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膨胀引发地球向太阳移动:太阳吞噬地球的另一视角

2020-04-02 09:58曹竣云
科学技术创新 2020年4期
关键词:宜居天体二氧化碳

曹竣云

(大冶市尹家湖中学,湖北 黄石435100)

1 概述

2019 年中国春节贺岁片《流浪地球》表达了一个科学判断:太阳正在吞噬地球。2018 年10 月10 日,搜狐网报道,英国苏塞克斯天文学家近日宣称,在大约76 亿年后,人类居住的地球将会被太阳吞噬。作家刘慈欣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科学幻想太阳正在吞噬地球和2018 年10 月10 日前英国苏塞克斯天文学家的科学研究相吻合。英国苏塞克斯天文学家是从太阳膨胀角度提出的太阳吞噬地球说。在人类现有科技条件下,人类还没有能力达到阻止太阳膨胀的科学技术水平, 所以英国天文学家所作出的研究成果实践意义不大。人类需要寻找可以采取措施的太阳吞噬地球的其他视角。本文所作的研究假设是地球膨胀引起的地球向太阳移动。它是通过逻辑推理和自然观察得出的。2018 年之前,本文笔者的地球膨胀说逐渐生成。2012 年10月1 日,笔者首次公开的纸质论文提出,温度上升,小行星在失去引力的作用下袭击地球且不断增多,此文于2014 年5 月发表在有ISSN 国际刊号的中文期刊上。依据此思想,笔者于2016 年6 月在有ISSN 国际刊号的中文期刊《科技视界》发表《关于近地天体撞击地球原理的猜想》一文,随后在有ISSN 国际刊号的中文期刊《科技展望》于2017 年第24 期发表《天体撞击地球模型的一个推导》一文,提出在宇宙、物体、天体在热胀冷缩的条件撞击地球的模型。依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天体在受热条件下必然膨胀的原理,天体撞击地球的模型中的天体替换为行星地球,地球替换为太阳,就成了地球撞击太阳的模型。地球受热膨胀引发地球撞向太阳,即地球向太阳移动、太阳吞噬地球。本文所作的研究是地球膨胀引起的地球向太阳移动,它是部分可逆的。这就为人类部分阻止和延缓太阳吞噬地球提供了依据;为人类估量地球膨胀对太阳吞噬地球所起的作用比例等相关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和支撑。

2 研究假设:地球膨胀引发地球向太阳移动

热胀冷缩是一个古老的命题。大多数物体都具有这种性质。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受热后会膨胀,在受冷的状态下会缩小。于是,宇宙受热则膨胀可为宇宙膨胀原因的一你们种推导,即宇宙、物体、天体受热则膨胀。

下面将推导地球向太阳移动的一个模型。

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宇宙的一切物体之间。万有引力定律为: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吞天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1和m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 的二次方成反比。公式即:

牛顿第三定律认为: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牛顿第二定律认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牛顿第一定律认为:一切物体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我们把这个性质叫做惯性。

热胀冷缩:

宇宙、物体、天体受热则膨胀。宇宙、物体、天体在受热的情况下,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必然对另一物体、天体产生作用力。2015 年至2019 年是地球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五年,它受热必然膨胀。当宇宙、物体、天体受热则膨胀的宇宙、物体、天体替换为行星地球时,膨胀的地球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气态水必然扑向太阳;太阳是正在发生氢——氦聚变的天体,它必然融化地球扑向它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水汽,引起行星地球受热情况下对太阳作用力的消失,必然引起地球的失衡扑向太阳、向太阳移动,这在地球公转至离太阳近的近日时段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情况打个比方来说,就好像一个人和另一个打架时,一个人竭尽全力攻击对方,攻击方的力被被攻击方拿掉,必然引起攻击方失衡,打了个趔趄,扑向被攻击方。这就解释了太阳正在吞噬地球的一个生成原理。天体运动是万有引力作用的结果,它是一种平衡。地球的受热膨胀后打了个趔趄扑向太阳,向太阳移动;这样就打破了地球原有运动的平衡,引发地球在原有运行轨道的失衡向太阳移动。

地球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排放致使地球膨胀引发地球向太阳移动,它的不断排放致使地球不断向太阳移动并生成惯性,作为太阳正在吞噬地球这一科学判断影响因子之一,这个假设为2011 年5 月23 日地球地轴偏移的地球事件提供了地球膨胀原因的解释。

3 结论

本研究假设为地球膨胀引发地球向太阳移动提供了逻辑推导过程。地球已经向太阳移动的一个证据是:中国湖北的季节从温度角度向后延缓近一个季节,即春季成了夏季、夏季成了秋季、秋季成了冬季、冬季成了春季。这种季节变化现象和升温表明地球在围绕太阳运动过程向太阳作了移动、地球由宜居带向可居带约移动了四分之一:

人类是恒温动物;相对于人类来说,宜居带相对于不宜居带对人类的损害是0,也就是设定宜居带和不宜居带的分界线是0;同样地,可设定可居住带和不可居带的分界线是1,可居住带相对于宜居带对人类的损害是有数值的,它的最大数值设定为1;可居住带相对于宜居带来说不宜居,在宜居带两侧都存在可居住带;在当前相对于人类来说的暖干气候或炎热气候的前提下,当前这里的可居住带指的是接近太阳一侧的可居住带;太阳作为发光体,它的光和热对于生物尤其是人类具有重大意义;所以在这里相对于人类来说暖干气候或炎热气候的前提下,这里的可居住带接近太阳,宜居带性对于可居带离太阳相对远一些。

具体事实是2019 年,千湖之省的中国湖北,高温月份主要集中在七至九月。具体证据是中国湖北武汉中心气象台2019年09 月30 日11 时04 分发布干旱红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一周黄冈、咸宁、随州、鄂州、黄石、武汉、荆州东部、恩施东部、孝感打不维持特重气象干旱,请注意防范!另外就是中国湖北武汉中心气象台2019 年9 月12 日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和2019年中国湖北省黄石市2019 年09 月17 日干旱橙色预警信号。在中国人的遥远记忆中,中国四季分明,一至三月是春季,四至六月是夏季,七至九月是秋季,十至十二月是冬季。时至今日,在太阳膨胀和地球膨胀后,在中国,七至九月是夏季,秋季成了夏季,夏季成了春季。

这段文字夏季的后移表明地球的最热时段发生后移、高温已经突破干旱红色预警、地球已经向太阳移动;且太阳移动至地球最热时段后移和高温突破干旱红色预警两者作用的交叉点上。

地球向太阳移动的另一证据是2015——2019 年是地球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五年。据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温室气体公报》,1995 年之后,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浓度以每五年10ppm左右的排放浓度上升;2016 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浓度为403.3ppm, 达到80 万年来的最高水平;2018 年全球二氧化碳浓度达到407.8ppm,为1750 年工业化前水平的147%。另外,2016年地球大气中甲烷含量达到历史新的高位,约为1853ppb,是工业化前水平的257%;氧化亚氮为工业化前水平的122%。世界已经采取低碳减排节能措施阻止气候急剧上升、已经认识到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的加速排放是地球气候急剧变化的起因;现实是地球表面的温度依然急剧攀升,这为支持地球温度上升不是由单一的温室气体过量排放的产生原因观点提供依据,它有前文推导出的地球向太阳移动的产生起因。

4 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讨论的是地球膨胀引起的地球向太阳移动。本研究所讨论的地球膨胀主要是由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过量排放引起的。

本研究引起的地球向太阳移动是部分可逆的;太阳膨胀引发太阳吞噬地球是太阳组成物质本身变化规律作用的结果,它是不可逆的。本研究引起的太阳吞噬地球和太阳膨胀吞噬地球起因和过程不同,原因在于太阳的物质构成和地球的物质构成不一样。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引起太阳吞噬地球的结果。

由本研究可知,地球受热膨胀在向太阳移动的过程,主要是由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过量排放引起的。它的证据是2019 年11 月22 日至23 日位于丘陵地带的中国湖北黄石的日温差相差12 至13 摄氏度。其中2019 年11 月22 日晴天的温度是9~22℃;据2019 年11 月22 日天气预报2019 年11 月23日晴天是11~23℃。位于丘陵平原的中国湖北黄石日温差很大,这里的日温差很大是由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吸收热量的物理性质决定的,这说明地球膨胀和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及其相关连锁反应引起的;低碳、降碳、减碳、减排、节能为代表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减缓地球膨胀显得尤为必要。

由本研究可知,在地球膨胀引起的地球向太阳移动过程中,地球已经由宜居带向可居住带过渡了四分之一,这对于地球居民来说,夏天和过去相比,越来越不宜居,甚至越来越有超过于冬天不宜居;地表的炎热是主要由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的发生机理决定,这对于居住在地表的地球居民来说,晴天的日温差很大,这对于地球居明的出行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在冬天和夏天的晴天表现得尤为明显,此时的晴天添减衣物和防暑降温显得尤为必要。

本研究强调了全球整体系统生态建设和减少碳的过量排放对于化解碳的过量排放、实现低碳、降碳、减碳、减排、节能为代表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减缓地球膨胀对于地球生物尤其是人类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的局限之处在于没有具体测量出以2015 年至2019年近五年为例太阳吞噬地球过程中地球膨胀和太阳膨胀各自发生作用所占的比例;对于近五年太阳膨胀和地球膨胀在太阳吞噬地球过程中所占比例的大小比较,将在另文讨论;另外就是没有测量出地球膨胀对于地球向太阳移动的速率,没有从地球膨胀角度列出太阳吞噬地球的时间表。

猜你喜欢
宜居天体二氧化碳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小天体环的轨道动力学
“六乱”整治绘就宜居底色
相约天然氧吧 感受宜居“金匮”
宜居的海底城市
“抓捕”二氧化碳
太阳系中的小天体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测量遥远天体的秘籍
一分钟认识深空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