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班级认同 助力学生成长

2020-04-07 03:44赵亚儒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关怀小组合作

赵亚儒

摘 要:班级认同即班级成员从态度或是行为方面对组织表现出的一致性倾向。较强的班级认同能凝聚力量、营造优良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进步。班级管理中,可通过多种方式,留意“特殊”学生,给予合理关怀,达成生存性认同;制定班级价值目标及制度,取得价值共识,达成归属性认同;开展小组合作,激励成员互助、促使共同成长,实现成功性认同。同时,以学生行为检视班级认同强弱,并反思改进,以强化认同,提升班级凝聚力,为学生发展提供良好场域。

关键词:班级认同;关怀;班级价值;小组合作

成立之初的班级,在学生眼中往往是工具式社群,成员多为私利至上的个体主义者,对班级并无感情。然而,较强的班级向心力和凝聚力更利于促进学生成长。同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出学生应该“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等。因此,构建班级认同,使学生对班级产生归属感和依赖感,让其在责任、担当与共享中发展十分必要。王彦斌将组织认同分为生存性认同、归属性认同和成功性认同三个维度,因此,强化学生班级认同可借鉴这三个方面。

一、春风也度玉门关——关怀“特殊生”,落实生存性认同

初入班级,学生相互交往中,个别人可能因性格内向等表现出怯懦、拘谨的状态,需多加关注。如在意见交换或者课堂发言时,发现其欲言又止,教师应点名,并以眼神鼓励发言,进而帮其找到自信,尽快融入班集体。

此外,教师应在开学初信息注册及借助学生档案等对残疾、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等特殊家庭的孩子格外留意,做到保护学生隐私、避开敏感话题,并以恰当的形式给予支持,保证学生在班内“舒适”生存,谨防因其“特殊性”而受到班内学生的差别对待或因此辍学。如当学校统计特殊家庭学生信息并开展一对一帮扶时,避免在教室公然进行,而是让学生私下向老师说明情况。同时,协调好学生关系,发放助学金时,能相互理解,优先考虑最需要的学生;以身作则引导学生传递温情、学会爱与被爱,如对某离异家庭学生,在其同意的前提下,帮其母亲向学校申请清洁工工作,确保其顺利完成学业。

二、无声细雨润万物——凝聚班级价值,达成归属性认同

价值观对人的行为具有支配和制约作用,在班级中,形成共同价值理念、目标、制度等,有助于达成对班级的归属性认同。如“学习用心、做事专心、待人真心、生活开心”的班级价值目标,既关照学生当下学业又从为人处世角度关怀终身发展,传递正能量,潜移默化熏陶人。班级制度设置需要落细落实可量化、可执行,并附带奖惩机制,激励学生积极践行、主动履责。

鉴于制度文化的形成需经“建立—规约—内化—外化”的过程,班级价值、制度等的制定必须在教师引导下充分发扬民主,给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在辩驳中让其从内心接受,进而甘愿受其约束,循序渐进由他律走向自律,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三、同舟共濟千帆起——强化小组合作,实现成功性认同

学校是教书育人场所,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业成绩、综合素质发展等都牵系其社会声誉,也影响着学生对学校及班级的成功性认同。因此,采取有效方式规范学生行为、提升学业成绩、发展综合素质是强化学生认同的关键。班级管理中,采取小组合作形式,将学生行为要求、学业测评、各项活动参与度及效果等赋分,展开小组评比,并附带激励机制,刺激组内成员优势互补、以强带弱,提升小组整体实力。

小组合作机制有助于形成争优争先的班级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及活动参与的积极性,落实个人学期规划和目标,达成学生对班级的成功性认同。同时,在互利合作中,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得到了培育,实现了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

四、一枝一叶总关情——维护集体荣誉,行为检视认同

学生的言行举止是检视其班级认同的最有力指标。运动会要不要参加?班级卫生区的垃圾要不要捡?这些行为的选择都离不开对于班级的认同。当学生个人利益和班级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能够基于理性的判断,充分考虑集体利益,则意味着较高的班级认同度,否则相反。如冬季某小组值日中,个别人因怕冷而逃避职责,导致班级因卫生区未按时完成清扫而被扣考核分,显然是缺乏集体意识的不负责行为。当他意识到不仅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班级负责时,相信各方面表现会有所改观。

“小河有水大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学生对班级的认同直接影响班级凝聚力,进而影响到班级荣誉、班级评价等,反过来,班级的氛围也会影响学生发展。因此,必须学会关怀学生,尤其关照“特殊”学生,让学生在爱与温暖中成长,落实生存性认同;通过建设班级制度、凝聚班级价值,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向上、向善,达成归属性认同;借助小组合作形式,激励学生团结互助共成长,实现成功性认同。此外,观察学生日常行为,检视班级认同达成度,逐步改进、层层强化,不断汇聚班级向心力。

参考文献

[1] 王彦斌.管理中的组织认同——理论建构及对转型期中国国有企业的实证分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关怀小组合作
古今一脉相承,兼顾现实关怀
关怀理论视角下教师关怀关系的构建
论教育中关怀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如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亲切关怀 殷切希望
何为“纯粹的知识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