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管理的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研究

2020-04-01 15:16朱薇洁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公共图书馆

朱薇洁

摘 要: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我们可以从中学习丰富的知识,增强文化修养。公共图书馆为了实现更好的发展,需要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有效作用,不断优化管理模式。从实际情况来看,信息化管理面临着难题,导致资源利用率降低,需要积极做出调整。文章先分析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基本现状,提出科学合理的优化方法,提升公共图书馆管理水平,促进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具体研究

引言

图书馆信息化是指图书馆应用网络和现代计算机技术,转变了信息获取、传递的方式,改变了传统人力管理的方式,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图书阅读变得更加快捷。公共图书馆是知识宝库,可以满足用户学习的需求,是重要的社会资源。在新时期,要加快信息化建设,从不同方面去完善,有利于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让人们享受更好的阅读体验。

一、图书馆信息管理现状

(一)数据共享程度低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在图书管理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最常见的是依托计算机对资料进行查询,了解图书数量、类型、内容等信息,读者可以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大大提升了效率。但这种应用水平停留在表面,没有进一步发展,原因是实施中会受到其他因素影响。由于公共图书馆规模较大,将纸质图书转变为电子化资源需要一个过程,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完成的。不同图书馆会根据情况建设信息系统,可以保证内部正常运行,但是也存在弊端,由于不同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存在差异,所以很难实现对接,导致各图书馆信息系统长期处于相对独立状态,这是无法实现资源共享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网络化环境下,阅读依然停留在固定范围内,数据信息很难共享,无法满足更高的需求。

(二)用户信息获取能力低

在开展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主要力量是图书管理员,忽视了大众的作用,使得效果很难落实。如果图书馆信息系统构成复杂,操作就会出现问题,对正常阅读产生不利影响。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让公众享受信息化服务,感觉到其中的便利,这样才是有意义的。但是大部分读者文化水平不高,尤其是在计算机操作方面,根本不了解,很难正确使用设备,成为阅读的阻碍因素。试想一下,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脱离实际情况,完全由单方主体来决定,那么就很难实施。读者来到图书馆后发现自己不会操作,可能会影响阅读的情绪,所以信息化建设要充分考虑到用户的情况,这样才能发挥作用,成为现代化的学习场所[1]。

(三)数字资源利用率低

目前图书馆信息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传统纸质资源朝着数字化、电子化方向发展。但是调查结果显示,使用数字资源的用户并不多,大部分人受到传统观念影响,依然喜欢书本阅读方式,导致数字资源利用率不高。受到客观条件限制,图书馆在开发数字资源时内容有限,无法满足多样化需求,用戶对其信任度不高。数字化资源只有被利用才是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进步的体现,才能让更多人接受这种形式,适应现代化阅读环境。要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优化改善,发挥数字资源的优势。数字资源利用率低是国内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信息化建设水平,一定要做出有效改变。

(四)图书管理人员素质低

一方面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要求人员熟练操作技术设备,做好系统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大部分管理人员信息技术水平低,没有经过专业化培训,导致工作很难开展。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要具有全面性。如果只注重文化资源建设,忽视了人员学习,那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大的管理人员,会采用传统方式,信息技术运用程度较低。另一方面是服务意识不高。人员除了图书管理,还要做好用户服务,这是职责的要求。大部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例如用户在寻求帮助的时候,他们态度比较冷漠,给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人员在图书管理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要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新时期需求,做好图书管理工作。

二、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方式

(一)开发图书管理系统

信息化系统是图书管理的前提条件,因此要加强研究、开发,不断提升应用水平。我所在的重庆市,图书馆要根据本地情况构建适合的系统,体现出较强针对性。同时要考虑到数据共享,通过网络将不同地区的图书馆连接在一起,保证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共享,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在信息化系统下,要打破以往孤立的局面,加强图书馆之间联系,让有限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很多图书馆的资料是独有的,例如当地历史文化、名人传记等,在图书馆中记录得最全面,当其他地区学者需要的时候可以分享,达到数据共享目的。实现图书管理部门与市场和出版社在线互动,通过科学分析可以了解读者需求,便于对图书项目作出调整[2]。

(二)建立规章制度

对于图书管理活动而言,制度是重要保障,用于提高运行的稳定性,从而减少问题的发生。在缺乏制度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图书丢失、损坏、逾期不还的情况,从而造成一定经济损失,不利于长远发展。要建立健全制度,对图书使用以及阅读要求作出规定,如果发现有不还图书的现象,就要追究用户责任,并进行适当惩罚。要建立读者用户信息档案,包括姓名、图书数量、借还日期、信誉度等,作为一种有效监测手段,以及时了解情况。良好的图书馆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所以用户要提高修养,自觉遵守制度,配合管理工作。在信息化建设中,会出现更多问题,所以要对制度作出改变和调整,对各项活动进行约束,保证内部的有序性。

(三)创新管理方式

公共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读者,所以要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实现管理水平的提升。建立线上互动平台,读者和图书管理人员要进行交流,善于听取反馈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意识到管理中的不足之处,便于去改进,达到更好的效果。建立公共图书馆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对信息要及时更新,公众可以了解到最新情况,合理安排好学习计划。注重科学技术的运用,实现电子化办公,构建一个稳定的系统,让网络成为管理的重要依托,让图书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公共图书馆的投入,购置先进技术设备,提供良好物质条件,是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基础。图书管理要让读者参与进来,建立平等的关系,一些涉及读者阅读的事情,相互之间要进行讨论决定,体现管理的民主性,对于效果改善有很大的帮助。

(四)提高管理人员综合能力

人是管理的主体,所以要提升能力,适应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在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定期组织培训活动,学习信息技术理论和技巧,确保对设备熟练操作,做好图书管理工作。增强服务意识,肩负职责,当用户遇到问题的时候要耐心解答,树立亲切的形象。在日常管理中,要及时反省自己,发现问题并改正,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水平。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对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具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等。日常工作中要加强联系,提高工作中的默契配合度,加快解决问题的速度。人才是图书信息化管理的重要资源,因此要进行重点培养,建立起一支高素质队伍,为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保障。管理方式一直处于创新之中,因此工作人员要树立起终身学习意识,只有不断提升能力,才能保证工作的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进行分析,明确现阶段发展中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策略,进一步优化。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要用发展眼光看待问题,不断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力度,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更好地服务广大读者。

参考文献

[1] 姜安梅.基于信息化管理的公共图书馆图书管理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8(2):162.

[2] 葛霞.“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4):77-78.

猜你喜欢
信息化管理公共图书馆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高职院校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思路探析
物流管理如何实现信息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