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及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0-04-06 22:13温承志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18期
关键词:实际生活问题教学法高中物理教学

温承志

摘要:物理知识与我们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在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我们深入探讨问题。在教学中将问题教学法应用其中,能够通过设置富有趣味性、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使问题系统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物理知识框架,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自主探讨物理知识。以下是笔者对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探讨。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高中物理教学;实际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9-0055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改变,教师力求应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质量,以求促进教学效果。物理知识的学习究其本质就是一个问题探讨的过程,如何能够将问题教学法有效应用于高中物理课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做了以下详细探讨和分析。

一、贴近生活实际,设置课堂问题

从根本上讲,一切科学理论学习的核心在于不断寻求疑惑,然后深入探索总结并寻求答案,在高中物理学科的理论学习中亦是如此。物理课堂上,教师需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在面对特定问题时应要求学生提出疑问,寻求题干中给出的已知点并深入思考,結合课堂学习内容寻求答案。因此,在应用问题教学法时,设置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且贴近学生实际生活,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能够从生活化的角度结合晦涩难懂的抽象化知识,尽可能地消除学生在面对难题时内心产生的抗拒及畏难心理。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二定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二人同时拉动重物和分别拉动重物”的案例向学生提问:“重物在两人同时拉动或者两人分别拉动的情况下,前者还是后者能发生明显移动?拉动重物时产生的拉力是相同还是相反?“是前者能够拉动重物还是后者能够拉动重物?”。此时,学生理所当然地会认为“两人合力拉动重物时,重物发生明显移动的可能性更大。”之后由教师再次提出疑问:“事实究竟如何呢?今天要讲的牛顿第二定律能够解答我们的疑惑。”以贴近生活的实例引入课堂,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进而有针对性地听讲。此种情况下,学生具备更高的专注度及课堂参与度,能够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通过这样一个贴近生活情境的问题,不仅能够纠正学生思想上、认知上的错误,还能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

二、设置趣味问题,提高学习兴趣

作为一项具备较高理论性以及逻辑性的学科,物理学科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推理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其中涉及到的很多公式、概念及物理定义,使得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过于学术和枯燥。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打好基础,也没有强烈的兴趣学习物理,在生活中也没有意识到物理课程的重要性。长此以往,部分学习及吸收能力较差的学生就沦为特困生。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用问题教学法,就是为了通过设置问题作为动力,促使学生具备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选修一1.1“热力学”课程的学习中,可以由教师询问学生:“为什么冬天的夜里,在晴朗无风的天气更容易结霜?”之后学生可以根据学习到的知识回答:“在冬天的夜里,如果天气晴朗无风,那么地面就会向空中散发热量,导致空气层上暖下凉。在空中没有云的情况下,地面上像半空中散发的热量距离更远,散发的热量也更多,地面严重丧失热量,如果地面温度等于或是低于零时,临近地面的水汽就会凝结成为霜。而如果夜里具有较强风力,就会扰动地面上的空气,使热量相互传递。此种情况下地面温度不容易等于或低于0,即使低于0,也会由于较强的风力作用使冷空气无法聚集,没有办法充分冷却形成霜。”应用极具趣味性的物理知识作为引子,使学生对于蒸发、凝结以及热对流、热传导等物理知识产生兴趣,也能够以此作为基础延伸开来,联系生活中遇到的其他物理知识进行拓展,从而使其对于之后的物理学习更感兴趣。

三、使问题系统化,构建知识框架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不仅需要利用宝贵的40分钟课堂时间,还需要合理利用课外时间。要求每一个学习小组的一名学生在课前5~10分钟之内,将其在上一节课后习题及练习中遇到的有一定难度并且需要应用系统化物理知识的习题,组织语言在课堂上讲解。这样能够充分展示出这名学生优秀的物理逻辑,也能促进全班学生深入理解问题中涉及到的知识点与所应用公式之间的潜在联系,经过严密的推理及逻辑运算之后得出最终答案。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中经典的“斜面运动”问题时,教师可以给定问题:“在倾斜30°的斜面高处设置一个固定挡板,以弹簧连接到斜面的小木块上。现在斜面上的小木块处于平衡状态,如果以力f向上推动小木块至0.5m之后释放,那么在斜面足够长的情况下,小木块再次平衡时,全过程产生的热量为多少?”。之后要求学生学习该习题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为关于力的平衡、动能转化、功能转化以及弹性势能等多个知识点,使学生构建起完整的知识架构。之后再询问学生:“以上涉及到的知识点中各个物理量之间的有机联系如何?”,结合学生回答筛选概念公式,深入分析或者直接套用物理模板解决此类问题。通过由学生轮流上台讲解此类问题,能够更详细地探讨位置与弹力的关系、摩擦热能及转化动能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有序地组织语言。经过严谨推理之后,学生更为深入地认识了物理概念及知识点,从而构建更为完整的知识结构。

综上所述,教师可结合贴近生活实际设置课堂问题、使问题系统化构建知识框架、设置趣味问题提高学习兴趣等策略,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郭继龙.浅谈“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师版),2019(5):85.

[2]任永明.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C]//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一),2019.

[3]杨继平.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教师版),2019(3):78.

(作者单位:浙江省平阳县第二中学325400)

猜你喜欢
实际生活问题教学法高中物理教学
电气工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基于卓越电气工程师培养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改革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
高考新政策下高中物理教学高效课堂初探
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浅析数学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体现
数学概率统计在实际生活重要领域的应用
多媒体课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