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2020-04-07 03:55张承锋
考试周刊 2020年16期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初中地理德育教育

张承锋

摘 要:本文立足于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从“合理利用現代信息技术”“合理引进小组合作机制”“合理运用生活教学资源”“合理渗透德育教育”四个方面入手,针对有效提升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策略进行了一番细致分析与探讨,旨在于优化初中地理教学形式与手段,在提升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同时更好地推动学生们地理素养与能力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现代信息技术;小组合作机制;生活教学资源;德育教育

地理是初中阶段学生们所要学习的一门重要科目,其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们对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认识与理解程度。也正因为如此,各初中地理教师致力于研究与探讨提升本学科地理教学质量以及优化本学科教学效益的方式方法,我自然也不例外。在大量的教育实践与探索中,我发现现代信息技术、小组合作机制、生活教学资源、德育教育的合理运用与渗透,能有效地为学生们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地理学习环境,促使他们在该环境中更加高效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进而达到高质量的学习效果,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也得以显著改善与提升。以下,我仅结合自身的地理教学实践经验,针对多元教学方法合理运用背景下初中地理学科教学质量有效提升这一主题发表个人认识与看法。

一、 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我在地理教学实践中观察到不少初中地理教师更习惯于“讲”地理,即在地理课堂上滔滔不绝地以语言的形式向学生们传输地理知识,却很少会关注与思考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们的地理学习兴趣是否得到了激发,学生们的地理学习认知是否足够深刻,学生们的地理学习效果又是否理想,等等。长此以往,学生们便很容易对地理的学习产生懈怠甚至是抵触的情绪,如此,提升地理教学效果及其质量的目标便也成为了一纸空谈,不具备任何可能。

我在自身的地理教学实践中合理引进了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借助其操作方便、简单快捷的特点为学生们搜集与整理了大量相关的地理资料,并在课堂上科学地呈现给学生们,在信息技术手段直观化、形象化的呈现方式下,学生们往往非常容易就能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地理知识及其内容,很好地达到了利用较短的时间快速掌握地理知识的预期效果,有助于初中地理教学质量显著提升目标的达成与实现。

例如,在教学“地球?水球?”这节内容的时候,学生们遇到了一个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即“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死记硬背学生们倒是也能记下来,但是其心里关于疑惑“为什么会这么描述地球呢”的想法不免未能得到有效的解答。针对这一情况,我便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前在课下搜集了从外太空看地球的图片,并在课堂上向学生们进行了展示。这一图片给予了学生们强烈的视觉感官冲击,圆圆的地球被蔚蓝色的海洋所包围着,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区域是绿色的,这部分绿色的区域便是陆地,这时,学生们便能更加感同身受般地理解“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且借助图片的展示记忆起来也会更加深刻,每当遇到“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脑海中都能浮现出外太空看地球的这幅直观图片。无需教师过多的语言讲解,学生们心中的疑惑便得以解决,学习的效率大大提升不说,我们的地理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可行性得到了充分证明。

二、 合理引进小组合作机制,提升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当前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便是很多时候都是学生们在底下被动地聆听教师们的讲解,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更是毫无交流,整个课堂学习氛围异常死板,试想如此又何谈调动起学生们的地理学习兴趣,又如何让他们满怀热情地积极学习地理知识呢?最终的地理学习效果之差自然也便不难想象了。

针对这一情况,我认为我们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在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合理引进小组合作的机制,即让学生们按照特定的原则组合成学习小组,在小组中针对特定的地理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以此增强学生相互间的沟通与互动;而教师呢,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也应当积极发挥出自身的指导性作用,在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的时候给予他们必要的引导与帮助,以增强自身与学生们的互动与交流,这样下来,小组合作机制的带动下,师生间的互动与生生间的互动都能得到显著增强,大家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朝着统一的教学目标而努力,课堂氛围得到活跃与融洽不说,学生们合作探究所得出的认知想必他们理解与记忆起来也更为深刻,这不正是我们初中地理教学质量得以显著增强的有力表现吗?

我便在自身的地理教学实践中对小组合作机制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与运用,反馈良好。例如,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难以区分“天气”和“气候”这两个地理概念,且经常将两者混淆,我曾多次以讲解的形式为学生们将结果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点,但效果不佳。针对这一情况,我便向学生们设置了一个问题“‘天气和‘气候两者有哪些联系又有哪些不同”,并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集中探讨与交流。对此,学生们展开了积极的探讨。有的小组成员先阐述两者概念的不同“天气是一定区域内在某一瞬间或某一较短时段内大气中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生产活动的各种气象要素和各种天气现象及其变化的总称;气候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期内的天气状态的综合表现,既反映平均情况,也反映极端情况”;这名学生刚对两者的概念进行说明之后,马上就有其他小组成员以更简单、直观的方式对天气和气候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天气是代表一个较短时间,而气候是代表一个较长的时间”;至于天气和气候两者的联系,一名学生这样解释到“天气是气候的基础,而气候则是对天气的概括”……如此一来,凭借着小组合作的智慧,学生们对“天气”和“气候”这两个地理概念有了更为深刻且直观的认识与理解,在缓解教师压力的同时,学生们的学习质量也得到了极大的保障,合理引进小组合作机制,从而提升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价值就得以充分体现。

三、 合理运用生活教学资源,提升初中地理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现代信息技术初中地理德育教育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浅谈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