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2020-04-07 10:28赵宝鑫
陕西林业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树龄古树名安康市

赵宝鑫,荣 海

(1.安康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2.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陕西 安康 725000)

古树是指树龄在一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珍贵稀有树木或者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学研究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树木[1]。古树名木是大自然和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是悠久历史与文化的承载,记录着以百年为尺度的气候变化,具有较高的景观价值、文化价值、科研价值。安康市地处秦巴山区,区域植物具有明显的南北过渡特点,古树资源保存完好,人文历史厚重,安康市保留着大量的上至汉唐,下至明清古树名木。本文根据2015-2016年期间全市开展的古树名木普查工作成果,分析了安康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指出了保护工作存在问题,提出古树名木的基本保护建议和措施,为安康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北临秦岭主脊与西安、商洛市接壤,南依大巴山北坡与四川省、重庆市为邻,全市下辖10个县(区)辖区,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湿润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达1 050 mm;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自西向东穿境而过,形成了“北靠秦岭,南依巴山,汉水横贯东西”的基本地形,境内以山地居多[2],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92.5%,河流密布、地形复杂,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区域内植物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广泛分布着大量的古树资源,多散生于宅旁、路旁、地旁,部分村名、地名因古树而命名,古树名木逐步成为当地特有的人文景观和生态名片。

2 调查方法

在查阅历史资料为基础,采用实地调查与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市10县区139个镇办现存古树名木进行每木调查和记录。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树种、位置、树龄、树高、胸径、冠幅、立地条件、权属、生长状况、树木特殊情况描述以及文献史料等。根据文献、史料、传说以及走访等形式相结合来确定古树树龄,用皮尺和测高器测定树高、胸径、冠幅等指标,实地观察和调查生长势、立地条件及土壤类型等情况。

3 结果和分析

3.1 树种及数量

经调查和初步统计,安康市共有古树1 902株,其中古树单株1 316株,古树群28处共586株。全市古树单株隶属于78科114属133种[3],其中,株数最多为黄连木218株,占16.55%;其次是木犀106株,占8.05%;栓皮栎109株,占8.28%;皂荚84株,占6.38%;银杏61株,占4.64%。这五种古树占44%,古树群中主要代表的树种有枫杨、银杏、木犀(表1)。

表1 安康市古树名木主要树种数量统计表

3.2 树龄结构

按照《陕西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古树实行分级保护[1],树龄在一千年以上的古树,实施特级保护;树龄在五百年以上不足一千年的古树,实施一级保护;树龄在三百年以上不足五百年的古树,实施二级保护;树龄在一百年以上不足三百年的古树,实施三级保护。安康市1 316株古树单株中,特级保护29株(占2%),一级古树452株(占45%),二级古树251株(占34%),三级古树584株(占19%)。一级和二级古树占比79%。

3.3 区域分布

按照分布所属行政区域来划分,在全市139个镇办中有119个镇办有古树和大树分布。古树单株主要集中分布于平利县、旬阳县,两县合计占全市古树单株总数量的44.68%,宁陕县分布的古树单株数量最少,仅占4.33%;古树群主要集中于岚皋、石泉、镇坪县。

此外,按远郊野外、乡村街道、城区、历史文化街区、风景名胜古迹区等5个生长场所分析,远郊野外古树名木分布数量最多,达74%以上,各生长场所区域分布数量从大到小排列为远郊野外>乡村街道>城区>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街(图1)。远郊野外和乡村街道是全市古树名木分布的两大重点区域,在各生长场所分布数量上存在较大差异,在城市人口较密集和开发干扰较严重区域分布较少;而在占地面积较大、人口较少的远郊山区则分布较多。

图1 安康市单株古树名木分布

3.4 生境与长势

从安康市1 316株古树单株生境分布来分析,主要分布于宅旁、路旁、地旁、寺院、风景区、水域旁等,以路旁、地旁中分布居多,其次为宅旁和水域旁。在调查中发现,大树作为古树的后备资源,现主要分布于不影响交通和农业生产的区域,说明现有分布区域与人类活动频度和范围有着密切的联系[4]。同时,乡村普遍延续着在宅旁植树或保留原有大树的习惯,将其纳入乡风乡俗、家规家训,世代自觉保护树木,这些树木经过长期保留成为古树。

从全市古树长势来看,由于古树树龄偏大且常单株散生,光照和营养相对集中,高生长不明显。生长环境良好有1 244株,占总株数的94.53%,衰弱株、濒危株、死亡株共计72株,占总株数5.47%。生长较差的古树表现为植株枯梢多,病虫害严重,树体残缺、腐朽及树身出现空洞,濒死的古树表现为主干大部分枯死、空干、根腐,少量枝条存活。同时,古树中常有松萝、槲寄生、吊石苣苔等植物分布。

3.5 结构特征

安康市古树名木树高集中在10~20 m,占古树名木总数量的65.96%,平均树高18.11 m;冠幅集中在10~20 m,占古树名木总数量的58.36% ,平均冠幅12.64 m;胸径集中在0~50 cm,占古树名木总数量的85.87%,平均胸径为 36.17 cm。

图2 安康市古树名木胸径、树高、冠幅分级结构图

4 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

4.1 基本情况

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广泛传播和人民生态意识的逐步增强,近年来安康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关注度和保护工作得到了有效提升,所有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都落实了责任人,实行了挂牌保护,保护率达到了100%,社会关注度和古树名木保护的积极性显著提高。

4.2 存在问题

4.2.1 古树名木普查欠缺 由于部门重视程度不够、古树分布分散,保护和抢救基层部门林业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植物分类、植物保护等技术不足,加之各县区重视程度不一,古树名木普查遗漏、树种鉴定错误等问题屡有发生,古树保护技术措施不尽完善、适当。

4.2.2 保护工作缺少保障 一是缺少技术支撑。市、县均没有古树名木保护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管护、复壮、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缺乏技术支撑。二是缺少专职机构。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职能被划分在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但市、县绿化办挂在生态修复科,乡镇在机构改革中林业站被撤销,均为兼职。三是缺少专项资金。随着市民生态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会及时向林业部门反馈古树名木存在倾倒、病虫害、对私人财产损坏等问题,但各级政府并无专项资金保障,保护措施最终无法落实。

4.2.3 古树文化缺少收集 在当地古树名木都有着许多传说、故事,人们往往侧重于保护,而没有重视对古树文化的发掘。

5 保护利用建议

5.1 提供技术支撑

建议地方林业部门与有关科教单位、社会组织建立古树保护技术联合体,依托高校人才资源优势,为古树名木资源调查、抢救复壮、树龄鉴定等方面提供专业的课题研究和技术服务支撑,提升古树研究和资源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参考性;为保护工作提出更好的建议。

5.2 广泛争取资金

资金是落实保护工作的基本要求。通过基金会、科技、科协系统、林业部门、地方企业等渠道,充分争取科研、科普、林业保护、捐赠类资金项目扶持力度。

5.3 壮大管理队伍

充分利用林长制体系,广泛从生态护林员、职业农民、林业产业园区中培养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人员,广泛号召社会各界认养古树名木,促进公众参与,并增强保护力量。

5.4 建立信息平台

利用互联网、遥感信息技术,建立全市古树名木保护信息数据库,同步完善电子化信息档案,实现古树资源精准高效的管理和监测体系。

5.5 加强公众认知

充分发挥古树名木重要的科普和文化价值[5-7],利用古树名木标牌、故事演绎、专题视频、专类书籍、古树驿站等方式,传播植物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提升古树名木相关的风土人情、历史变迁等文化方面的认知。

猜你喜欢
树龄古树名安康市
2022 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启动
北美洲树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1)
陕西省安康市蒿坪镇:“认养农业”让市民体验现实版“开心农场”
营造“搬迁后的幸福感”——安康市推行“党建+3”后续扶持服务模式
干旱荒漠区2个‘早酥’梨品种光合特性与树龄的相关性研究
长兴县上线首批古树名木认养活动
泰安市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研究
永州GPS定位保护古树名木
阅读花瓣雨
强村富民的引路人——记安康市汉滨区关庙镇唐淌村党支部书记张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