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高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制度逻辑及博弈

2020-03-31 13:21樊庆宇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高中影响

【摘 要】 本文从管制性、规范性、文化——认知制度三个层面的制度作为理解困境的理论抓手,探讨了影响我国高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制度逻辑、制度博弈,探讨突破路径:从管制性制度层面来说,制定专门关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课程政策;从规范性制度层面来说,以教师教育为起点,加大对其关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教育力度;从文化—认知制度层面来说,帮助高中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关键词】 高中;可持续发展教育;制度逻辑;制度博弈;影响;突破途径

按照社会学制度主义的代表人物Scott对于制度的划分,分别有管制性制度、规范性制度与文化—认知制度。在我国高中里就存在着这三种制度,制度的运行逻辑及其制度之间的博弈是影响可持续发展教育[1]在我国高中实施的根本之因。

一、存在于我国高中的管制性制度逻辑及其制度博弈

制度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而所谓管制性制度就是指要求人们必须要去做或者必须要去遵守的规则与规范,比如交通规则要求人们必须去遵守,不遵守就罚钱;学校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必须穿校服、不准留长发,否则就会被开除,所以说管制性制度往往带有一定的惩罚性。存在于我国高中的管制性制度有哪些?这些管制性制度又有怎样的制度逻辑,制度之间的博弈又是怎样影响可持续发展教育在高中的实施?具体来说存在于我国高中的管制性制度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落实我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要求,二是迎和我国高考评价体制的选拔。

1、落实我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要求

自1998年联合国组织的EPD教育项目被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主持以来,可持续发展教育已经在我国走过了十余年的历程,随着可持续发展教育在中国的推进,中国的EPD项目已经更名为中国可持续发展项目(王巧玲、沈欣忆,2018),这足以看出我国对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视,以及为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中国化所作出的努力。其中,在2010年,可持续发展教育被《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确定为重要战略主题之一。其后的《国家“十三五”教育规划》也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广泛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以上表明,可持续发展教育已不再只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其已经上升至国家公共政策的高度且具备了一定的强制性特征。可以说,落实我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要求已经是一种管制性制度。

那这种落实我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管制性制度是否会对高中的实际教学、管理等工作产生影响呢?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因为可持续发展教育并不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样,拥有专门的教育政策去作为课程落实的强制性保证。可持续发展教育虽然被规划性、纲要性的教育政策所提及,但是其作为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狭义定义),必定需要有相应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相关要素组成,但在实际教育政策中却没有明确规定,即使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其渗透原则、渗透内容等等规定都是缺乏的,这就使得落实我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要求作为一种管制性制度,其强制性已经大打折扣,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令人疑惑但意涵丰富的文字符号。

2、迎和我国高考评价体制的选拔

自隋朝科举考试开辟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的制度伊始,到科举考试在近现代以各种阶段性考试的形式改头换面以来,其通过考试获取高分以至获得阶级上升的信念在中国人心中就已经根深蒂固。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每年高考的报名人数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尽管现阶段的新高考改革,已经将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袋、高校自主招生等评价制度纳入到高考中去,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冲淡“唯分数”的影响,但是实际高中还是以分数论英雄,并且在实际的高校选拔机制中还是以分数作为招生的主要依据。获取高分者,凭借其高分通行证进入拥有较好教育资源的高校,毕业之后又凭借有良好社会声望的高校毕业证进入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凭此会有较大可能谋得高薪水,获得高地位,过上好生活。而高中作为迎接高考的直通学段,面对一年一度的高考评价制度,必定会以其为目标导向,一切向高考看齐,高考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什么就不教什么。高中之所以要帮助学生取得高分,不仅是一种社会责任,更是因为每年高考分数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中的社会声望,进一步影响下一年优质生源的数量,而优质生源的数量又是下一年高考分数的保证(柯政,2011)。另一方面,在地方教学质量评估体制下,高考成绩的高低又会影响高中是否能够获得较好的财力支持。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一种内化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念的综合性活动,在高考中并没有涉及其相应题目,因此可持续发展教育活动很难在高中实施与开展。

由此可见,高考评价体制作为一种与高中自身利益相关的管制性制度,其制度力量必定高于落实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要求,因此在我国高中管制性制度的博弈之下,迎和我国高考评价体制的选拔远远胜过落实我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要求。

二、存在于我国高中的规范性制度逻辑及其制度博弈

所谓规范性制度指的是一种社会期望对于个体行为的规约,就比如男生不应该穿裙子,女生不应该太暴露。因此,规范性制度更多的表现为一种“应该”“适当”的语言。规范性制度对于个体行为的制约与规范往往不亚于管制性制度的影响。影响可持续发展教育在我国高中实施的规范性制度有两个:一个是应该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社会责任,二是应该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高分的社会责任。

1、应该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社会责任

既然可持续发展教育已经上升到国家公共政策层面,高中不可能对于可持续发展教育视而不见。那高中校長与教师是否对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价值有所认识呢?还是说对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意义毫无感悟?有研究团队在对北京市三个区县的教师对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认识进行有关调研,研究发现在“可持续发展教育包括教育促进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可持续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教育与所倡导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有利于促进新课程改革”这两个选项的比例高达85%以上(王巧玲、沈欣忆,2018),由于受到调研的地缘差别及其调查对象的不同,调查结果可能在不同地方、不同对象会有所差别,但是如此之高的比例,说明该数据还是有一定的说服力的,这就说明教师对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概念及其价值、意义有着较为准确且深刻的理解。因此,高中不是认识不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意义与价值,而是觉得自身应该为了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因此,应该落实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社会责任当属一种规范性制度,而这种规范性制度对于高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起到一定的良心驱动作用,可能表现在教师在课上或者课下有意或者无意的讲起有关可持续发展的一些理念与感悟。

2、应该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高分的社会责任

高中是通往高考的直通阶段,高中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高考成绩的高低。高考之所以每年受到社会的强烈关注,不仅仅是由于高考的意义重大,更重要的原因即高考面对的是学生背后的广大家长群体们。家长群体对于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强烈愿望,就是笼罩在高中上空的巨大家长期待,而这种巨大的家长期待就是要让高中起到帮助自己孩子在高考中取得高分的社会责任。高考作为现如今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体制,已经提供了一条相对简单的社会阶级上升渠道,加上家长受中国传统观念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观念的影响,对于孩子在高考中取得高分,上一个好大学,过一个好生活的期待已经十分强烈。

由此可见,在高中存在着的两种规范性制度中,高中应该帮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高分的社会责任,这种规范性制度的力量远远大于高中应该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社会责任。因此,在规范性制度博弈中,帮助学生取得高分的社会责任更胜一筹。

三、存在于我国高中的文化——认知制度逻辑及其制度博弈

所谓文化——认知制度是指固存在于个体头脑中理所当然的思维模式,比如学生上课走进教室而不是走进食堂,这不是一种规范性、强制性的规定,也不是社会期待学生这样做的,而是学生理所当然的认为我就应该这么做。文化——认知制度对于个体的影响往往是形成某某图式,影响我国高中可持续发展教育实施的文化——认知制度具体出现在教师身上,其形成的图式主要有两个:一是应试教学图式,二是学科身份图式。

1、应试教学图式

所谓教学图式就是指高中教师由于多年的教学经历而形成的对于“什么是教学”的认识,高中教师往往认为教学就是要教授国家规定学科、高考中要考的知识点,至于高考大纲中所没有要求的就可以去忽略,就可以不去讲,这就形成了应试教学图式,简单来说就是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什么就不教什么。应试教学图式的形成和高中教师的教学经历与高考评价机制紧密相关,其中还是高考这一总指挥棒对于我国高中教师的应试教学图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应试教学图示对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影响重大,既然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不在考试大纲之内,所以高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既不会去学习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当然也就不会去进行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2、学科身份图式

所谓身份图式指的是对于“我是谁”的一种思维模式,在高中教师的语境之下,教师的身份图式就变成了某一学科的身份图式,如“我是语文学科的教师”“我是数学学科的教师”等等。那这种身份图式是如何形成的呢?一般来说,很多教师由师范生成长而来,而师范生在专业学习期间就是学习某某学科的,在正式教师应聘时也是以某某学科的身份去面试的,在高中的实际教学中就会固化这种学科身份图式(王夫艳,2008)。

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高中教师由于自身的学科身份图式,就会使教授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责任互相推脱,以致于可持续发展教育无法在高中里有效落实。即使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去开发与实施,由于高中教师固化的学科身份图式,也会使得可持续发展教育走入困境的泥潭。

四、探索我国高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突破路径

首先,从管制性制度层面来说,制定专门关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课程政策。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其作为管制性制度的强制性程度,也可以明确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综合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计划、步骤等,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教育在高中阶段的有效实施。

其次,从规范性制度层面来说,以教师教育为起点,加大对其关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教育力度。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不把分数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标准,而应该将目光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发展,帮助其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内化。

最后,从文化——认知制度层面来说,帮助高中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教学不应该只是教授课本上的知识点,而更应该是促进学生主体性人格的挺立与发展,去让学生内化可持续发展理念,尽自己的力量去使社会、经济、文化、生态包括自身都可持续发展;还要让高中教师去尝试教授其他非学科课程,如心理健康课程、生态文明课程等,慢慢打破自身固化的身份图式,让可持续发展教育与自己所教课程有机融合,让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渗透到全学科之中,共同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内化。

【注 释】

[1] 可持續发展教育: 可持续发展教育已经开始被视为一个学习如何在考虑到经济、生态和所有社会平等的前提下作出决策的过程。培养这种以未来为导向的思维能力是教育的一个关键任务.

【参考文献】

[1] 孙琳茹.中职学校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2] 吴勇.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观教育的教学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5.

[3] 董瑞杰.核心素养目标下的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观教育教学[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8.19.

【作者简介】

樊庆宇(1996—)男,汉族,山东菏泽人,任职于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车务段,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教育政策.

猜你喜欢
高中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