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真唤啼鸠声住

2020-04-06 03:38李熙斌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枝桠工笔工笔画

李熙斌

观刘德本的工笔花鸟画,如聆听丝竹,清雅之气扑面而来。他笔下的林深枝茂,鸠啾雀唧,或恬淡到极致,或朴拙中见奇崛,枝桠纵横并不芜杂;春日雪融,夏日绿荫,秋林萧索,暖冬暮色,大自然的季节轮回气象,正是画家精神气质的心象,也是一种艺术的真诚。

刘德本(笔名治宏)从事美术较其它画家有其独特的坎坷经历。认识他是在2005年初他由郴州市北湖区农业部门调入北湖区文联工作期间,在区文联工作必须广泛结交区域内的作家、艺术家。刘德本的工作单位是原郴州市(现北湖区)瓷厂,他曾在车间、厂党办等部门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因当时企业不景气,厂改制后他曾一度“下海”到珠三角沿海城市从事装潢业务。他家住宅仅仅60多平方,摆放家具等什物后,几乎没有绘画的空间,他于2001年把厂里分的几个平方的煤棚杂房改造为简陋画室,几个砖头垒的窗户,光线昏暗。初次见到此情此景时,我不禁惊诧:在这种环境下他竟然创作有5年之久!同时也更加钦敬他的坚毅和对美术的执着追求。交谈中得知,他最初是接受家乡临武县画家的熏陶学习工笔花鸟画创作,并通过订阅中国美协主办的《美术》期刊和中国美院、浙江日报社主办的《美术报》自学。

刘德本的绘画以工笔花鸟画为主,山水画、写意花鸟画也有较高造诣。他创作的《春晨》是早期工笔花鸟画代表作。2002年中国美协选送《春晨》赴澳大利亚参展“中澳建交30周年中国画展”。由于作品不时在市、省级举办的重要画展中入选或获奖,他成为郴州市获奖、入选较多的画家。2010年他参加了由北京现代工笔画院在颐和园开办的全国现代工笔画培训班(短期),全国著名工笔画画家王天胜、李魁正、苏百钧、唐秀玲、桑建国等授课,这让他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增长了见识,专业知识上大台阶。几个月学习期间他创作的工笔花鸟画《曦》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首届现代工笔画展”;《春风将至》荣获2011年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国当代工笔画展”优秀奖。特别令人钦佩的是在2013年一年里,他居然先后有4幅工笔花鸟画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国画、工笔画展,因而被人誉为“入选全国工笔画、中国画全国画展的专业户”。短短几年里,共有14幅工笔花鸟画在中国美协主办的各类画展中入选、获奖,因此,他于2018年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在国内画坛,当代工笔画大致分“借古开今”和“纳洋兴中”。“借古开今”是以继承传统特别是宋画的传统工笔画技法,在形式上强调一种古人的气息。“纳洋兴中”是以西方写实绘画的观念与技法来改造工笔画,强调空间与光影,试图产生新的面貌。同时,还有借鉴现代构成、强化肌理制作的尝试,以及引进日本的岩彩等材料上的创新。而中国花鸟画创作的最高境界是情趣美,画花鸟画最难的也在于此。由于要参展,刘德本的系列工笔花鸟画更多的要具有主题性或隐含主题性及与情趣性相结合的雅文化倾向。因为对他而言,参展是他很重要的展现方式,而展览作品须符合视觉冲击力和美学审美等高要求。例如,《晨曲》《秋寒》《林间絮语》等作品能顺利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各类画展,是因为他的工笔画创作不是传统的工笔重彩样式,也不是与西方写实绘画或岩彩画结合,而是选择了工笔淡彩来刻画他追求的淡远、澄明的境界。凡是好画,都必须有一股清气。当然,有的画突出霸气、雄气,有的浑厚、朴茂,有的刚猛、激烈,但都必须有清气作基底,才可以称为高雅的艺术。清代名家笪重光在《画筌》一书中多次提到“以清为法”“山外清光”“色以清而无痕”“点画清真,画法原通于书法,风神超逸,绘心复合于文心,抒高隐之幽情,发书卷之雅韵……”刘德本的这些画作,通过画面的大虚大实,将展厅需要的视觉冲击力与雅文化传统的远、静等美学追求,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他的画法很质朴,画面却显得很清新,他在描绘物象时,巧妙地运用了写实手段,使画面呈现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和情趣,让自己的经验升华为艺术之美。

工笔画自汉帛画、敦煌壁画、两宋院体到当代都有具象的特征,而如今工笔画已无高古、肃穆的气息,笔性已消,看到的是表面上视觉上的东西,几无使人产生联想的空间。刘德本在工笔画的长期实践中,专业上孜孜以求,于工笔花鸟画创作的苦苦探索已有相当的积累。他的作品有其独特性,关键在于他找到了一个好的切入点,能让人从中看到许多工笔画中看不到的东西。他多次入选全国美展的“冬晨系列”“冬晴系列”等工笔花鸟画作品,简洁的画面造型,却展示出丰富而潇洒、静寂又单纯的画境,独具诗意的境界。这些作品中,除底色、斑鸠施淡彩外,很少施以其它颜色,全凭双钩水墨渲染,以流利并具张力的线条,勾桠勒枝,辅以水墨烘染。画中的树主干、枝桠独具个性,技法上摸索总结出以点、染、皴為主。他以笔墨的浓淡干湿,勾勒塑造树之立体结构,将树画得饱满有力、虬曲多变;以笔法跟随,适应树的形体演化,烘托其经风雨历练、枝桠枝条纵横之象。刘德本用笔使墨既泼悍又内敛,形成挤压感,挤出树干如铜铸铁造般感觉,挺拔昂扬、坚实有力;而枝桠曼舞,密密匝匝成荫,不无轻柔感,飘逸律动,一轻一重,亦挺亦柔,形成强烈对比,凸显视觉美感。春山秋林、主干枝桠、山禽飞鸟,这些作品构图开合得体,严谨精美,不论是飘逸凝重还是栩栩如生,都把握恰当、神情并茂。作品画里有情,画外有画,情景交融,把工笔花鸟画画出神来了,画出情来了。作品既秉承了中国工笔花鸟画的传统精神,又形成了自己的个人风貌,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春风将至》是刘德本于2011年荣获“中国当代花鸟画展”优秀奖的作品,画面具有现代工笔画的探索特点,只施淡彩以底色,以水墨渲染为主,见不到传统意义上的工笔画的富贵气。他讲究构图,巧妙多变,善于立意,意境翻新;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能及时地捕捉生活中的感受。譬如,他能抓住树林中斑鸠的生动姿态,苍劲的树主干,虬劲的枝桠、枝条,晨曦和雾霭,将它们付诸笔端。刘德本的笔墨功夫深厚,线条老辣娴熟。画作中的点、线、面都不是做出来的,是真正的笔墨功夫。运笔时而轻重缓急,时而偏正曲直,时而中锋侧锋,时而枯湿相杂。笔锋的点、勾、皴、斫、擦调动灵活多变,运用自如,在墨色的塑造与烘染下,画面在严谨的法度中,透出清雅秀润之美。整体看,又不拘于一桠一枝,斑鸠栖枝于不同树主干上,脚爪勾于枝条间前后顾盼,呢喃私语,风姿绰约。树林中似乎有一股较强的山风在穿越和呼呼回响,横生穿插的枝桠、枝条在山风拂动下,上下左右摇晃,晨曦中雾霭自由流动飘荡。画中的树枝长与短、大与小、横与竖的线条有机结合,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繁复稠密,舒展潇洒,动静相宜,神与趣迥然于律动之中,清逸之气扑面而来,而点睛之处,则细笔勾勒不厌其烦,从而让整体画面收放有度、轻重并存,并始终能让笔画的独特性放到一定的高度来变化。这些脱俗的诗意盎然的意境,让我体会到刘德本崇尚跌宕又内省宁静的理想追求,感受到他以水墨刻画入微、斑斓而细腻丰富的情感,既看到了他对宋元工笔画的传承,又能感觉到当代生活赋予他的激情与生活积淀,以及他对笔墨极具个性的理解和对现代工笔花鸟画的有益探索。这幅工笔花鸟画融入了画家的才情、阅历和对生命的理解与认识,最终让观者在亦真亦幻里品味其亦趣亦乐的心境。

猜你喜欢
枝桠工笔工笔画
工笔国画一夏荷,牡丹
工笔花鸟画
2020年首届广西工笔画作品展作品选登
李文慧作品
李花
首届“工笔新经典”全国名家邀请展作品选登
程真峰的诗
陈孟昕工笔画作品
让梨
吴绪经工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