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化元素在都江堰城市公共家具中的应用设计

2020-04-03 05:06李磊峰魏龙国
绿色环保建材 2020年3期
关键词:竹笼都江堰市都江堰

李磊峰 侯 琳 魏龙国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1 引言

提起都江堰市就不得不提起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这是都江堰市名字的由来,也是都江堰市最负盛名的风景文化名胜,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与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成为了都江堰市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代表。依托都江堰水利工程而源远流长的水文化也成为都江堰市的特色地域文化。因此从水文化中汲取灵感提炼元素并应用到城市公共家具设计当中,是传承与发扬都江堰独具特色水文化的有效途径。

2 都江堰特色水文化元素提取

2.1 与水有关的设计元素

都江堰市的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种类丰富,如水文化、道教文化、大熊猫文化、自然生态文化等。其中以都江堰水利工程为代表的水文化最为典型。从水文化中提取设计元素的设计作品也层出不穷。总的来说,具有都江堰特色的与治水用水相关的设计元素有:建筑及构件、器具及设备、民间工艺美术品等几大类型。而应用形式在建筑及设施装饰造型上,有竹笼、杩槎、水渠、水井、鸱吻、波浪、荷叶等元素;在铺装与装饰纹样和彩绘上,有水纹、鱼鳞纹、莲花纹、民俗活动、传说典故等元素;在景观小品中,有典型人物形象如李冰父子等、水生动植物造型如鱼等、与水相关的生产工具如水车、水缸等元素。

其中,“竹笼”与“杩槎”作为都江堰特有的工程构件,作为设计元素,具有独一无二的视觉特征,最具代表性,能体现都江堰独特的地域特征与文化特色。

2.2“竹笼”与“杩槎”

“杩槎”据史册记载,为“闭水三角”,在修筑各种水利工程如堰头民台、等所用的特殊构筑物。主要的制作材料为恺木、麻柳等自然材料,将三根圆木捆扎为三脚架形状,以麻绳捆绑固定。并将迎水的三角面称为“照面”,与之相对的一根圆木位于背水面,称为“剑木”,上端三根原木的连接点以上称为“马脑顶”,中间靠下固定的三根短木称为“盘杠”。筑堰时杩槎一字排开,在盘杠上压上重物,将堰梁、竹笼和搪泥放在杩槎的照面前,再一层层的抛入掺有卵石的黏土,最终,筑成一道坚固的截流堰。

“竹笼”是用灌县以西旋口一带白甲竹为原料编织而成。竹笼造型有蛇皮笼、三角笼、座圈笼、铺盖笼等。根据治水和水流速需要,确定竹笼的大小、长短。竹笼内装卵石,用来筑堰、截流、护岸等。

竹笼与杩槎的造型、材质、竹编纹理、卵石肌理都可作为设计元素在城市公共家具设计中加以应用。造型上,竹篾编制的笼状容器填充卵石的造型可充分利用其面和体的美感,具有很好的可塑性。杩槎的支架式的造型既具有线的构成美感又形成很好的支撑结构,也可作为框架结构加以借鉴。材料上,原木、竹、卵石、麻绳都是源自自然的材料,与古城环境搭配具有很好的协调性。肌理上,竹编工艺的不同形成不同的花纹,构成韵律和美感;卵石自然形态的组合,形成形状大小不一的椭圆序列,同样成为一种自然形态的具有美感的肌理效果。

如何将这些元素更好的应用到设计当中,是做好都江堰城市公共家具特色设计的关键。

3 水文化元素在都江堰城市公共家具中的应用

3.1 水文化元素的应用原则

3.1.1 突出特色文化元素,彰显地域特色

水文化内涵丰富,因地域不同而具有差异。在水文化元素的汲取上,应立足于都江堰市的地域特色,围绕都江堰水利工程这一主题来进行。在公共家具设计中可以以水为主线,以“竹笼”与“杩槎”等特色元素为主,辅助其它与水有关的元素做呼应和点缀,既不偏离水文化的主题,又彰显该地与众不同的特征,给使用者以深刻的印象。

“竹笼”与“杩槎”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特殊构筑物,它们的独特造型具有明显的地域指向性。人们通过对这两种特殊造型的视觉感知,尤其是对都江堰有一定了解人,会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产生这种造型在某一地方出现过的心理联想,进而联想到都江堰市。对于都江堰并不了解的人来说,“竹笼”和“杩槎”这两种不断出现的独特造型,又会在视觉上吸引人们的兴趣,勾起人们对陌生事物的好奇心,进而去了解这两种造型的来源以及它们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起到人们对文化的了解与传承作用。

因此在对于这两种文化元素的应用上,尤其要注意两点:一是务必要使应用的设计元素在视觉印象与元素来源上,能够建立直观的对应关系,使设计产品快速的联系到所对应的文化内涵;二是加大两种元素应用力度,将这两种元素从数量、体量等各个方面体现,能够吸引人们注意力,起到文化推广的目的。

3.1.2 注重功能,便于推广

在公共家具的设计中,应首先满足功能实用,并且便于安装和维护,才有推广的价值和意义。首先公共家具的造型应满足家具的用途和人们的使用习惯,其次家具的造型和尺寸应符合人体工程学,让人们的使用更加舒适和便捷。再次,公共家具的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制作和安装,尽量简化安装过程,降低生产难度。另外,家具的材料应总考虑承重、磨损、风雨侵蚀、污损等因素,选用耐磨、耐腐蚀、耐水、易清洗、耐久性好的材料,并以舒适度高的为佳。

制作竹笼和杩槎的一些竹木类材料有不耐水、易腐朽等缺陷。此外纯手工工艺产能有限,如使用金属、塑料凳其它材料仿制,可达到既满足外观需求,又具有良好物理特性的要求,同时使机械化加工成为可能,提高产能需求。

3.1.3 体现智能化与信息化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于城市公共环境的要求与日俱增,日常使用的公共家具的功能和种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一些已经普及的新的公共设施设备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相应的配套设施也需健全。如共享单车的控制与管理,手机的电量续航问题、景点文化的网络即时讲解与介绍等等,这些问题都可从城市公共家具的设计作为突破口,通过智能化、信息化的城市公共家具的使用,来满足人们新的需求。如共享单车停车棚,带USB 充电口的休息椅,夜晚自动打开灯光的标识牌,青石底座中式风格的共享按摩椅,公共家具上无处不在的可以定位和景点讲解的二维码等设计,从人们的使用需求入手,设计更为人性化的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公共家具。

3.2 水文化元素的应用方式

将“杩槎”与“竹笼”作为主要元素加以变化与提炼,辅以其它与水相关的纹样作为呼应和衬托。具体方式可从以下三点入手。

3.2.1 形态的重组与简化

在公共家具的造型设计上,借用都江堰水文化“杩槎”与“竹笼”的造型,但是具体形态根据公共家具不同的需求加以变化,主要方法有功能置换、形态衍化等方式。造型的置换是现代设计中对于传统元素应用的一种最常用的手法。也就是将传统的造型与现代的公共环境要素的造型进行转换,使传统的造型具有现代公共环境相关构成要素的功能。[3]杩槎和竹笼是用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特殊构筑物,并不具备公共家具相关功能,因此将这两种造型应用于公共环境中也应对其功能进行置换,赋予新的使用功能。其中杩槎的形态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可用于车棚、灯杆、外框等支撑结构。手工编织的竹笼形态可塑性强,可用于如灯箱、灯罩或其它块体样式的结构或部件。形态的衍化也是元素应用必不可少的步骤。因为使用需求的不同,原始的杩槎与竹笼其形态样式与出现在公共家具中的形态必然有所不同。此外处于设计的目的,为了使整套公共家具的形式协调统一具有设计美感和韵律,也必然会对其原始的形态进行一定的设计加工。例如杩槎造型的简化、抽象与组合,式造型更能符合工业化生产的需求,并构成新的美感。通过对石笼造型的衍变,将圆柱形的石笼变化为三棱锥、三棱柱等各种样式以适应新的功能需求。

3.2.2 纹样的提炼

在公共家具的装饰纹样设计上,首先对主要元素杩槎与竹笼的图案与肌理进行提炼。竹笼的竹编纹样具有民间手工工艺特征,可编制成各种图案,形成美感。内部填充的卵石其大小不一富于变化的椭圆轮廓以无序组合的方式形成阵列,进而富有了节奏与韵律,具有图案的美感。这两种元素都可成以平面的形式提炼为装饰纹样,并以合适的材料形成具有独特质感的肌理。此外,可取用传统纹样中各种水纹图案作为装饰图案应用到设计当中,通过水与水文化这种直接和直观的联系,将竹笼与杩槎中提炼的各种设计元素进行串联,既在形式上统一,又体现了以水为依托的特殊地域文化。

3.2.3 材质的模拟与置换

公共家具的材料的选取应首先满足功能的需求,同时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和环境氛围的需要。功能和外观同样重要,二者缺一不可。从外观和质感上来看,竹、木、麻、石是比较理想的材料,和竹笼与杩槎的材料构成一致,能够最真实的反映设计元素的视觉特征,易于人们将公共家具与文化元素建立视觉联系。但是竹、木不耐风化和腐蚀,尤其是粗糙的竹木材料容易产生毛刺,有很大可能对使用者造成伤害。因此,如要既保证耐久性、安全性、适用性等功能要素,又要与环境相融体现文化本色,运用其他材料模拟自然材料是一个有效途径。通过烤漆工艺,将铝合金方管、铝合金圆管、钢制圆管材表面涂装仿木纹纹样,视觉效果几乎与原材料一致。这些材料的物理特性远高于竹、木等材料,加工性能也由于木材,是公共家具设计产品进行现代化生产、大范围推广成为可能。

图1 水文化元素提取与衍化

4 都江堰城市公共家具设计方案示例

4.1 路灯设计

路灯的方案设计有高杆路灯和道路灯两款,外观整体造型都是由杩槎的样式变化而来,借鉴杩槎的三脚架形式,由三个灯杆相互交叉构成主要结构。灯杆的交叉点以下部分为一个三棱锥样式的灯箱,灯杆柱体为仿木纹钢制灯杆,灯箱箱体部分分两层,内层为亚克力灯片,外层为PVC 仿竹编装饰层,模拟竹笼的纹样和肌理。上半部分高矮两款路灯略有差异。高杆路灯灯杆交叉点以上部分有灯箱、灯臂和灯具三部分构成。灯箱和下方形式相同,呈对称样式,两部分等向共同组成杩槎的样式;灯臂以灯杆为支撑,仿木纹的纹理和灯杆组成类似木质建筑结构的样式,三个灯臂和中间主灯杆各连接一大三小共四个灯具。灯具的样式为圆球状,同样模拟竹笼的样式和肌理,有仿竹编纹样的外装饰层和球形灯罩组成。

4.2 垃圾桶设计

垃圾桶的设计同样以杩槎及造型为基础演化而来,形成上下两个相对的三棱锥造型。下半部分为垃圾箱的箱体,上半部分为烟灰缸。根据不同场所需求可由多个单体垃圾箱组合想成带有垃圾分类功能的垃圾箱。

4.3 休息椅设计

休息椅设计由杩槎的正投影形成的等边三角形拉伸缩放成不同大小的三棱柱,形成带有节奏变化的坐凳组合。座面为防腐木,基座为石材,侧面雕刻水纹纹样。座面和基座之间为钢结构支架,表面固定仿竹编纹样装饰层。个别坐凳侧面带有USB充电口以及可提供景点解说和地图定位功能的二维码。

4.4 共享单车车棚设计

共享单车车棚整体造型为缩小版的传统木制凉亭的组合。但凉亭的支撑结构置换为杩槎的三脚架样式。每一个小亭子为一个单元,可根据场地大小由不同数量单元自由组合。

图2 都江堰市城市公共家具设计方案效果图图片说明:

5 结论与期望

都江堰市山青水绿,文化氛围浓郁,优越的文化环境需要有相得益彰的公共环境设计来承载和焕发其人文魅力,并将这种文化的美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欣赏。希望能够以具有都江堰特征的公共家具设计做为纽带,连接生活和文化,不断激活人们对都江堰水文化的记忆,激发人们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并将这宝贵的文化与优美的环境一起,源源不断的传承下去。

猜你喜欢
竹笼都江堰市都江堰
拜水都江堰
都江堰市:社保服务“贴心暖心”
都江堰市: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充分就业
都江堰市:突出“四心” 强化农民工服务保障
四川省都江堰市友爱学校
四川省都江堰市友爱学校
重读《昆虫记》4 竹笼中的“歌唱者”——蝈蝈儿
都江堰2275周年大事记
——
趣味小乐园
李冰与都江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