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圈理论”模型下公共文化服务跨部门合作机制研究

2020-04-01 07:15贺芒邹芳范晓洁
重庆社会科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模型

贺芒 邹芳 范晓洁

摘 要:公共文化服务跨部门合作机制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合作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同时也存在价值诉求不同、利益冲突,资源整合度低、合作能力不足、外在支持不足、内外作用力不平衡等问题。通过搭建“三圈理论”模型,把服务对象——“公民”纳入分析维度,统一公共文化服务跨部门合作的价值诉求、提高各部门资源整合能力并增强外部环境对公共文化服务跨部门合作的支持,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跨部门合作机制问题的解决,实现供需平衡。以重庆市香炉山街道文化服务中心推进跨部门合作项目——儿童阅读推广联盟为例,验证“三圈理论”模型对于解决公共文化服务跨部门合作机制问题的有效性,使该项目的“耐克区”面积达到最大,不断接近项目运行的理想状态。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跨部门合作机制;“三圈理论”模型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协同治理模式及实践路径研究”(17XSH00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新时代西部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协商治理机制创新研究”(2020CDJSK01YJ05)。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章编号] 1673-0186(2020)012-0088-0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码] 10.19631/j.cnki.css.2020.012.007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的要求。也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1]。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2]。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效果显著。但是,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与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任务目标相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仍有待提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到2020年,公共文化管理、运行和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格局逐步形成[3]。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合作机制重要地位日益凸显。

一、问题提出

跨部门合作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部门,通过共同活动而非独立行事来增加公共价值”[4],运作过程中不同部门协调调配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制定有效的组织运作系统规范组织运营,平衡主要目标和多种次要目标以实现共识并维持共识,并创造良好的合作文化或互动关系准则,以实现共同目标[5]。

在公共服务领域,作为政府的第一部门,与作为企业的第二部门以及作为社会组织的第三部门,各个主体目标不一,能力各异,面对动态、多元的居民需求,如何实现跨部门合作?对此问题,当前学者们主要集中从多元合作主体的角色及关系、多元合作机制的影响因素、多元合作的路径等方面進行分析。

第一,多元合作主体的角色及关系方面。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合作主体主要涉及政府、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企业、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公众五大类,从社会学角度划分也就是第一部门(政府)、第二部门(市场)及第三部门(社会)。一方面,学者们通过“角色分离”框架分析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合作主体在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应扮演的角色。第一部门在公共文化服务中是主导力量及主要责任人,扮演管理主体的角色[6]。第二部门可满足公众高层次、多样化的公共文化需求。主要扮演提供者、合作者、捐助者及经营管理者的角色[7]。第三部门具有自治性、民间性、非政治性、志愿性等特征,与广大群众有较大的接触面,在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扮演参与者、组织者、提供者角色,可以为底层群体提供服务,有效弥补政府和市场的缺陷。公众则扮演参与者的角色[8]。

在多主体关系研究方面,学者从多中心治理理论及网络治理理论出发,认为政府仍发挥主导作用,但不再是单一提供主体,政府提供政策、财政等支持,在组织其管辖范围的文化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鼓励企业、非营利性组织及公民个人等社会力量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主体。也有学者将治理理念引入公共文化服务过程,将公共文化服务视作“文化治理”,政府应积极构建平台和服务网络,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和方式,最终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协力发展的新格局[9-10]。

第二,学者们对多元合作机制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郭春甫认为组织合作能力的大小、部门资源的充足程度、领导与制度因素、组织中的多元利益、组织中的非正式关系、以及合作者的专业水平等因素与跨部门合作供给有效性呈正相关[11]。王学军认为促进公共服务合作生产和价值共创的主要策略是构建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体系[12]。

第三,学者们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对多元合作路径进行分析。李洪佳从组织间网络理论出发,认为组织间合作网络的构建应从网络主体和网络行动者入手,是多主体参与公共服务模式的创新[13]。戴祥玉借鉴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分析框架,分析公共服务多元合作主体与供给行为、合作关系的优化路径,从加固结点网络、激活活动网络、疏通关系网络三方面重塑公共文化多元合作供给网络[14]。苗红培认为应促进各服务主体的合作共识、健全合作制度,使各主体在规范的框架内为共同的目标而行动[15]。蒋敏娟通过集体主义文化对跨部门协同的影响分析,认为在我国的文化情境下跨部门协同的实现需要突破文化障碍,加强制度和规范体系的建立,加强合作文化的培养[16]。

综上,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合作机制的研究中,学者们已关注到公共价值、合作者能力、政策支持与外部环境等对公共服务跨部门合作的影响,并提出了从促进合作共识、疏通组织间关系网络、建立文化环境、政府提供政策支持等方面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深厚的基础。但当前研究缺少系统深入的分析框架,使得已有研究零散化,难以从新的视角发掘当前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合作机制存在的本质问题,且未将居民需求作为重要因素纳入跨部门合作机制的构建中。本文将具体研究针对居民动态、多元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的跨合作机制如何构建,从公共决策领域引入“三圈理论”作为分析框架,从价值、能力、支持三方面解析公共文化跨部门合作机制的运作过程,并以重庆市沙坪坝区香炉山街道文化服务中心开展推进的儿童阅读推广联盟项目为例,探讨“三圈理论”模型在公共文化服务跨部门合作机制中如何运用,以使项目“耐克区”面积达到最大化,该项目不断接近理想状态。

二、基于“三圈理论”的公共文化服务跨部门合作分析框架

1995年,由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马克穆尔教授出版的Creating Public Value:Strategic Management in Public(《创造公共价值:政府战略管理》)中首次提出“三圈理论”。他认为,任何公共管理行为的终极目标是创造公共价值。在制定决策或执行战略前,所有管理者首先都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该决策或战略是否具有重大的公共价值;二是相关组织是否具备为实现该决策或战略提供管理和服务的能力;三是该决策或战略是否得到政治、法律或相关利益群体及公众的支持。由此就形成了“三圈理论”。该理论建构了“价值(Value)”“能力(Capacity)”和“支持(Support)”的三维分析框架,在三圈交叉重合的地方即为“耐克区”。此区域内的决策及战略既有公共价值,又具备执行所需的相关能力,还有政治、法律及相关利益群体的配合,是公共管理追求的平衡协调的理想状态,体现了内在价值、能力与外在支持的有机统一[17]。该理论中的三圈并不是静态存在的,而是动态变化的,现实情况复杂多变,各区域的大小是根据现实状况而不断变化的,“耐克区”中各区域大小也不尽相同。在制定决策或执行战略时应根据现实情况对各区域实现状况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发现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平衡状态的最优化,使决策或战略的执行效果最佳。

公共文化服务具有公共属性,跨部门合作涉及多个利益主体的配合,因此,可运用“三圈理论”的分析框架进行分析,即价值、能力、支持三个维度。由于公共文化服务所具有的“公共性”与“服务性”,其服务对象——公众是公共文化服务价值诉求的归宿,服务对象的参与程度、满意程度、反馈程度等也决定了公共文化服务跨部门合作机制能否有效运转,所以将公共文化服务跨部门合作机制中涉及的三大部门纳入“三圈理论”分析模型的同时,也需要将项目服务对象纳入分析模型,成为推动项目运转的“第四要素”。

第一,公共文化服务跨部门合作的价值分析。分析的切入点在于各主体终极目标的确立,是否以公共价值为目标,如何保证各部门目标一致和公共价值目标的持续性,即统一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各主体之间的价值诉求,坚持公共价值的首要性及根本性[18-20]。

第二,公共文化服务跨部门合作的能力分析。分析的切入点在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与其他部门协商合作的能力,分析判断通过各部门贡献自身力量,整合优势资源,同时创造有利条件,投入资源,发展能力,发挥作用,为公共文化服务跨部门合作提供运转动力,满足公众需要。具体体现为各主体资源投入和各主体具体实施策略,由服务对象对公共文化服务部门进行能力考评[21]。

第三,公共文化服务跨部门合作的支持分析。分析的切入点在于各主体从环境获得支持以发挥自身作用整合社会资源促进其他主体发展,从公共文化服务跨部门合作的内部实施环境与外部运行环境入手,分析判断跨部门合作运行得到支持的广泛性[22]。具体表现为政策支持、制度和文化环境、技术支持三个维度,这些支持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前提(图1)。

三、运用“三圈理论”模型分析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儿童阅读推广联盟

通过对重庆市香炉山街道文化服务中心推进跨部门合作项目——儿童阅读推广联盟的案例分析,从价值、能力、支持三个方面并根据其具体的维度分析公共文化服务的跨部门合作机制。

(一) 重庆市香炉山街道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儿童阅读推广联盟基本情况

重庆市香炉山街道儿童阅读推广联盟项目是由该街道文化服务中心于2015年牵头组织的、依托该街道贝优儿童之家民生项目的一项面向街道辖区康居西城公租房社区学龄前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的绘本阅读推广项目。该项目公租房社区居民人员构成复杂,由来自本市区县及其他省市的进城务工人员、民营企业员工、国企退休职工、老旧城区搬迁户、刚毕业的大学生等群体构成,居民需求多元。其中流动儿童多,隔代教育问题凸显。针对居民需求特点,积极响应李克强总理“希望全民阅读形成一种氛围”的号召,由重庆市兴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具体实施,与街道党工委、妇联、社区居委会等部门合作,联合米兔兔绘本馆、高校教师、志愿者等团体及个人,开展绘本创作、绘本教读、讲解、绘本剧等活动,拓展其视野,开发其智力,为学龄前儿童身心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为经济条件有限的公租房社区居民减轻子女学前教育的负担。该项目由第一部门文旅委、街道牵头、组织,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与第二部门、第三部门合作,由第二部门米兔兔绘本馆及相关绘本供应商提供资源,由第三部门重庆市兴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活动的具体实施。运行过程中还有妇联、社区居委会、高校、志愿者组织等其他第三部门提供财政、技术和人力支持,是公共文化服务跨部门合作的典型案例。

(二)基于“三圈理论”模型的儿童阅读推广联盟项目分析

重庆市香炉山街道儿童阅读推广联盟项目的公共文化服务跨部门合作机制是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也是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一种行动方式与战略选择,同样可以“三圈理论”为基础,搭建儿童阅读推广联盟项目的“三圈理论”模型,项目内外系统的平衡协调通过价值圈、能力圈、支持圈的形式得以体现,促使项目运行中的问题得以解决。

1.价值圈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跨部门合作机制涉及的三大部门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此外,公众的价值诉求在于满足自身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利益需求,并通过合法的正式或非正式渠道表达自身对文化权利的需求。“三圈理论”模型中的价值圈就是要保证公共文化跨部门合作各主体终极目标的确立,即满足公众基本文化需求,保障公众基本文化生活权利,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价值圈统一各主体之間的价值诉求,坚持公共价值的首要性及根本性,促进跨部门合作机制内外部作用力的价值方向,以公共价值为目标。

第一,政府方面。公共文化服务本身以满足公众基本文化需求,保障公众基本文化生活权利的公共价值为目的。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主体,政府的诉求必然指向公共价值的实现。区文旅委在“加强组织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大力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要求下,组织街道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工作,配置相关公共文化资源,检查验收街道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儿童阅读推广联盟依托的“儿童之家”项目是沙坪坝区康居西城社区内的特色品牌,是由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打造的国家示范点之一,由重庆市妇儿工委办、区妇联直接领导,旨在关注儿童的成长与发展,为儿童营造快乐童年,守护童真,呵护童心,共筑梦想。香炉山街道文化服务中心作为儿童阅读推广联盟的组织者、引导者,首先确立“儿童优先、教育为本”的价值理念,秉承该理念与街道党工委、妇联、高校、米兔兔绘本馆等团体及个人开展项目合作,强调早期教育对于激发儿童阅读兴趣、培养儿童阅读习惯、提升儿童阅读能力的重要作用。政府的目标均指向居民需求与文化权益,追求公共价值的实现。

第二,企业方面。企业的价值指向是以经济利润为主。但由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以及社会效益的实现可以推动经济效益的产生,营利组织的经济价值诉求可转化为公共价值。一方面,企业为政府生产公共产品或服务。米兔兔绘本馆作为此项目的绘本供应商,是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营利机构,以低廉的价格为该项目提供优质的绘本及阅读辅导教师,充分展现了有责任的企业形象。另一方面,企业以实现社会效率最大化的方式来供给公共服务。针对现实中公共服务供给稳定而需求不稳定的情况,营利组织提供的服务种类多且内容丰富,善于发掘居民潜在需求,并以市场化方式引导各供给主体合作整合,利用资源迅速对公众需求做出反应[23],在促进社会效益实现的同时,也培育了潜在的顾客,为扩大市场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此阶段,企业与政府进行合作,以公众需求为导向,将经济价值转化为公共价值。

第三,社会组织方面。社会组织是为实现某一共同目标,面向社会某一领域提供专门服务的非营利性、志愿性、公益性的组织机构。儿童阅读推广中社会组织的特点在于分担部分社会管理职能,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以其灵活性强、服务效率高等优势在服务中取得一定成效,体现为公共价值诉求。兴民社工是在重庆市民政局直接登记成立的公益性民办非企业单位,是一家致力于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及社会工作事业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机构以“兴智助民、共育和谐”为服务理念,运用专业知识、服务方法和技能,紧密项目实际情况,积极为社会弱势群体、边缘群体等提供专业服务,推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在儿童阅读推广联盟活动的具体实施中,指向的正是这一公共价值。参与其中的其他社会组织,如妇联、社区居委会、志愿者都从促进留守儿童享受平等的阅读权利,丰富儿童阅读资源,促进良好的阅读生态等方面体现公共价值诉求。

由此可见,各部门在政府的引导下,以公共价值为导向,互利合作,以满足公众基本文化需求,保障公众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为目的,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

2.能力圈分析

能力是公共文化服务得以实施的内在基础,能力圈是通过各部门贡献自身力量,整合优势资源,同时创造有利条件,扩大资源,发展能力,为公共文化服务跨部门合作提供运转动力。在公共文化服务跨部门合作过程中,不仅需要各部门拥有执行公共文化服务相关任务的能力,还需要各部门具备与其他部门协商合作的能力。第一部门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公共文化服务的组织者、引导者、政策法规制定者及主要的财政投入者;第二部门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承担着部分公共文化服务的具体实施,提供设施设备和专业技能等资源;第三部门不仅承担具体实施功能,同时对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行监督,督促第一部门增加投入、提高效率,以弥补政府和市场失灵。最终满足公众需求,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24]。各部门的能力水平通过公众考评得以体现。

第一,各部门资源共同投入。组织的资源能力是保证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这里所指的能力包括财力、人力、设施、空间、权力、知识、信息等。首先,香炉山街道文化服务中心是儿童阅读推广的重要力量,将沙坪坝区文化委的年度财政拨款更多地向儿童阅读推广联盟项目的运行倾斜,为该项目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用于儿童绘本的购买、图书室的修缮、相关教育专家及绘本教师的聘请以及系列活动的策划开展。香炉山街道文化服务中心在为该项目提供物质基础的同时,还安排街道购买的社工机构为该项目的开展策划相关活动,确保项目具有专业服务和专业人员的支撑。其次,米兔兔绘本馆为该项目提供优质的绘本及阅读辅导教师,并着力挖掘居民需求,为该项目投入资源、提供技术支持。最后,社会组织提供技术、资源及人力支持。社工机构提供专业服务,妇联为丰富公租房社区儿童的阅读生活,提供部分资金为儿童购买玩具及绘本等相关道具,志愿者组织提供人力支持,居委会则提供场地和信息服务等。

第二,各部门共同行动策略。通过跨部门合作,多主体行动,多形式推广,实现推广主体多元化、活动形式多样化、阅读活动常态化。跨部门合作主体主要体现在兴民社工以其较强的专业力量,形成了具有“顾问+督导+专职社工+专家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社区居民志愿者”的专业服务团队。通过多方整合文化服务中心、妇联、居委会、米兔兔绘本馆等主体的资源,以社区为平台、高校力量为支持、社会组织为力量的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多方位调动儿童参与积极性,系统性地为社区儿童提供专业化服务;通过利用知识展架、移动摆台、宣传栏、布告栏、工作人员宣讲等实体方式,街道文化服务中心、米兔兔绘本馆及相关绘本供应商、妇联、社区居委会等各部门形成合力进行推广。电视、广播、报刊等具有较大传播力和影响的媒体方式,通过自建官网、官方微博、微信等网络方式发布有关儿童阅读的活动预告和新闻报道,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儿童阅读活动宣传的辐射范围;推广策略包括网络发布阅读活动信息、打造良好的儿童阅读空间、提供专业的培训阅读和辅导、开展形式多样的儿童阅读活动等;推广形式主要包括“电子书创作”“流动图书”、读书会、故事会、绘本创作、绘本剧、经典诵读等。

各部门在共同行动中的能力最终通过居民考评来体现并得到促进。该项目建立了居民考评机制。考评指标围绕项目的服务内容、效率、服务提供者基本素质、管理水平、硬件设施水平等进行系统、客观的分析。并将信息反馈给服务供给者,为未来举办类似活动提供有建设性的意见,实现提高推广效益的目的。

3.支持圈分析

一个系统要实现平稳有效的运转,除了自身拥有明确的目标和高效的运作能力外,系统外部环境的优劣及支持力度也至關重要。在环境支持方面,第一部门的作用是通过政策支持为公共文化服务跨部门合作机制营造合法、稳定、有利的社会环境;第二部门充分利用第一部门给予的政策、财政等投入积极开展科研创新,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更高质量的技术支持;第三部门利用与社会公众接触面广的优势加强文化建设,对社会舆论的正向引导,传递正能量,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环境的营造最终落脚于对公众需求的满足。

第一,政策支持。儿童阅读联盟项目的推广主要借助国家与地方出台的各项相关政策。这些政策条例提出了全民阅读活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并明确指出要大力促进儿童阅读、探索儿童阅读的阶梯体系、保障儿童阅读需求,优化儿童阅读环境。为儿童阅读联盟项目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全国层面,2016年2月17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見稿)》(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的印发促使了 2016 年联盟数量的快速增长。2016年12月27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发布《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2017 年 6 月,国务院法制办办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突出强调了在全民阅读促进工作中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社会参与、明确保障措施、关注未成年人等重点群体阅读等原则,推动我国全民阅读活动踏上了新的征程。在地方政府层面,在2012年《重庆市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目标任务及重点工程责任分解书》中,明确了市民政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为实施社区儿童之家建设任务的主要责任单位。2018年,市妇联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儿童之家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制定基础型儿童之家“七有”建设标准,即有统一标识、有固定场地、有活动设施、有管理人员、有制度台账、有主题活动、有成果展示(表1)。

第二,制度和文化环境支持。在政策支持下,各部门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与文化环境。制度环境是从规章制度等方面提供支持,文化环境是从营造适宜的文化氛围方面提供支持。在制度环境层面,市级政府进行总体规划部署,将“完善基层妇女儿童活动阵地”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区级政府积极探索建立适合当地实际的工作模式。针对政府的规划部署,沙坪坝区妇联采用儿童之家“六个统一”(即统一标识设计、统一制度上墙、统一活动开展、统一人员管理、统一资料归档、统一场地保险)建立管理制度,社区建立“儿童之家”管理制度、活动制度、表彰奖励制度、志愿者服务制度、扶贫帮困制度规范儿童之家的管理,与政府、妇联等相关制度形成合力,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营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在文化环境层面,康居西城社区人员复杂,文化层次不一,素质参差不齐,街道与社区致力于提高居民的归属感、幸福感、认同感,培养社区居民的公共精神和共识规范。因此大力开展文化建设,通过举办高质量的文化活动,如文体活动、邻里节、评选文明家庭、先进个人等,以及开展“和、孝、诚、勤、俭”家风家训,打造家文化,营造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以此形成公共文化服务的良好氛围和有力支持。

第三,技术支持。技术支持促进跨部门合作实现专业化、权威化、体系化。主要是企业与社会组织利用自身优势在知识与专业技术方面为儿童阅读推广联盟项目提供支持。如企业提供绘本并邀请作者为儿童进行讲解,对居民需求进行大数据分析。妇联、社工机构、志愿者团队等社会组织为家长提供教育方法方面的培训,为儿童提供心理辅导,进行人格塑造,策划相关文化活动,并进行专业指导。2019年,“儿童之家”项目工作共开展儿童主题活动68场,共服务儿童5 271人次,有效解决了孩子们在教育、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该区还成立“重庆市儿童工作资源中心项目”区级专家库,吸纳了来自教育、医疗、法律、社会专业人士等相关专家42名,针对专业领域和儿童发展的主体需求,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跨部门合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支持落脚于居民需求,承接项目的社会组织在项目实施前,针对儿童的需求特点通过访谈、观察、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基础调研,分析儿童的需求特点,设计并开展多元化、特色化的儿童服务活动,尤其是在举办大型绘本阅读推广活动之前,需明确参与活动人员的绘本需求信息,并吸纳居民参与活动策划与活动组织。在活动之后调查参与人员的想法,判断活动的举办目的是否实现,想法是否改变,是否达到预期效益,从而总结经验教训。通过调查、评估、总结和分析,与民众进行充分对话和沟通,充分了解民情民意,对不同群体提供个性化公共产品和服务,实现社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需平衡。

通过价值圈、能力圈、支持圈的跨部门合作,可使重庆市香炉山街道儿童阅读推广联盟在“耐克区”达到最大。目前,该街道康居西城社区已打造成为国家级示范社区儿童之家,在全市范围内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从创办以来连续三年纳入区级民生实事,以星星之火引起该区社区儿童之家建设的燎原之势,也获得了社区居民的高度认可与支持。

公共价值、执行所需的相关能力,以及政策、制度与技术支持,三者有机统一可进入“耐克区”,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具备了可能性。最终的落脚点在于服务对象,即对居民反馈与需求做出反应,这是“耐克区”达到最大的关键。而价值、能力、支持三者与居民需求的衔接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三圈模型中,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可根据公共价值导向、执行能力要求,以及外部支持程度识别供给过程中潜在的问题及风险,并根据问题及时调整项目运作过程,使之不断接近供需平衡、以及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居民多主体协调的理想状态,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构建。

四、结论

借鉴“三圈理论”的分析框架,以重庆市香炉山街道文化服务中心推进跨部门合作项目——儿童阅读推广联盟为例,从价值、能力、支持三个方面分析公共文化服务的跨部门合作机制,并结合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共性”及其“服务性”,将服务对象公众纳入分析维度,以验证“三圈理论”模型对于解决公共文化服务跨部门合作机制问题的有效性,并建立三圈评估体系使该项目的“耐克区”面积达到最大,不断接近项目运行的理想状态。多部门在公共价值统合下,具备了执行能力,同时在外在支持下,可进入有机统一的“耐克区”,公共文化服务跨部门有效合作具备了可能性,而对居民反馈与需求做出反应,则是“耐克区”达到最大的关键,在公共文化服务真正实现供需平衡时,才能实现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居民多主体协调的理想状态。

以公共價值为导向,在了解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利益诉求的基础上,协调跨部门合作主体间的利益关系,引导和发展共同价值诉求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以居民考评为标准,明确各主体的优势所在,因势利导,创造条件,争取和扩大有利因素,提升跨部门合作主体的资源整合、人力支撑、推广运行的管理和服务能力,实现各部门能力要素科学合理的结合,实现有机统一;以居民需求为目标,着重关注利益相关者的态度,领导者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积极争取体制内外多方行动力量的支持,并营造良好的法律法规制度环境与文化环境保障跨部门合作持续运行。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J].人民法治,2019(21):8-11.

[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EB/OL].[2015-01-14].http://www.gov.cn/xinwen/2015-01/14/content_2804250.html.

[4]  尤金·巴达赫. 跨部门合作——管理“巧匠”的理论与实践[M].周志忍,张弦,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  张毅,马冉,赵阳,等.科层制嵌入视角下的跨部合作与服务下沉:基于案例的比较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8(12):47-52.

[6]  荆晓燕.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路径研究[J].行政论坛,2013(4):17-20.

[7]  林敏娟.公共文化服务中民营企业角色类型及制约机制——基于“角色分离”的分析框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1):15-20.

[8]  李永娜,袁校卫.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建构逻辑与实现路径[J].云南社会科学,2020(1):18-23.

[9]  吴理财,贾晓芬,刘磊.以文化治理理念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85-91.

[10]  张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配置: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理想模式[J].理论与现代化,2012(4):25-30.

[11]  郭春甫,张兴.公共服务跨部门合作供给  有效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国家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地区”S区为例[J].领导科学论坛,2017(5):26-41.

[12]  王学军.公共价值视角下的公共服务合作生产:回顾与前瞻[J].南京社会科学,2020(2):59-66+94.

[13]  李洪佳.组织间合作网络构建:基于多主体参与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创新研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6(3):24-33.

[14]  戴祥玉,杜春林.行动者网络视域下农村公共服务的多元合作供给[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45-54.

[15]  苗红培.多元主体合作供给: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的路径[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31-39.

[16]  蒋敏娟.集体主义文化对跨部门协同的影响分析——基于中西方文化比较的视野[J].云南社会科学,2016(4):140-144.

[17]  曹俊德.“三圈理论”的核心思想及决策方法论意义[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1):37-41.

[18]  KELLY G,MUER S,MULGAN G.Creating Public Value:An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Public Service Reform [M].London:Cabinet Office,UK Government,2002.

[19]  王学军,张弘.公共价值的研究路径与前沿问题[J].公共管理学报,2013(2):126-136+144.

[20]  赵景华,李宇环.公共战略管理的价值取向与分析模式[J].中国行政管理,2011(12):32-37.

[21]  张楠.纵横结构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体系模型[J].领导科学,2012(20):25-29.

[22]  朱镇生.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难题:成因与破解——基于三圈理论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6(19):62-66.

[24]  刘静波.公共服务的多主体供给分析[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6.

[24]  孙萌.我国阅读推广联盟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9.

Abstract: The inter-departmental cooperation mechanism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to realize the diversified coopera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Low degree of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insufficient cooperation ability; Insufficient external support, imbalanc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forces, etc. Through constructing "three circle" theory model, the service object "citizens" dimension into the analysis, the unifica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value pursuit of the inter-departmental cooperation, improve the ability of each department resources integration and improve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for the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upport of cross-sectoral cooperation, promote the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inter-departmental cooperation mechanism on the solution of the problem, achieve the equilibrium of supply and demand. Taking the cross-department cooperation project -- Children's Reading Promotion Alliance promoted by H Street Cultural Service Center in C City as an exampl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hree-circle theory" model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ross-department cooperation mechanism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was verified, so as to maximize the "Nike area" of the project and constantly approach the ideal operation state of the project.

Key Words: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Inter-departmental cooperation mechanism;"Three Circles Theory" model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模型
自制空间站模型
从勾股定理到“一线三等角”模型
模型小览(二)
导数中涉及“[ex,l n x]”的模型
圆周运动与解题模型
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的青少宫青少年阅读推广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法理分析与法律构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打造内外兼修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