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高中语文的学科优势推动德育课程教学

2020-04-06 21:48张曼曼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18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高中语文

张曼曼

摘要:语文学科是高中阶段必修的基础学科,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如何利用高中语文的学科特点推动德育课程的建立与教学,已成为教师关注与深思的问题。传统的教育理念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新模式,在新课改理念下,研发新的教学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是当务之急。笔者结合自身数年的教学实践,将语文学科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总结出如下策略方针。

关键词:高中语文;德育教育;学科优势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9-0035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教学中开始着重于对学生德育素养的教育。目前,教师也开始将德育素养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希望能够通过学科教学更好地贯彻实施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不单单只是传授给学生多少文化知识的过程,更是让语文教育走入学生内心的过程,立德育人也是新时代语文教学的根本性目标。

一、以课堂教学活动为平台,发掘传统文化的德育精髓

从古至今,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壮大,传统文化宝库一直被丰富着,泽被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语文课堂作为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和阵地,其发挥着巨大的教化功能。我们要依靠课本知识和课堂学习,通过开展一些课堂活动来推进德育工作。传统文化学习是需要学生不断去感受和了解的,通过自身的体会和感受,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并且主動将传统文化的优良品质融入到自己的品行素质当中。因此,教师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组织一些活动,发动学生参与体会,使学生能够真正在实践中浸润传统文化德育精髓。

例如,在教授辛弃疾《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时,在课前的十分钟,笔者让每位学生都准备了南宋时期的抗金小故事,并在课前将这些故事分享给其他同学。然后引导学生体会这首“壮词”中始终洋溢着的爱国激情。赏析完此文后,笔者还组织了一个小型的古诗文朗读比赛,学生搜集并朗诵了陆游、岳飞、文天祥等人的诗篇,通过古诗文的朗读,真正了解古诗词背后的意义,并积极掌握古诗词想要传达给人们的美好的德育情感。组织日常传统文化德育活动,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知识,掌握中国传统文化,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课内外生活,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德行教化力量。

二、发挥语文教材功能,促进语文德育渗透

语文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其中的功能妙不可言。为了培养学生的德育思维意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语文教材略读、精读、研读,层层推进,这样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的目标就得以达成。学生反复阅读文章,在阅读中能够活跃思想,挖掘文本的内蕴价值,拓展德育思维力,同时在总结练习中升华教学效果。在完成基本阅读技能的教学后,教师还可让学生进行一些“拔高性”的练习,以促使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例如,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阐述了对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虽然这篇杂文写于二十世纪30年代,但在今天读来依然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充满了科学价值和革命精神。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从而使学生可以准确把握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学会批判继承文化遗产,提高自己的眼界,充实自己的勇气,从而逐步提升学生勇于追求真理和坚守心中理想的德育品质,完成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无形中学生的语文水平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增强了思辨能力,拓展了心胸和见识。

三、整合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德育校本课程

在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中,不少学校在资源配置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他们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德育规范学生品行,浸润学生心灵,校本课程因其独特的魅力,很受中学教师和学生的喜爱。为了落实“提升品质、全面育人”的德育指导思想,本学期笔者以课题研究为依托,组织德育课程备课组,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以及我们学校长期践行的“养成教育”等主题,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的打磨、展示及延伸,将语文课程素材拆分、提取、重组,按照不同的专题分类整合成德育课程资源,开发出可操作的特色校本课程,以将学校德育教育落到实处。

例如,在教授高中语文必修1《大堰河——我的保姆》时,笔者先带领学生重点感受了诗人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然后以这首诗歌为中心,选入另外两篇文章——《祝福》(鲁迅)和《为奴隶的母亲》(柔石),这三篇文章虽然体裁不同,但都深入描写了旧社会底层劳动妇女的生存状况,笔者重组了教材,以“奴隶的悲剧根源”为纲目自选自编,做了一个专题德育教学。通过这样的专题教学,学生充分了解了旧社会底层劳动妇女充满血泪的悲苦命运,从而深思封建社会经济剥削、阶级压迫、精神奴役的残酷和封建道德的虚伪和堕落。学生饱含真挚的同情,又不乏严峻的批判。以此为例,笔者做了若干专题,自己编了一套德育教材,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应用,要有资源开发意识,利用语文教材现有的丰富资源进行德育教学,为学生积极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积极搭建德育学习的平台,进行智慧选择与心灵课堂的洗礼教育,从而推动德育工作,使语文德育课堂显和悦之色,蕴和畅之气,呈和美之境。关注学生的成长状态,做真实的德育,使全体师生从细微之处获得大意蕴。

参考文献:

[1]欧阳琦云.以文之道润物无声——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强化德育渗透问题的再思考[J].语文知识,2016(21):45-46.

[2]杨海丽.文以载道寓德于文——德育在高中语文中的生成[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4(8):117-118.

(作者单位: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第一中学236700)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高中语文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方法的研究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