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科史档案收集与整理研究

2020-03-31 08:41李虹
办公室业务·上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收集整理

李虹

【摘要】学科史档案的收集与整理是高校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从高校学科史档案的内涵出发,结合学科史档案收集与整理工作的现状,提出以高校教学与科研机构为立卷单位的观点和推进学科史档案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学科史档案;收集;整理

收集与整理学科史档案是高校档案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高校保存学科史料、传承学科记忆、丰富档案馆藏的重要途径。学科发展越来越成熟,学科资料越来越翔实,因此,学科史档案的收集与整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

一、学科史档案的内涵

学科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按照学问性质划分的门类,指科学领域的分支或知识体系的分类。如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化学,人文科学中的文学、历史学,社会科学中的经济学、法学。二是教学的科目,指高校教学与科研活动的功能单位。

1.学科史档案是高校在学科建设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包括学科的形成与发展轨迹、奠基人与专家学者、荣誉与成绩等内容,是记录高校学科建设与发展历史最直观的资料,是进行学科史研究最直接、最系统的材料。从广义上说,学科史档案涵盖了重要会议记录、科研成果、实验室建设、师资力量等材料。作为一类专门档案,学科史档案与文书档案、科研档案等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如文书档案涵盖教学与科研单位的业务发展问题、会议记录等;科研档案涵盖研究课题相关材料;基建或设备档案涵盖实验室建设与仪器设备资料;实物档案涵盖科研成果的专利证书、产品样品;声像档案涵盖学术报告会、公开课等影像资料。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保证档案内容的延续性,档案馆在学科史档案中仅保存与其他类别档案不交叉的部分,如学科形成与奠基、发展路径、师资配备及研究论著、学术会议、口述史等相关资料。2.高校的学科发展受到内在发展趋势与外在因素的双重影响。除了遵循内在发展规律,学科的发展也受到地域、资金、人才等多种外在因素的影响。由于地域、经济基础与科研环境的差异,高校学科基础与发展路径各不相同,学科建设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因此,梳理高校学科史档案,不仅能反映高校自身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也是对各学科发展历史的总结和发展趋势的探讨。

二、学科史档案的收集与整理

(一)工作现状。目前,文书档案、教学档案、科研档案、财务档案、基建档案、实物档案、声像档案等已成为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档案馆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学科史档案的收集与整理工作相对滞后。一方面,高校教学与科研单位配备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的数量极少,多是由党委秘书或教学秘书兼任,导致很多学科史材料无人收集、整理;另一方面,高校档案馆尚未单独划分学科史档案这一类别,有关学科史的材料分散在文书档案、科研档案或院系档案室之中,造成查找、利用上的不便。如高校在编写校史或大事记时,只能从文书档案或年鉴中检索有关学科发展历史的零星资料,疏漏甚多,给编写工作造成困难。因此,加强对学科史档案的收集与整理,系统保存学科发展的历史痕迹,梳理和总结学科发展脉络及其规律,探索学科发展方向,推进学科专业化、精深化发展,已成为高校档案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确定立卷单位。根据2018年的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学科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3个学科门类。而高校教学与科研机构的设置却复杂得多。鉴于学科史档案系统性、成套性的特点,建议以高校教学与科研机构为立卷单位开展收集与整理工作。其合理性在于:1.顺应高校学科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保证同一全宗档案的完整性。高校为了便于相近学科之间的集中教学与管理,基本按照学科划分院系。以教学与科研单位为分类标准,可将相近学科资料集中起来。2.易于学科史档案的收集与利用。在高校教学与科研活动中,院系专业设置往往比学科门类复杂得多。由于高校发展基础、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发展需求等各不相同,以及交叉性、边缘性学科不断涌现,院系专业设置未必与学科门类完全一致。以安徽大学为例,由于没有教育学门类,该校将教育学门类下的二级学科应用心理学划归哲学系;同时,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该校将管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工商管理划归2010年成立的商学院等。若以学科门类为划分标准,可能导致有的院系涵盖多个学科门类,有的学科门类分属多个院系,给学科史档案的收集工作带来阻碍。但不可否认,这种分类标准也存在一定弊端,如无法体现高校院系调整的历史脉络,客观上造成一定的学科壁垒等。但相对而言,其合理性更加明显。基于上述分析,以高校教学与科研机构为立卷单位更适合开展学科史档案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更易于后期的检索与利用。高校学科史档案包括学科发展思想史、制度史、奠基时代、里程碑事件、知名学者、科研动态等材料,内容繁杂,收集与整理工作量较大。为了规避档案馆一次性整理可能造成的疏漏,学科史档案可由教学与科研机构收集、整理并形成案卷,再移交档案馆保管。在学科史档案收集与整理过程中,档案馆要根据其形成和发挥作用的规律,对各单位收集工作进行指导与检查。高校教学与科研单位应配备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由档案专业教师和档案馆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与業务指导,提升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收集与整理工作。学科史档案由各学科分散形成,由高校档案馆集中管理。在学科史档案收集过程中,档案馆可根据教学与科研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该单位的档案收集方式与分类方案,实现收集方式的全面性、深入性与分类方案的科学性、实用性。由于学科史档案覆盖面较广,档案馆与教学、科研单位要拓宽收集范围,加大收集力度。1.及时收集科研成果。各单位往往在年终考核时,由教学秘书统计全年的科研成果,时间集中,工作量大。建议由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及时收集各学科学术成果、奖项荣誉、座谈会或研讨会的文字或影像资料,按时间整理并编制案卷。2.重视口述史资料的收集。学科史档案涵盖学科的组建、发展历程、里程碑事件、奠基人、建设者与决策者等内容,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同时,也要加强口述史工作。对学科奠基人、参与学科建设与重大问题决策的关键人物进行访谈,通过他们的叙述来佐证、充实文献资料。口述史资料是对文献资料的佐证,展示了生动而具体的学科建设史,补充了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使档案人对学科建设史有更深刻的理解,引导档案人去发掘隐藏在表象下错综复杂的关系,更好地传承学科文化。由于记忆的不确定与主观情感的偏向,口述史料与历史真实或多或少有所出入。因此,档案工作人员要将口述史资料与文献资料进行印证,鉴别其真实性,丰富学科史档案中的历史材料。3.严格执行归档制度。高校档案馆应结合教学与科研机构具体情况,明确归档范围与质量要求。教学与科研单位的办公地点和工作人员的变动较多,如果由各单位档案室或办公室存放,可能导致材料遗失或混乱,且难以达到档案保管条件。因此,学科史档案应定期向档案馆移交。档案馆库房面积更大,温度、湿度更适宜,工作人员更专业,档案的稳定性相对较高。

三、结语

学科发展过程的动态性导致了学科史档案形成的动态性。因此,学科史档案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应以长时段为视野,从而保证档案材料的相对延续性与完整性。在实际工作中,高校档案馆可以五年一轮的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为时间节点,对学科史档案进行一轮系统地整理。一方面,以教学评估敦促学科史档案工作;另一方面,收集与整理学科史档案为教学评估提供完备的资料。同时,档案馆也应加强学科史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对教学与科研机构的档案工作人员开放权限内的数据库,实现档案馆和各单位资源共享,充分发挥档案的价值,便于各单位对学科史档案的查找利用与更新维护。

【2019年安徽省高校档案工作协会基金项目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施爱东.倡立一门新学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2]何祎金.社会学学科史书写的方法与政治[J].社会学评论,2015(5).

[3]王鹏,范智新.新形势下加强高校院系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以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档案室为例[J].兰台世界,2018(7).

猜你喜欢
收集整理
整理小达人
社会福利档案的综合性管理探析
学生心中有数据,解决问题有策略
城市规划档案的收集与利用策略分析
巧用物理“秘籍”,帮助学生练功
浅论非法证据排除
网络犯罪中电子证据的收集及保全分析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房间等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