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公共参与意识,提升道德与法治素养

2020-04-07 15:48彭素梅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26期
关键词:道德观念公益事业道德品质

彭素梅

“道德与法治”是以法律为依据,让每一位公民都能知法,懂法,用法律的武器来武装自己,同时,也要用法律去制约别人。培养公共参与意识,首先要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应创造更多机会去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以此来提升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还要利用公共课堂,来传播更多道德思想,发扬法治社会的正能量,让更多的人能够在正面的影响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和能力,共同投入到公共事务之中,以此来推进公益事业在我们心中的位置,并通过道德品质的培养来提升公共事务的参与热情。

一、开放社会课堂,提倡自我修养

提升道德与法治素养,应将普及道德观念为基础,从群众的角度出发,以人人可参与,人人可学习为宗旨,大范围的开设社会课堂,让更多思想积极要求进步的人们能够有机会继续学习,继续深造。学习能够有效的促进社会秩序的养成,国民素质的提升,同时,也能够培养公民意识,促使公共参与意识的形成,同时,我们应将提高道德修养推崇为一种时尚,并成为人们效仿和追崇的目标。在社会课堂中,应将传递正能量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让更多的人能够以更高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的法律常识和法治意识,提倡自我完善及自我修养,通过参与开放式的社会课堂,能够邀请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到自我提升的队伍中来,同时,在利用大众舆论和社会导向来树立新时代的道德之风,为创建文明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1]。

二、发扬公益,全民参与

公益事业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世界大同”的一种理念,提倡公益事业一直是一项势在必行的社会责任,同时,我们应大力的支持和鼓励社会各界促进公益事业的蓬勃发展,发扬人道主义精神,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同时,也鼓励更多有能力的人参与其中。开展公益事业,应遵从自身的条件和促进,不应道德绑架,而是量力而为;当公益成为一种习惯,社会责任感自然也会不断的提升,道德品质也会随之提高,可以说公益事业贵在坚持,而不知一时兴起,也不能三分钟热度,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是渺小的,但当溪流汇聚成河时,那种波澜壮阔更是触动人心。

三、大力宣传社会实践活动,大力推进公共参与意识

社会实践,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将国事当做家事,这是一种大爱的体现,同时也是一种责任感的升华。我们通常会在节日或是一些特殊的日子去组织和参与一些活动,这些活动的仪式感会让生活变得更具特殊意义。而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我们同样也应通过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去推进国民公共参与意识。例如:在儿童节,我们在为孩子们庆祝节日来临的同时,应可带领孩子去看望那些生活在孤儿院的孩子们,为他们送去温暖。在重阳节来临时,我们也可以到养老院,去看望孤寡老人,为他们送去温暖。在这些特殊的日子,我们可大力宣传,让更多的人们积极踊跃的加入到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来,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

四、传承美德,弘扬精神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同时也是著名的礼仪之邦,自古就有教导人们道德品质的经典著作,所以,传承美德,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应景责任和义务,提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应以建设其健全的人格作为基础,在古典文学中以为我们讲述了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道德典范人物,所以,我们应树先锋,立榜样,让更多的光荣事迹来激励我们前行;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发动名人效应,以公众人物的良好形象来为社会引导向心力,以提升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作为提高个人魅力的标准,以此来完善偶像效应。

五、提升道德观念要趁早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由此可见,道德观念对学生品行素养方面的教育要比传授其文化知识更为重要。学校应将树立正确的三观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以此来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把道德教育和公民意识视为学生成才之路的向导,将道德思想建设融入到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重视学生的性格塑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让学生能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也树立了良好的道德观念。

对学生开展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培养,就是以发扬我国传统美德、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和方针。在开展品德教育课程时,教师应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强化,通过历史的回顾和当今国际形势发展的状态来突显我国的优势和强大,让学生对身为中国人,内心充满优越感和自豪感,从而对爱国教育目标进行有效实现,教师需要利用世界局势及当今国情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强大的数据面前,用事实来证明国家飞速的发展和不断雄厚的实力[2]。

结语: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道德观念的理解也在不断的升级和更新中,我们要将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赋予现代感,我们应提炼出更适用于当今社会的道德观念。使民众能够有理有据的对道德行为进行判断和选择,不要被社会上无理的道德绑架行为混淆视听。“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培养公共参与意识,应从提高国民道德与法治素养开始,除了要应将思想道德教育的理念在校园中生根、发芽,还要将德育教育体现到学校日常教育的每一处,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在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的熏陶和影响下,将德育的高尚思想植入学生的脑中,从而成为一种定向的思维习惯,当更多的学生步入社会时,全民的综合素养将会大幅度的提升。

猜你喜欢
道德观念公益事业道德品质
幼儿道德品质教育策略探究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分析媒体对公益事业的促进作用
爱让我们在一起——献给社会公益事业的志愿者们
公益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研究
论中西方神话创作的异同性及成因
试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公民教育
交往是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简评杨鲜兰、彭菊花新著《交往与青少年道德修养》
由传统礼仪看中英传统人伦道德观念异同——以英剧《唐顿庄园》为例分析
乐于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