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或呈现:对“征文体”诗歌的观看和参与

2020-04-01 21:03陆承
星星·诗歌理论 2020年12期
关键词:冰湖圣火征文

陆承,男,1984年生于甘肃榆中。诗文先后见诸《散文诗》《黄河文学》《甘肃日报》《星星》《人民文学》《扬子江》《诗刊》等报刊,有作品入选《21世纪年度散文选》等选本,参加第七届及第十届全国散文诗笔会、《人民文学》第五届“新浪潮”诗会,入选甘肃省优秀青年文化人才。现居甘肃兰州。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政治文明对文艺事业的反哺和催动,作为文学工作手段之一的征文赛事显出了欣欣向荣的态势。从本质上而言,这与古代文学中的应景或命题之文并无不同,从形式上看,则更广泛地彰显了“文学面前、人人平等”的价值观。而且,征文赛事的契约和商业性质,也拓展和夯实了为稻粱谋的可能性。

在我的参赛履历中,曾荣获首届中国(日照)诗歌节一等奖、“走遍全世界,还是张家界”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等奖项,用大家的眼光来看,也是“征文体”诗歌创作的老作者了。《星星·诗歌理论》立足诗坛实际,开展关于“征文体”诗歌的争鸣讨论,我作为一个观看者和参与者,也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理想国》的“洞穴比喻”,被苏珊·桑塔格确认为摄影的隐喻,而我以为这也是“征文体”诗歌的隐喻。于是,在抽象和具象的“摹仿”过程中,山河风物的雅颂、人情冷暖的歌咏,皆通过语言的抒情职能,完成了一次拓印和雕饰。由此可见,“征文体”诗歌的创作饱含了技术的复杂性和艺术的可能性。而且,“带着镣铐的舞蹈”,对编导、舞美、灯光等方面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

而从“征文体”诗歌的本体衍生来看,可谓艺术和技术的互文演进,实质上推动了诗歌创作的平民化和参与度。于是,加重的长诗(组诗)或复调美学在无意识或有意识地呈现,吻合了辞赋的形式和内涵,在传统的比兴格局中勃发并探寻适当而和美的音符。具体来讲,“征文体”诗歌较之发表诗,更注重诗歌整体结构的构思和布局,对语言的雕琢更加全面和细致,多种修辞的运用贯穿其中,能较好展现大众审美语境下汉语的华美和典藏。

某种程度上,昌耀的《冰湖坼裂·圣山·圣火——给SY》与欧阳江河的《玻璃工厂》是当代诗歌中具有“征文体”诗歌属性的典范之作。其中,《冰湖坼裂·圣山·圣火——给SY》为昌耀应《诗刊》之约而作,从自我的情感表达对象出发,聚焦冰湖雪山以及采集亚运圣火的女子等意象,从“抒情我”抵达了“抒情集体”,同时,更以粗粝、拙雅和细腻的述及,呈现了西部场域的壮阔和古典。而《玻璃工厂》则是欧阳江河参加诗刊社第七届“青春诗会”时的采风之作,这首诗有着鲜明的欧阳江河独有的玄学般的语言风格,以哲学诗意化和碎片悖论化的线索,展示了“玻璃工厂”的生产和影像。

在望远镜或显微镜的阐释里,各界对“征文体”诗歌普遍存在一种“影响的焦虑”。从这种“焦虑”的视角管窥“征文体”诗歌存在的散文化倾向、同质化趋势,以及“假大空”诗学等症候,就能确认发表诗“一尘不染”吗?如果说“征文体”诗歌与元诗、纯诗相距甚远,那么,一年数以万计的发表诗又有多少可以归为元诗或纯诗?

所以,让“征文体”诗歌以及与之相关的争论回到诗歌和创作本身,让“征文体”诗歌更有“意趣”和“刺点”,才是“征文体”诗歌争论的最终落脚点。

于是,一次“征文体”诗歌的创作历程,好似对一枚镶嵌了蓝宝石指环的追踪,在可视或不可视的逻辑和叙事谱系上架构和完成他者不一定能完成的文字建筑。

詩与史串联,词与物在线,征文赛事以及“征文体”诗歌是新时代文学事业版图上不容小觑的星辰,直接或间接记录和映照历史车轮驶过的痕迹。而我们则是其中式微庸常的烛光,以向内的刀笔和向外的蜕变,赢取属于创作者的绽放和丰硕。

猜你喜欢
冰湖圣火征文
“图图话话堡”征文
梦幻蓝冰世界
分享圣火
他为什么要死
“我与航天有个约定”征文展
分享圣火
抢“平安”
圣火传递
冰上瑜伽
看我的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