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一体”:构建德育课程新体系

2020-03-31 02:59张红蕾陈秀丽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四位一体德育工作育人

张红蕾 陈秀丽

锦州市古塔区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构建德育目标有序渐进、德育内容贴近生活、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汇通、课内外深度融合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提升隐性德育课程,实现环境育人;构建专题德育课程,实现教书育人;完善特色德育课程,实现活动育人;打造德育课程队伍,实现管理育人,进一步提升德育课程实施质量,全面推进德育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锦州市古塔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构建德育目标有序渐进、德育内容贴近生活、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汇通、课内外深度融合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增强德育课程实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新体系已成为古塔德育特色品牌,升华为一种区域文化。

一、提升隐性德育课程,实现环境育人

校园文化是充满生命力的隐性德育课程,古塔区从这一认识出发,从校园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三方面来进行隐性德育课程建设,努力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为学生的终生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营造校园环境文化

“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古塔区隶属老城区,大多数学校占地面积小,我们努力在“小”校园里做“大”文章。站四小学精心设计了“最美学生、最美课堂、最美教师”三个主题的厅廊文化;士英小学修建了“士英文化馆” ,梁士英烈士塑像、20平方米的纪念碑和主题教育墙展示着这所学校红色文化氛围。古塔教育人用智慧打造了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让每一面墙都说话,让每个窗台都芬芳,让每个班级都温馨,达到了润物无声的育德入心的效果。

(二)塑造校园制度文化

校园制度文化,是我区隐性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古塔区制定了一系列的刚性制度,并融入柔性管理,建章立制,刚柔并进。保二小学制定了德育早餐五分钟,每天对学生进行道德素养的提升;站二小学的“和雅”校园文化制度约束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站四小学实施两假、三必、四诚、五访制度,对教师实施 “暖心工程”。 各校规章制度体现了全、细、严三个特点。

(三)建设校园精神文化

学校精神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它需要传承也需要发展。站四小学以“崇真、至善、立美”为校训,形成了“笃学至美  尚德求真”的校风。敬三小学在学校环境创设中,处处体现阳光校园的特色理念。这种校园精神力量俨然成为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使全区充满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二、构建专题德育课程,实现教书育人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区有效地整合德育资源,打破时空限制,建立无处不德育、无事不德育、无时不德育的大课程观,开放的德育课程给了学生一个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一)以少先队活动课程“启德”

我区少先队活动课程起步早,形式新,方法活,体系全。在有序开展常规品牌队活动的基础上,又积极探索少先队活动课程的新模式——微队课,以“微内容”折射“宏思路”,保二小学的微队课《少年先锋队,旗帜最鲜明》在“古塔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队课大赛中荣获特等奖。少先队活动课从多元走向绽放,促进了我区德育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以仪式典礼课程“正德”

古塔区一直非常重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德育课程的育人功能,分时间段开展了节日课程。

围绕传统节日,各校开展了“品味五月五”“中秋话明月,情浓意更浓”“美在金秋,爱在重阳”等活动,通过包粽子、制放孔明灯、读经典、剪窗花等活动,向学生展示民族文化的瑰丽多姿。保二小学的“年文化”年俗研学,使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全区在低、中、高各年段开展礼仪课程,由入学礼、入队礼、成长礼、毕业礼几大板块组成。站四小学在入学季中,通过学生“走紅毯”,校长“点朱砂”等精彩环节,让学生在庄重的仪式中感动体验、感悟成长,为学生留下难忘的童年印记。

(三)以综合实践课程“修德”

本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自然即课堂,体验即成长”的原则,我区的综合实践课程重点突显学校和社会的相互融合。其中的家本研修课程包括爱心课程、公益课程、环保课程;校外体验课程包括主题研学、职业体验、参观访问等;寒暑假为学生设计“假期实践课程指南”,让学生的假期生活有方向、有内容、有趣味、有收获。保二小学利用锦州红色历史文化遗存开发了《大爱·红色辽沈》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站二小学通过纸鸢情首届风筝节实践活动,实现明理践行的育人目标。

(四)以学科课程“弘德”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开足开全开好道德与法治课、心理健康课的同时,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有机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并形成了《古塔区学科渗透指导纲要》。语文课要求利用课程中语言文字、传统文化等道德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的引导;数学课要求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些都体现了全学科育人的融合理念。

三、完善特色德育课程,实现活动育人

古塔区遵循“让学生站在正中央”的理念,搭建多彩的德育活动平台,形成了独特的活动育人体系。

(一)红色教育:让德育课程有深度

在古塔区,辽沈战役特等功臣梁士英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面旗帜。士英小学立足梁士英这一教育资源,打造出“红色教育”品牌,多次被命名为“全国红旗中队”“全国首届百优中小学英雄团体集体”“辽宁省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示范基地”。 保二小学以“重踏红色征程  研学英雄作风”为主题开展了红色研学活动。各校结合自身实际,走出了一条“传承、践行红色精神”的德育特色教育之路。

(二)社区活动:让德育课程有角度

我区一直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定期开展有益活动,使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得到锻炼。饶二小学开展了“红领巾一条街”,石油小学携手锦州石化公司开展了“安全小卫士”,保二小学在商业银行开办了“红领巾小银行”,特别是小记者协会的小记者们走入社区、走向社会,走进了中央电视台《区长和少年军校》《挑战800》等节目,向社会更好地展示了学校德育教育的成果,深受各级领导和家长的好评。

(三)家访活动:让德育课程有温度

家访,是重拾有温度的教育,是传统经典教育的回归。古塔区教育局多年来坚持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万名家长进校园”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全体领导带头深入学生家庭,确保重点学生家门多进,困难学生家门常进,全面掌握被访学生的家庭情况、在家表现,并认真填写家访记录,做到访得细,访得实,记得准。这一举措多次被媒体报道,引领全市家访活动的有效开展。

(四)经典国学:让德育课程有广度

自“悟国学、学做人”活动在古塔区小学全面开展以来,国学特色教育在古塔区已成为一场文化盛宴。古塔区教育局印发了《古塔区‘悟国学、学做人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明确规定了《国学启蒙经典诵读推荐目录》《德育教育主题内容及活动建议》等相关具体内容。把经典国学列入晨读范围,将国学内容贯穿于德育教育之中,在学生家长和社会上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我区各学校每年都开展系列活动,今年保二小学开展了“经典流芳,古韵悠长”经典诵读汇报活动、站四小学开展了“三字经诵唱会”“弟子规引我行”诵读活动、北一小学以“传承经典,共沐书香,做新时代好少年”为主题进行了展演、教育局于6月28日开展了“培根塑魂,德润校园”经典诵读比赛,这些彰显了我区近年来丰硕的国学教育成果。古塔区被教育部批准为《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課题实验区。

四、打造德育课程队伍,实现管理育人

古人云:“见贤思齐,见智思学,见美思从。”古塔区在学生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德育导向和榜样示范的引领作用,加强管理,推进德育课程。

(一)加强德育领导机制

我区不断完善德育领导工作机制,各校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校长亲自抓、德育领导和大队辅导员具体分管、班主任老师全面教育、少先队干部参与管理的德育工作局面。去年古塔区教育局对全区各校德育工作进行拉练检查,通过德育领导互评,对各校德育工作细致评估,使德育队伍从整体上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二)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2017年《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印发后,我区先后召开座谈会和研讨会十余次,就如何搞好班主任工作进行了充分研讨和论证,制定和修改了《班主任工作制度》《星级班级评比标准》《班主任工作评比方案》等十余项制度、规定和方案。我区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班主任、锦州市师德标兵、锦州市最美班主任。饶二小学石凤玲老师始终以奉献来诠释自己的职责,她的先进事迹被《锦州日报》《锦州晚报》报道。

(三)加强班级精细化管理

全区通过 “最美校园之星”“美德少年”等评比活动,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提高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站四小学李敏老师确立的“探索集体教育与个性教育的统一”实验课题喜获成果,所带班级荣获辽宁省三好班级、多次被评为市级三好班级。

几年来求索努力,古塔区实现了德育的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宗旨,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文明礼仪在校园蔚然成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我区将进一步提升德育课程实施质量,全面推进古塔德育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责任编辑:李迪亚)

猜你喜欢
四位一体德育工作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推进“四位一体”土地制度改革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