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急危重症患者的效果

2020-04-01 07:50张钧凯邢云飞买璞杰刘宁宁杨楠楠
临床荟萃 2020年3期
关键词:通气机械住院

张钧凯,邢云飞,买璞杰,刘宁宁,杨楠楠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a.重症医学科;b.急诊科,河南 焦作 454000)

急危重症主要是指在感染或创伤等诸多相关因素的影响下,机体长期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并伴随机体免疫功能的降低,各个脏器发生严重损伤,从而引发营养不良危及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疾病[1-3]。急危重症在重症监护室(ICU)比较常见。在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机械通气是较为常用的治疗方式,但在治疗中常会发生营养不良的现象,加重病情,进而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4-5]。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支持不仅可以有效纠正营养不良的情况,而且可以促进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本研究选取70例急危重症患者为对象,分析了EN支持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急危重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A组35例和B组35例。A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24~79岁,平均年龄(48.63±3.43)岁。其中心血管疾病患者14例,肺部感染患者11例,外伤合并多处骨折的患者10例。B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1~77岁,平均年龄(49.01±3.43)岁。其中心血管疾病患者13例,肺部感染患者12例,外伤合并多处骨折的患者1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所有患者或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机械通气时间在7天以上并预计生存时间在3个月以上者[6];③无明显消化道功能障碍者。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等重要脏器衰竭的患者;②伴有消化道出血、应激性溃疡的患者[7];③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的患者。

1.3研究方法 A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式下,于机械通气24~48小时之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营养支持时,结合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准确评估的基础上,留置管抽取胃液,然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在营养支持的过程中,其主要以短肽型肠内营养剂(批准文号:H20170170,生产厂家:德国Milupa GmbH公司)为主,按照2 kg/ml的250 ml剂量,滴速为每小时20 ml,连续24小时不间断连续匀速输入。在营养支持的过程中,每天按照1小时增加10 ml这一标准进行治疗。与此同时,还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浓度进行适当调整。B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式,其内容主要包括抗感染治疗以及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等的纠正。B组患者在机械通气48小时后,通过鼻空常营养管的方式给予肠内营养支持。

1.4观察指标 在清晨空腹的状态下,对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的营养学指标、免疫学指标等进行测量。同时还对营养不良发生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进行观察。最后对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进行统计。

2 结 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营养学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营养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均较治疗前高,A组较B组高(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总蛋白均较治疗前低,A组较B组低(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免疫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免疫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A组免疫功能指标中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B组,CD8+水平低于B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营养学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2.3两组营养不良和VAP发生率比较 A组治疗后的营养不良发生率、VAP发生率均较B组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营养不良和VAP发生率比较[例(%)]

2.4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A组治疗后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B组短(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3 讨 论

对于急危重症患者来说,其变化最为明显的是营养代谢情况[7]。临床大量研究已经证实在对急危重症患者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过程中,极易发生营养不良[8-9]。急危重症患者一旦出现营养不良,不仅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会下降,而且会导致呼吸衰竭等,进而对治疗效果和预后有重要的影响[10]。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在机械通气治疗的基础上,应给予科学且有效的营养支持。然而,目前在急危重症患者给予营养支持的过程中,起到以肠外营养支持为主[11-12]。对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好还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对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展开了分析,旨在为临床有效改善急危重症患者的营养影响提供另一方案。

本研究显示,两组治疗后的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均较治疗前高,A组较B组高。两组治疗后的血清总蛋白均较治疗前低,A组较B组低。提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其能够改善急危重症的营养状况。Yamashita 等[13]选取急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认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优于常规药物治疗。与本文的结果一致。这主要是由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应用的过程中,其可有效调节患者的机体状况,同时还会依据患者病情的变化,对营养支持治疗的量进行调整,不仅可以避免营养补充不足而增加其他器官的负荷,而且可以避免患者对呼吸机依赖过大,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另外,研究也显示,两组治疗后的免疫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A组免疫功能指标中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B组,CD8+水平低于B组。提示早期肠内营养的支持可以提高急危重症患者的免疫力。CD4+等T淋巴细胞是直接反应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机体免疫功能评价的重要依据,更是反应免疫系统损害状况的最明确指标,其会随着生理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波动,其越高表示机体免疫能力越强[14]。这主要是由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其可以对急危重症患者的胃肠道分泌进行刺激,并保持胃黏膜的完整性和内脏血流的稳定性,进而能够降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与此同时,还能有效改善细胞的免疫能力,并预防细菌位移等情况的发生。因此,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增强急危重症患者的免疫能力,进而改善预后。本研究显示,A组治疗后的营养不良、VAP发生率均较B组低。提示以常规药物治疗作为基础,对急危重症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降低营养不良和VAP发生率方面是具有显著效果。Sun等[15]的研究也指出早期肠内营养的支持能够降低营养不良发生率。正是由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急危重症机体的营养状况,并增强免疫能力,因而可以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和VAP的发生率。与此同时,早期肠内营养还与正常的生理相符合,因而其不仅可以实现从门脉系统供给营养物质,而且可以满意肠道黏膜的营养需求。肠道黏膜的营养有70%是来自肠内营养物质,因而在机械通气治疗的过程中,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其效果显著。本研究还显示,A组治疗后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B组短。提示对于急危重症患者而言,以常规药物治疗作为基础,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其可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同时还可以缩短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为有效预防机械通气治疗中急危重症患者发生营养不良,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其在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方面,增强患者免疫力方面,降低营养不良和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方面均有显著的效果,同时在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也有显著的效果,因而值得应用并推广。

猜你喜欢
通气机械住院
妈妈住院了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调试机械臂
不通气的鼻孔
简单机械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按摩机械臂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