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绘画技法,雕琢人物形象

2020-04-06 22:30严春青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18期
关键词:细节描写人物描写人物形象

严春青

摘要:人物是小说六要素中的核心,通过人物描写,可以实现抒情明志、推动情节等多种作用。由此可见,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对写好文章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综合多篇经典文学作品,就能发现精彩人物塑造中的共同点,人物塑造具体可归纳为三点。善于抓住细节,侧面凸显人物特征;赋予人物有别于其他角色的鲜明特点,以画龙点睛;举出生动案例以使人物有血有肉,更加丰满。这三点与绘画技法中的工笔、高光、取色一一对应、十分相似。本文通过对绘画技法的借鉴分析了具体的文本案例,从而更好地实现提升人物描写能力的目的,从而促进中小学语文写作的进步。

关键词:人物形象;绘画技法;人物描写;细节描写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9-0096

人物描写是写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有时,人物的话语是作者抒情明志的传声筒,人物的视角是作者观察世情的天窗,借人物之口之眼,往往能表达出作者的观点动向。有时,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结局,能够呈现出作者对善恶是非的理想化追求,人物的嗔痴喜怒、行為动作,往往对故事的整体走向、情节回转起着决定性作用。

然而,在现实写作中,成功的人物描写并非易事。人物描写特别容易陷入脸谱化、表面化等误区,善恶好坏泾渭分明,缺少人物个人的挣扎和作品的深度,或是流于浅薄的性格外貌,和多数同类题材作文大面积雷同,缺乏令读者耳目一新、印象深刻的记忆点。所以,如何避免写出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复制粘贴式机器人物,如何塑造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是所有小学语文教师都需要思考的命题。本文借鉴了绘画的相关技法,从三个角度为“如何让人物活起来”提供一些思考和想法。

一、工笔细描,直至秋毫

人物描写,首先要丰富细节描写。1.细节体现在细微之处的动作描写上。芥川龙之介曾经在文章中写道:斯特林堡的《编剧法》中,有一个人物形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年轻的时候,有人讲起海伯格夫人——大概出自巴黎——的手帕的故事。说她虽然面带笑容,而手却将手帕撕成两半,即所谓双重演技。我们现在称之为‘做派。”在此处,藏在桌下的被撕碎的手帕就是人物描写中的细节描写。此处细节撕开的不仅是手帕,更是藏在夫人笑脸面具下的悲伤或愤怒。这样的写作,在某些场景之中,相较于运用“大声哭泣”“皱紧眉头”“放声怒吼”等一目了然的词汇进行直接描写,更能够体现人物情绪的层次感。2.细节也可以体现在或丰或简的语言描写上。在鲁迅先生的《祝福》中,“她坦然地去拿酒杯和筷子。‘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地站着。”四嫂条件反射一句“放着”的细节,背后折射的是封建社会背景的局限下无法摆脱的世人偏见,无论祥林嫂做出怎样的努力,这句“放下罢”却是压死祥林嫂的“最后一根稻草”,轻飘飘的话语具有沉甸甸的分量,且轻且重。

二、高光提亮,画龙点睛

鲁迅先生曾说过:“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外貌,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如果将细节比作发丝——细微之处却能够以小见大,那么鲜明的特点就是眼睛,虽然只有炯炯一点,却能够照亮全局全篇。

人物往往多面无限,但文章字数有限。在描写时,我们需要抓住核心,剖开人物最本质的特征,把人物重要一面直观明朗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以沈从文的《边城》中对翠翠的描写为例:“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黑黑的肤色、清亮的眼睛、天真活泼如小兽——几笔勾勒,生于自然、活泼爽朗的山野少女的形象便跃然纸上。翠翠固然还有许多其他的个性,比如懂事孝顺、善唱山歌等,但是作为《边城》的主人公,她最鲜明的特征——即天真自然,是淳朴的边城的化身。

抓住人物特色,对凸显作品主旨同样有利。当提及“月光刺猹、雪地捕鸟”时,我们都能想到项带银项圈的少年闰土,那是何等聪敏可爱。可是,越是如此就越让读者感到被礼教束缚、懦弱无趣的中年闰土的可悲。在写作时,要紧紧抓住人物最亮眼的特色,辅助达成凸显主旨的目的。

三、精准取色,言之有物

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我们往往要选取典型事例。在写作中,尤其要挑选具有代表性、符合情理的事例,且在选取事例时,笔者主张要兼具“凡”与“不凡”,“凡”指以小见大,不虚张声势编造假大空的事例,而是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如此更能增强文章实感、引发情感共鸣。“不凡”指事例虽小,却不能流于俗套,需要有闪光点,能够反映深刻意义。

朱自清笔下父亲的矮胖、穿着黑马褂的《背影》成为文学史上令人泪目的风景线,也是经典的父亲形象之一。在文章中,朱自清主要写了一件事情,父亲翻过月台为“我”买橘子。父子离别之际,父亲和儿子万般叮咛身体、买水果吃食,琐碎的小事说了一遍又一遍,是再普通不过的小事,每个孩子都曾有过相似的经历。然而,本就矮胖、不善运动的父亲艰难地翻过月台却只为买一袋橘子,动作具有独特性、事件具有矛盾性、画面具有冲击力。在“凡”与“不凡”的交织中,让人立刻就能感受到朴素而深沉的父爱,看见一位平凡而爱子情深的父亲。

当下,部分学生作文存在事例空洞、言之无物的问题,在描写关系亲密的家人时,往往容易流于表面。以对家人的描写为例,可以细心观察生活,找寻生活中具有独属于自己家庭特色的精彩瞬间,抓住父母亲人,不必拘泥于经典事例、受缚于传统形象、在写父母长辈时强行制造感人的氛围,而要大胆创新,结合真实的生活,抓住生活的不同场景,塑造多样灵活的人物形象。

总之,学生时代的作文,我们虽然不需要做到如此这般程度,但是,在有限的篇幅和思考时间内,我们仍然可以做到尽可能地工笔完善细节、高光点亮特色、选取典型事例,让躺着的人物站起来、活起来。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铁路小学338000)

猜你喜欢
细节描写人物描写人物形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怎样构思人物描写类文章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人物描写
论长篇小说《足迹》中的人物形象的肖像描写
运用细节描写 点亮生活作文
于细节处绽放光彩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于细节处绽放光彩
浅谈语文课本中不同的人物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