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形成背景及现代价值

2020-03-31 13:21路宇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现代价值现代性资本主义

路宇

【摘 要】 文章叙述了西方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形成背景及发展,探析西方现代性批判理论的现代价值:经济方面:经济发展的界限问题,认为经济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界限;政治:要避免极权,始终以人为本:文化:现代化与中国传统相融合。

【关键词】 现代性;资本主义;形成背景;现代价值

“现代性”是20世纪后期西方哲学广泛关注的一个概念,也是贯穿西方哲学始终的一条逻辑主线,当今社会,西方现代性批判理论经久不衰,马克思主义学者也力求将现代性批判理论向更深层次推进,西方现代性批判理论包含着资本现代性社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批判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对于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通过阐述西方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形成背景,梳理其发展逻辑,揭示西方批判性理论对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价值。

一、西方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形成背景及发展

1、启蒙精神的面世

启蒙,就是打破旧的传统观念,传播新思想,新观念。某种意义上来说,“启蒙”是现代性的代名词。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开始,近代西方所说的“启蒙”从隐性逐渐变为显性,人们对人权、民主、理性的追求开始成为直接诉求。启蒙开启了现代性这个问题域,而从文艺复兴的自由解放,到启蒙运动对宗教的进一步批判,尤其是康德的批判哲学,再到黑格尔时代“现代性的原则就是主体性的自由”,曾经的道德批判、哲学批判升华为现代性批判。启蒙精神将资本主义从传统和权威的支配中解放出来,从封建禁锢中解放出来,并在摧毁封建的同时确立起现代性的世界秩序。

2、马克思哲学革命早期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的著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问世,马克思哲学革命随之开始。马克思哲学革命伴随着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登上历史舞台。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英国、德国、法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现代化发展中产生的差距和不平衡鼓舞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这一本质问题的追根溯源。在马克思眼中,现代性应该是全世界历史进程。想要现代性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必须从哲学上批判之前的哲学,并对旧哲学进行取代与超越。古代哲学批判开启了马克思哲学革命,并成为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开端。马克思通过哲学革命,彻底抛弃了传统的以启蒙为主体的现代性理论体系,开创了一种崭新的现代性理论话语。

3、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初步分析

马克思通过批判《费尔巴哈的提纲》解构和扬弃了启蒙现代性两个最关键的理念,对抽象的人的批判与抽象的理性批判。此后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等著作中,以尖锐犀利的话语,站在唯物主义的角度上,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分析与批判。马克思将资本现代性社会看作是围绕着资本而运行的社会,生活在资本现代性社会中的人不断追求经济最大化,人的物化与劳动的异化日益加重,从而产生资本剥削、生态破坏等负面效应,马克思立足于唯物主义立场,对资本主义现代性及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以及深刻地批判,丰富和发展了现代性批判理论。

4、进一步解构资本现代性社会

随着《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相继问世,马克思立足于现实,对资本现代性社会进行了进一步的解构与分析,这也標志着马克思开始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形态与社会结构展开全面批判。此时马克思将经济批判延伸至更全面更深层次的现代社会的全部结构,自此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与现代性的批判有了坚实的实践基础。马克思对资本现代性社会的进一步分析与解构,在批判现代性发展的同时更是对以往传统的现代性理念进行了彻底的清算,推动了现代性世界范围的发展进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者们提供丰富借鉴。

二、西方现代性批判理论的现代价值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现代化的发展也产生了多种负面效应,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急速发展的今天,西方现代性批判理论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1、经济方面:经济发展的界限问题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大多将批判现代化的负面效应与否定现代化本身区分开来,这与我国当今对现代化的追求有着绝对的重合。现代化道路必须要走,而现代化带来的负面效应必须要解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高兹认为,“现代性问题不是出在自身,而是在于它越出了自己的范围”。想要解决现代化带来的问题,关键是要改变传统的现代化观念,即那种将现代化视作毫无界限的发展,对底线一而加以突破的旧观念。

高兹提出的划定界限对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问题也层出不穷,尤其是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不容忽视,我国已经尝到了“先污染,后治理”的恶果,必须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界限,盲目追求经济发展速度无异于自掘坟墓,因此我国今后一定要追求高质量的发展。以保护生态为前提,在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治理和生态保护,对资源取之有度、用之有度,注重能源转换,科学合理的发展经济。

2、政治:避免极权、以人为本

现代性的本性是资本主义,哈贝马斯曾经说过:“现代性是以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为其实现形式的。”因此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现代性的到来曾将人们从痛苦的封建社会解救出来,而好景不长,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发展使人被劳动过程“物化”,劳动人民失去人权,成为资产阶级的附庸,劳动力被当作商品,阶级分化日益严重,底层的人们重新陷入新的更深层次的压迫。

如今中国也走在现代化快速发展的道路上,而与资本主义的发展截然不同的是,我们追求的是全面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特色。我国一直坚持“以人为本”,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为人民服务。因此,西方现代性为我国政治发展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启示,而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避免极权、避免压迫,虽然党领导一切,但是权力必须要掌握在人民手中。“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必须让人民群众真正参与到现代化进程中来,让改革开放的成果真正惠及人民。

3、文化:现代化与中国传统相融合

提及现代化,大多将现代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想联系,而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必须具有中国特色。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内涵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发展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我国一直崇尚伦理道德,而随着现代化发展,由于趋利心理导致的罔顾道德现象层出不穷,如果将现代化发展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那么中国现代化出现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必须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需要认识到,现代化建设不仅仅是经济建设和物质文明的发展,文化建设、精神发展同样重要,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凝聚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批判借鉴西方现代化发展的历史经验,走出有社会主义特色的中国道路。

【参考文献】

[1] 陈学明,王凤才.西方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二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19-123.

[2] 哈贝马斯.哈贝马斯访谈录[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37.

[3] 霍克海默,阿尔多诺.启蒙辩证法[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01-102.

[4] 姚新中.传统与现代化的再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5.51-59.

[5] 王引兰.如何理解中国现代化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03.90-95.

[6] 劉雄伟.从启蒙现代性到资本现代性[J].东南学术,2017.01.44-50.

[7] 罗骞.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当代实践意义[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02.19-22.

[8] 陈学明.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及其在当今中国的意义[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7(04)41-43.

[9] 马新颖.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批判的逻辑演进及当代意义[J].科学社会主义,2013.06.145-148.

[10] 胡玉荣.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与中国的现代性建构[J].广西社会科学,2016.01.32-36.

[11] 韩秋红.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双重维度[J].江苏社会科学,2010.01.62-67.

[12] 毛一帆.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比较研究[J].科学社会主义,2013.06.99-100.

[13] 衣俊卿.现代性的维度及其当代命运[J].中国社会科学,2004.04.55-58.

【作者简介】

路 宇(1995—)女,汉族,山东淄博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现代价值现代性资本主义
谈李少君诗歌的“另类现代性”
重构现代性
论蔡元培的科学教育思想及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
儒家廉政思想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启示
论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现代性:未完成的和不确定的
也谈资本主义一词的使用
不要给资本主义过多的“荣誉”
重要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