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学兼长 神融笔畅

2020-04-06 03:43魏开功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书画家楷书人物画

魏开功

书画家沈一丹

沈一丹,女,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2009年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师从杜大恺先生攻读艺术硕士。现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专职创作员,第六届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妇女工作委员会委员。

沈一丹生于中国书画之乡——福建诏安,自幼习书,尤以行楷见长。1986年成为福建省书协最年轻会员。1993年全军书法大赛中,凭借小楷作品获得一等奖。2005年获中央电视台、书协主办的全国书法电视大奖赛惟一楷书金奖。

受邀参与书画频道“一日一书”教学节目以及上巳雅集等创作活动;受邀担任厦门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开设艺术讲座;曾作为代表赴台湾进行书法交流活动。2013年中国书协出版全国著名女书法家作品集系列丛书有其专辑。

沈一丹成名较早,但我知道她是15年前的事,那时,《书法报》刊发了她两个版的书法专题,30岁出头的她,身着海军服,风华正茂,飒爽英姿,字写得端庄秀逸,韵味十足,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在北京相识了。这些年来,我们过往甚密。我常读她的书法,读她的画,为有这样一位优秀的军旅书画家和友人而骄傲而自豪。

2014年春,她画了一幅《水仙图》,落款题了一首《咏水仙花》:不与梅花互比夸,红尘几许洗铅华。玉台金盏玲珑意,散发清香百姓家。水仙花洗尽铅华,高洁清芬,但不與梅花争奇夺艳,百般玲珑之意,在百姓家中散发着自己的清香。这首诗诗意浓郁,有意境,仿佛是自己的写照。题款的字工稳中寓秀逸,沉实中含劲朗,与芬芳清新、素洁幽雅的水仙花,相映成趣,洋溢着浓郁的审美情趣,凸显出超凡脱俗的内在心境,是一幅诗书画合一的佳作。

当下,善书善画者众多,但书画兼善且相合者并不多。有的画家技压群芳,画本身确有意境,但题款的字不忍目视,字画相乖。有的书家字写得很有功夫和韵味,却不善画画。也有的书画皆善,但书画不合,书不能为画增色,字画失谐。沈一丹属书画皆善且能相合者。在历史的长河中,善书画者,代不乏人,但女书画家却寥落晨星。改革开放以来,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复兴,女书画家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但能像沈一丹这样能书善画且书与画相合的女书画家的确是凤毛麟角。在军旅书画家中,她是唯一一位“两栖”会员(中国书协会员、中国美协会员)且卓有建树的女书画家。

诏安,地处福建南端、闽粤交界处,钟灵毓秀,文化底蕴丰厚,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一批令人瞩目的文人雅士。诏安书画,始自唐代,后来历朝历代,书画名家辈出。清末民国时期,诏安书画家达80多位。马兆麟等书画家,大胆吸收海派之长,使诏安书画在传统的基础上呈现出新的风貌。新中国成立后,诏安相继出现林林、沈福文、沈柔坚、林仰峥、韩柯、沈锡纯、沈耀初、许海钦等驰名中外的书画家,以及在艺术上颇有建树的一批中青年书画家。一个人的成长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生于70年代的沈一丹,得天地之灵气,6岁时在写字方面就显现出过人的天赋。在沈吉文老师的提携下,她13岁便以一手漂亮的楷书在省内各级各类的书法比赛中频频折得金奖桂冠。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漳州军分区负责征兵的领导在县人武部看到了一幅字,问是什么名家写的,人武部的领导告诉他是一个十六七岁的俊俏姑娘写的。征兵的领导仿佛伯乐相中了千里马,执意特招沈一丹入伍,从此,圆了她儿时的海军梦。特招入伍后,参加全军书法比赛,她又一举夺冠,那年她18岁。由于她聪慧、勤奋、执着,后来考入了解放军艺术学院。到艺术院校深造,她接触到了很多京城的名家大家,不仅进一步提升了书法水平,也展露了她在绘画方面的才情和潜能。23岁,她参加中国书协主办的展览后,成了中国书协最年轻的会员之一。

这,温暖了她的花季,灿烂了她的岁月。

学习书法,需要有聪资慧颖的领悟力、正确的学习方法、耐得住寂寞的品性和坚毅执着的精神,否则,会半途而废,虚掷时光。吴丈蜀先生常说:“不是学书的料,趁早改行。”所谓的“料”,就是要有悟性。沈一丹青少年时书法能频频夺冠,说明她的天赋和悟性卓尔不群。她学书是从“二王”楷书开始的,获奖的作品大多也是楷书,她信奉“不会站,哪会走,不会走,哪会跑”这条原则,因为没有扎实的楷书基本功,书法的线条是立不起来的,不会入木三分,不会有质量感的。研习楷书后,对行书她也下了很深的功夫。当然,书途的选择这与老师的正确引导密不可分。有的人写了一辈子的字,总是写不出来,一旦丢掉了经典碑帖,写出来的还是还原成了自我最初的面目,既入不了古,也出不了古,这就是一个学书的方法问题。沈一丹在书途的选择上,迈出的脚步是坚实的稳健的,从不趋炎附势,随波逐流。人做事,除了天赋和悟性外,勤奋执着是成功的保证和基石。沈一丹青少年时,每天都沉浸在点画线条的锤炼和享受之中;成家有小孩后,“三重”角色打破了往日生活的宁静,除了做家务,常常是把小孩安顿好后,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开始笔耕砚田;现在的她,从不看电视,小时候养成的听收音机的习惯一直在延续,因为她认为听收音机既可关注时事,享受优美音乐,更重要的是可边听边写字画画,让时间在艺术的创作中流淌。同时,她也不参加无聊的应酬,把点点滴滴的时间用来读书、写字和画画上,在纷繁和浮躁的尘世中,始终保持一份宁静的艺术之心。这正是所谓“板凳要坐十年冷”,寂寞成就天才。沈一丹坚毅执着的精神和耐得住寂寞的品性在她的人生中书写得淋漓尽致。

书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丰富性展露,反映出人的功夫、修养、品格和才情,等等,即所谓“书如其人”。沈一丹不仅擅长楷书,也工行书。她的书法借古开今,自成风格,她亦成为当今中国书坛女书法家中的翘楚。

工稳中寓俊逸。对于小楷,沈一丹最初是从临习钟繇的《宣示表》《荐季直表》,王羲之的《乐毅论》,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开始的,后又致力于褚遂良的《摹王羲之乐毅论》、文征明的《琴赋》的临习。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字之秀劲圆润,行世小楷无出其右”(清杨宾《铁函斋书号》)。文征明的《琴赋》可谓一笔不苟,字字精爽,细腻而不纤弱,秀美却无散漫之处,法度严谨又绝不呆板,令人叹为观止。从沈一丹小楷风格上看,她应对此两帖用功尤勤,深得其韵,既工稳又俊逸,既秀美又劲健。在整饬的书写中融入自己的性情,迹化成自己独特的书风,是需要娴熟的笔墨功夫的。小楷要写出自己的面貌,非通灵感物不可成就自我。在这点上,沈一丹较好地完成了自己楷书语言的建构和表达。

厚实中寓质朴。楷书不仅要灵动劲健,还要写得厚实质朴,就得再深入到魏碑和墓志中去。沈一丹资学兼长,她又把触角伸到了墓志书法,于是,她对《张黑女墓志》《董美人墓志》情有独钟,无间临池之志,似有钟繇“入抱犊山十年,木石尽黑”之精神。因此,无论是她的楷书还是行书,都精美遒古、峻宕朴茂、颇带质拙、自然高雅。

缘情守道,神融笔畅。“写字即写志,书法即抒发”,写字如同写诗一样,要缘情起兴。只有“我要写字”时,才能在熟稔驾驭技法、守道的基础上,纵情挥洒。沈一丹往往都是在“五合”交臻的状况下完成创作的,不随意应付而为,因此,她的书法给人以心手相应、神融笔畅、一任自然的审美享受。

熟而不俗。熟是指书者技法精湛,点画、结体均符合书法美学规则,毫不含糊。熟的最高境界是熟能生巧。书者技法上达到娴熟后,就能自由地书写,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实际上,巧含有求新求变的过程。熟固然生“巧”,但熟还能生“俗”,甚至还能生“死”。书法创作最怕的就是俗。宋代书法家黄庭坚说自己学书“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所以他言:“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明项穆《书法雅言·取舍》云:“书有三戒:初学分布,戒不均与欹;继知规矩,戒不活与滞;终能纯熟,戒狂怪与俗。”沈一丹由楷而行,在研习王羲之、米芾、苏轼、王铎的行书基础上,尤其融入了《张黑女墓志》的厚重古朴,因而她的行书碑底帖面,既凝重朴茂又圆淳萧散,能让人感受到在情感的驱使下一种风轻云淡和不染俗尘。同时又具性情温和、内秀雅韵之性格,于清灵秀逸中透出军人的稳健与爽劲,毫无时人造作、浮躁之气。沈鹏先生说沈一丹:“楷书已有了一段不短的创作期,有的作品表现为行楷,或进而写行书。可喜的是她虽‘熟而不‘俗,这种状态继续下去,多读书,增长阅历,必有大成。”

沈一丹不仅在书法上独树一帜,有自己的面目,在中国画方面也是苦心经营,造诣颇深。

1987年,沈一丹入伍后,凭着一股执着的精神考入了解放军艺术学院,开启了她中国画学习的旅程。她从小喜欢写写画画,加上扎实的书法根底,对中国画线条的锤炼、客观对象的赋形有了很强的领悟力。2008年,她又考入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攻读美术专业硕士,师从胡勃、杜大恺等诸位大家。专业的训练、敏锐的观察力和聪颖好学,使沈一丹在绘画上逐渐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2004年7月,沈一丹获得由中国美协和中央电视台主办的首届电视中国画大赛银奖,同年获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第二届人物画展优秀奖,近几年也常有作品入展中国美协主办的展览。

在中国画人物画题材的挖掘上,她承担着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地以一个女兵的视角,展现军营女军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朝气蓬勃的精神世界,如女战士、女军医、部队中的女科学家等。创作的《迷彩人生》《同窗》《童心情最真》《知己知彼》等作品正如杜大恺所说的“既洋溢着浓郁的军营生活气息,又不乏抒情浪漫的情愫。画面的唯美追求与细腻笔法与人物内在的刚毅与激情相映成趣,给人清新、灵动的艺术享受”。这是沈一丹中国画人物画的主要特点之一。

军人的内心世界与赋予了情感的创作主体相通相应,沈一丹以其熟练的艺术语言、写实主义的手法和有质量感的书法线条,把军人的丰富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这与她学院派的专业训练有着重要的关系。画中国画人物画并非易事,看似容易却艰辛,需要有笔墨语言的淬炼,否则“笔墨等于零”的中国画不可能有高的意境。著名画家李乃蔚说:“画中国画人物画难就难在画手指脚趾。因此,看一幅人物画好不好,就看手指脚趾画得好不好。”当然,技巧并非如此而已,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位置的营构等也至关重要。《迷彩人生》《花样年华》《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冯理达》等等是沈一丹重要的中国画人物画作品。通观其人物画,我信然。

书画同源,以书入画,书法的用笔及布白在沈一丹的中国画人物画中运用得恰到好处,线条所显现出的精神和布白经营所彰显的匠心,不同于一般只耽于无书法功力的画家,展露出沈一丹精准驾驭中国画语言的能力。此其三。

沈一丹的工笔画也颇见功夫。她在花鸟、山水上也勤下苦功,这类作品亦饶有情致。前面提到的《水仙圖》以及《秋趣》《一夜春风》《我独爱莲》《误入藕花深处》等花鸟画作品即如此。她所表现的客观物象,通过水墨的晕染,画面清新,透出传统文人画的精神,也折射出她的温文尔雅和内心的宁静。

这是我对沈一丹中国画的一点肤浅认识。

沈一丹的书法也好,国画也罢,总的来说,通过30多年的磨砺,她在军旅书画家中已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风和画风,成为了当今女书画家中的一名代表性人物。假以时日,她再进一步“广之以圣哲之学”,成为一代名家大家指日可待。故而,沈一丹自己说:“艺术之路还很长,我愿为之执著地跋涉!”

猜你喜欢
书画家楷书人物画
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楷书的教与学
何家英人物画的愁绪之美
《兰亭序》对初唐楷书风格构造的影响
王绪阳孙中山人物画作品选
韩伍古代人物画选
楷书
辟雍雅集·“大美寻源——当代优秀书画家作品展”选登
书画家娄师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