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课程思政的高职经济法教学改革研究

2020-04-07 03:44冯伟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经济法课程思政

冯伟

摘 要:高职经济法教学承担着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高职教育的学生特点和教学特点要求对经济法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改革方法主要是根据法学三观教育精选教学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实现隐性教育,打造教育共同体以及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

關键词:经济法;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一、高职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课程思政概述

“课程思政”的提出源于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但关于什么是课程思政,目前并无一个明确或者权威的定义,学界众说纷纭:陆道坤将课程思政视为一种育人格局,邵将,伍婵提将课程思政看做教育观,何玉海认为课程思政是教学过程,而沃耘则将课程思政定义为教育理念。本文赞同沃耘的教育理念说,认为课程思政是一种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的综合教育理念。对于课程思政,应作如下理解:

1.课程思政的目的,是和思修、概论等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方位育人,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的根本目标——育人,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三个关于教育的根本问题。

2.课程思政是辅助,不能当做思政课程来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课程思政只起辅助作用,应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能做课程思政的部分,不强做,能做课程思政的部分,一定要做好,不能为了思政而思政。

(二)高职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经济法是高等教育财经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为会计、工商管理、金融、物流等财经类非法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主要讲授与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法学课程,并不具有严格的法学学科的意义。由于高职教育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能适应经济法教学,必须进行改革。

1.学科式、理论性的教学不能适应高职生

高职学生中三校生较多,与本科学生相比,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学习态度不太好,对理论性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但是实践能力较强,勇于而且善于表现自己。传统的学科式、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能适应高职学生。

2.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实现培养目标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主体的活动,市场体系的维系,市场对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发挥,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都需要法律的规范、制约和保障。既懂经济又懂法律,既懂规则又守底线,该成为经济管理类人才的基本要求。” 而经济法作为财经专业唯一的一门综合性法律课程,在财经专业人才培养中承担着重要的法律教育功能。经济法的教学内容多,法律术语多,内容不好懂,而且教学课时有限,传统的理论教学在时间上不够,也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无法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3.课程课程改革也是实现经济法课程作用的要求

市场经济要求经营管理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也需要树立法律意识、规则意识,具有健康积极的心理倾向,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经济法教学不能只关注知识的传授,也应该强调人格的培养。经济法作为财经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作用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精神,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并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中也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对经济法教学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高职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目标

在教学改革之前,应当确立教学改革的目标,否则教学改革就可能会迷失方向,误入歧途。高职经济法教学改革的目标,应当有两个:

1.培养具有法律素养的各行各业的高素质建设者

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非法学专业的法学类课程承担着培养各行各业守法公民的任务。因此高职经济法的教学,应当把培养具有法律素养的高素质建设者作为改革的目标,应注重能力培养而非知识的传授。

2.培养建设者接班人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政治觉悟

经济法教学还承担着培养建设者接班人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政治觉悟的任务,因此将“德法兼修”作为经济法课程思政改革的目标是最合适不过的。

二、高职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现路径

教学改革的实现路径,也就是教学改革的方法。要做好高职经济法的教学改革,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凝练法学三观教育,做好课程思政改革的顶层设计

所谓法学三观教育,就是从经济法教学内容中提炼出的公平观教育、诚信观教育、秩序观教育等三种价值观教育。作为高职专业课的经济法,应当基于职业道德和公民素养,从法律能力和职业能力出发,以权利行使和保护为核心,打破学科体系和部门法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汇分解为“诚信观教育”、“公平观教育”和“秩序观教育”,并以此为依据深入挖掘专业知识的思政元素,为课程思政改革提供顶层设计。

(二)精选教学内容,将法学三观教育融入教学内容

由于高职财经专业较多,不同专业的经济法教学内容并不完全相同,由于笔者主要承担会计金融专业的经济法教学,本文以高职会计金融专业为研究对象。对会计金融专业来说,更强调“诚信、公正、秩序”的核心价值观。因此经济法教学应根据教学目标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深挖其中的思政元素,通过案例实现课程思政。

(三)实行案例教学法,实现思政教育的隐性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课程思政改革应主要采用潜移默化的形式,而案例教学法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思政课程是思政教育体系中的显性教育,课程思政是思政教育体系的隐性教育,二者相辅相成。在经济法的课程思政中使用案例教学法有两个好处,第一是将抽象的、枯燥的法学理论和法律条文用形象生动的案例来呈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是通过案例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比如讲合同要约承诺时,以学生坐公交车、食堂吃饭等举例,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契约精神。

(四)打造教育共同体,提高教师的思政意识和思政能力

课程思政建设,重点在于教师的思政意识和能力,教师可以直接决定课程思政改革的成败。教师能力的提高,与教学团队密切相关。因此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专兼职教学队伍,建立课程思政的“教育共同体”,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起着重要的支撐作用。组建具有思政、心理、法学等多学科背景相互支撑的专兼职教学团队,可以保障经济法课程思政改革的顺利进行。

(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

教育是为了育人,课堂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因此,学生主体地位应得到重视,应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对此,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最合适的。当代大学生“00后”开始占主体,他们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在互联网上,习惯于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特别是高职学生中,三校生比例较高,主动学习的意愿较差,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互联网教学会显著提升教学效果。但是单纯的线上教学也存在较大的缺陷,失去了教师的监督和指导以及课堂学习的气氛,再加上高职学生自制力弱,线上教学很可能会流于形式。因此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既有学生喜欢的网上教学资源,又有线下教师的监督和指导,是最合适高职教学的。借助互联网可以向学生推送具有思政元素的典型案例进行潜移默化式的教育,也很容易获知学生思想动态,实现全时空、全过程育人。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在高职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各种混合式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也如火如荼,但目前来看,线上教学部分(包括各种微课、微视频等)依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只是将本来发生在课堂的教学转移到了网络上,教学方法没有实质性的改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教学部分应当是特色和亮点,应该符合互联网思维,不能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思路。本文认为要让混合式教学发挥作用,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明确线上教学的目标,目标不同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应不同

线上教学部分应该分两种,一种是为线下教学服务的,包括课前的背景知识、扩展阅读资料等,也包括课中的各种教学活动,还有课后的作业、练习等。对于这一部分,可以按照传统教学的要求,以“教”(传授知识)为主,强调教师的主体和引导地位。

另一种,就是因为课时不够而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的部分。这一部分全靠学生自学,因此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至关重要,否则学生可能会应付了事。即便可以通过纳入考试范围“强迫”学生学习,学生也可能会“临时抱佛脚”应付考试,那么纳入考试范围就没有意义了。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强调实用性,多使用案例,特别是与生活常识反差较大的案例来讲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建学习小组,进行小组对抗

线下教学部分,可以让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进行小组对抗PK。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但是在分组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将一个宿舍分成一组。按宿舍分组导致的结果很可能就是小组作业成了某个人的作业。所以要打破宿舍的界限,随机编排小组,这样既可以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又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

为避免给学生增加课业压力和思想压力,可以只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选取一个问题写成小论文并制作PPT,优秀者在课上汇报,成绩计入期末成绩。

(三)应重视微信、抖音等互联网工具或平台的应用

在线上教学部分,有许多优秀的在线教育平台,比如(蓝墨)云班课、职教云平台等,它们各具特色,也符合线上教学的特点,在线上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线上教学部分的主力军和正规军。

但是这些专业的在线教育平台也有缺陷,那就是太“专业”,只能用来学习。当学生打开这些app 的时候心理上是有一些压力的,毕竟学习并不是一件令人特别愉快的事情。但是打开微信、抖音等app时则毫无心理压力。这些社交工具或流量平台虽然不是专业的教学软件,不适合用来进行正规教学,但用来推送短小精悍的案例和碎片化知识是非常合适的,也符合“碎片化阅读”的时代背景。目前B站、抖音、快手已成为年轻人聚集的学习网站,“今年有2000万人在B站学习,是高考人数的两倍”、“快手教育短视频作者超过99万,累计生产量达2亿”、“抖音学神养成计划总播放量在千亿级别”。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传统”的在线教育平台进入寒冬。这充分说明,当代大学生更喜欢活泼生动的教育内容,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B站等工具和平台,将具有思政元素的案例和教学内容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案例、视频,既容易被学生接受,也符合课程思政是隐性教育的要求。

在这些社交工具和流量平台中,由于微信的高普及性和高活跃性,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内容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一种方式。推送的内容以热点案例点评为主,适当穿插一些知识,而且知识以碎片化知识为主,不适合长篇大论,每次推送阅读时间应控制在3分钟。为避免加重学生负担,引起学生反感,推送频率最好保持在一周一次到两次,太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太少则没有存在感,起不到作用。

四、结论

高职经济法教学承担着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但由于经济法内容较多,专业性较强,应当采用案例教学法,特别是选择具有思政元素的典型案例,既方便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又能潜移默化实现思政教育。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等互联网教学方法的应用,既容易为学生接受,也有利于实现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 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64.

[2] 邵将,伍婵提.高校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经济法》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4):145.

[3] 何玉海.关于“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与实现路径的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10):130.

[4] 沃耘.高校法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路径与对策[N].天津日报,2019-3-4.

[5] 王开宇.财经高校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改革探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5):147.

猜你喜欢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经济法课程思政
浅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法的互动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大数据时代经济法的完善路径探讨
大数据时代经济法的完善升级路径分析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护理专业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利用MOOC优势重塑教学 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模式
MOOC教学试点学院探究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