研发出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制碱方法——侯氏制碱法,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开创了世界制碱工业的新纪元;在讲到镧系元素性质时,可以介绍下中国湿法冶金的开拓者——著名的化学工程学家陈家镛院士,陈院士研发的湿法冶金技术在回收金、银、铜、镍、钴等有色金属方面为国家创造了巨大财富,实现了其为“为中华民族的强盛而努力奋斗”的目标;在讲到核外电子排布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讲讲徐光宪院士的事迹,徐院士长期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向,在量子化学、配位化学、萃取化学、稀土化学、化学键理论等领域的取得显著成就,并发展串级萃取理论用于稀土工业生产中,使中国稀土分离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讲到碳族元素时就要重点介绍下我国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科学家屠呦呦的感人事迹,其在历经380多次失败实验后,通过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成功提取出了青蒿素,被誉为是“拯救2亿人口”的发现。纵观整个化学史,诸如此类的事迹还有很多,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入科学家们的感人事迹和取得的辉煌成果,不但能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化学”,了解化学的用途,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文化上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2 结合课程内容,全过程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先进精神的集中体现。对大学生开展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无机化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4]:化学基础知识(动力学、热力学),化学平衡(酸碱、沉淀、氧化还原、配位),结构部分(原子结构、化学键理论)及元素部分。结合无机化学课程的具体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将学科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将有助于大思政格局的形成。

表1 基于课程思政的无机化学课堂教学设计

比如,教师在讲授第十五章氮族元素中关于N2O的性质时,就可以联系实际,讲一讲当前点击超过10万次的网络文章——《最终我坐着轮椅被推出了首都国际机场》,文中讲述一名在西雅图留学的中国女学生因为好奇吸食笑气,导致身体机能全面紊乱,最终不得不放弃学业,坐着轮椅回国。教师可以通过以这篇文章为切入点,详述长期滥用笑气的危害,并扩展到服用毒品的危害,以此教育学生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再比如,在讲到第十六章氧族元素中臭氧的性质时,可以进一步讲讲南极上方“臭氧空洞”的形成及如何保护臭氧层,如何保护环境,并结合目前上海市实施的垃圾分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无机化学的课程中,还有许多可以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知识点,如表1所示,通过这样的有机结合,可以潜移默化地正确引导学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立德树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3 实验课助力理论课,实现无机化学课程全方位育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无机化学实验是无机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实验课中每位教师指导20名学生,相比于大班的理论课授课,实验课上教师和学生之间接触的更加紧密,互动更多,这也为“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更多方便。在实验课中,教师要更多地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树立安全观念,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治学态度及实验创新精神[5]。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化学实验中安全是第一位的,在实验课中,教师要反复向学生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安全观念“先入脑”。安全是实验课的基本要求,安全问题更是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乃至社会的稳定。教师可以在实验课中举几个近年来发生的实验安全方面的事故,比如,2018年北京交通大学东校区2号楼一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造成实验学生当场死亡,其原因是实验室堆放了大量的易燃易爆化学品;再比如,2015年清华大学化学系的一间实验室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也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其原因是相关人员因为缺乏安全意识,没有意识到氢气的泄露,从而高温实验引发了氢气的爆炸。这类事故触目惊心,实验课中教师要通过实验安全的教育使学生增强安全意识,树立安全观念,这也是对生命最起码的尊重。

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治学态度及实验创新精神方面,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渗透。例如,在CuSO4·5H2O的制备及纯度测定实验中,通过对比检查学生实验所得产品与实验报告的记录结果,教师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学生实验结果记录正确与否,教师要要求学生如实地记录实验数据,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高产率”而肆意篡改实验结果;而在CaO2的合成实验中,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合成纳米级的CaO2?纳米级的CaO2在实际应用上有哪些优势?在实验方法上需要做哪些调整和改变?通过这样的启发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精神,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通过实验课助力理论课,真正实现无机化学课程“课程思政”的全方位育人。

4 结 语

高校课堂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平台,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无机化学课程是诸多化学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因此要充分挖掘无机化学课程的育人功能,梳理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实现“立德树人”的最终目的。

猜你喜欢
实验课理论课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有趣的实验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