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灯具的环保意识之谜

2020-04-01 07:54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长信宫灯烟灰

在遥远的古代,人們还不能用电来为自己照亮,当然更没有电灯一说。漆黑的夜晚,祖先们怎么度过?聪明的人们找到了驱除黑暗的方法,那就是点燃植物、油脂、蜡等物质以获取光亮。这些东西燃烧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烟灰,轻则会把人的脸熏得黢黑,重则会给环境造成污染破坏,在这种情况下,环保灯便应运而生了。

汉代的环保灯

早在汉代,人们就已经注意到灯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问题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制造了具有环保功效的灯。那么,汉代的环保灯是什么样的呢?

1968年,考古学家从西汉中山靖王的妻子窦绾的墓中挖出了著名的长信宫灯,它是汉朝典型的环保灯。长信宫灯通体鎏金,整个造型好似一个双膝跪地的女子用左手托着灯具底部,右手正伸入灯罩内。长信宫灯由灯座、灯盘和灯罩组成,人们可以自由旋转灯盘和灯座来满足对光亮方向和大小的需求。灯盘、灯座以及宫女的右手臂都可以自由拆卸。灯盘中心留有放油的地方。宫女的整个身体的功能相当于今天的烟囱,右手臂与身体连通,内里都是中空的,用来往外输送烟灰,宫女下跪的地方设有水盘。

整个长信宫灯高48厘米,灯座上有灯罩,灯光从一侧照出,烟通过右臂进入中空的体内。在灯光的照耀下,官女的美丽形象与光亮相得益彰,实现了实用与审美的高度统一。而且长信宫灯全身用金和水银合成的金汞剂涂抹,加热以后水银蒸发掉,便独剩金体附着在灯具表面,从表面来看,灯具金光灿烂、熠熠闪光,颇具艺术感。

长信宫灯出土后,灯具上依稀留有“长信”等字样。原来,这个灯最早是阳信夷侯刘揭的,后来刘揭的儿子因罪而被抄家,这个灯就被没收到了长信宫(皇太后居住的宫殿)中。文帝的皇后窦氏是个非常有权势的女子,专家由“肥水不流外人田”之理推测,中山靖王之妻窦绾应该是窦太后的娘家人,因窦绾非常喜欢长信宫灯,所以窦太后便把它送给了窦绾,死后也随其葬于墓中了。

此后,考古队又从山西朔县的西汉墓葬中发现了高约53厘米的“雁鱼灯”。除此之外,湖南省博物馆的牛形灯,陕西省博物馆的汉三足灯,广西合浦望牛岭的凤形铜灯等都具有环保功能。

随着这些环保宫灯的不断出土,人们心中的疑问也逐渐多了起来:这些灯是怎样达到环保效果的,它们的工作原理又是什么呢?

釭灯

冬天,很多地方用火炉来抵抗寒冷的侵袭,烟囱虽然能将煤烟排到室外,可内壁上总会附有一些灰烬,如果长时间不清理,烟囱就会被堵塞,烟雾就会弥漫室内。按照同样的道理,汉代宫灯应该也会在天长日久的积累中留下厚重的烟灰,但根据现代出土的宫灯来看,里边似乎没有烟灰,只有高温熏烤过后的痕迹。

根据史书记载,汉代灯的燃料大都是动物油脂。如果把油脂和灯芯全部放在灯盘里面,这样在点灯时,烟雾和灰烬就会散出,烟雾弥漫,灰尘飞扬,人的鼻孔和脸也就难以幸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汉朝人便发明了类似长信宫灯这种结构特殊的环保灯具。不过在当时,还没有环保灯这一名称,这种灯一直被称为“釭灯”。

这一名称也十分形象,灯具上装的弯曲的中空导烟管好似“车釭”,釭灯便因此得名。烟尘出来的路径里有一个地方是贮清水用的,这样清水便可以把烟里的灰烬吸入其中,从而减少了烟灰污染环境的可能性。不得不佩服古人在制作工艺方面的高超智慧,而这种智慧得以传承和保护,才是最值得庆幸的事情。

猜你喜欢
长信宫灯烟灰
长信宫灯
元宵节话宫灯
一盏灯的绚烂
烟灰去油污的原理
像烟灰一样松散
纸制宫灯高高挂
听从劝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