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4-07 17:50沈林
财经界·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财政资金资产管理国有资产

沈林

摘 要:国有资产属于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在支持国家政府履行职能,提供公共管理和服务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模增长,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  资产管理  财政资金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愈发重视自身资产的管理。我国国有资产在行政事业单位总资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这些资产为行政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也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不断丰富,数量、规模逐年增加,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得到重视。2019年,财政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对资产管理工作做了进一步规范。新形势下,国有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做好资产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资产流失或闲置、防范资产损失风险,仍是需要反思和探索的问题。

一、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原因

(一)管理意识淡薄

行政事業单位大部分固定财产都是直接或间接的来自财政部拨款,来源比较单一,且具有非经营的性质,不用担心亏损,盈利激励不足,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高。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大多遵循重分配轻管理的理念,工作的重点在于分配,在计划资产的使用和管理方面缺乏详尽的计划,出现国有资产管控不严、责任落实不到位的情况。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缺少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管理层职责不清晰,相互推卸责任。主要表现在,在采购、使用、出租和处置国有资产的过程中没有正规的管理程序。制度不完善易导致决策失误。有些单位资产未经详细审批,缺乏必要的维护;还有些单位没有经过集体决议研究,由领导独断或个人随意处置,出现提前报废、变相低价售卖、处置后未纳入专项账户等现象,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三)账目记录缺乏规范性

有些单位存在账实不符,未及时入账或不按程序报废,为舞弊提供了温床。特别是固定资产的价值受到时间的影响,会出现价值降低的情况。在行政事业单位,不计算国有资产的损耗、记账模糊的情况十分常见。账目记录不规范主要体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记录较为随意,入账不及时或集中一次性入账,另一种是资产游离账外,未在账面体现。例如:有一些单位缺少国有资产的详细账单,在资产的使用过程中缺少控制计算环节,没有形成正式的预算和结算,只是由财务人员在项目结束后进行粗略的支出汇总,忽略事前决策、事后评价。既不利于本单位对资产的盘点和清查,也不利于上级单位掌握国有资产实际情况。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力度不足,未能设计、完善、执行和维护使用记录程序,导致资产管理不可控,也影响了资产管理工作的效果。

(四)资产利用率低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经常被忽视,在各个环节均有利用低效的情况。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采购时容易出现配置不合理、重复采购的情况,导致资产闲置程度高;使用过程中缺乏系统的管理,部门之间联系不紧密,一些涉及多部门的管理得不到统一调配,部分资产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导致利用率降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浪费。例如,有些单位决策出现失误,采购资产不合理,出现重复采购,设备闲置问题比较严重。在利用资产时,资产调度、使用没有完善的规章,资源共享效率不高。尤其是有形资产,因为常年闲置又缺乏保养、年久失修,最终只能废弃处理或者低价变卖。对国有资产的使用和处置环节过多、缺乏有效性,进一步加剧了国有资产的利用低效性。

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和管理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必须重视,管理者应加强自身管理意识,从内心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同时在单位内部大力宣传国家对资产管理的要求以及本单位的管理办法,树立全程管理的观念。不同的单位有不同的资产环境,行政事业单位要切合实际,借鉴其他资产管理方法,取之精华,弃其糟粕。各个部门都要重新认识国有资产的重要性。提高部门和个人的管理能力、大局观和思想意识,将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作为工作重点之一。

(二)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建设是国有资产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必要保障。各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单位自身的现实要求,进行整体统筹规划。首先要明确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做到专人负责,职权清晰,职权统一。其次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督机制,推动国有资产管理工作透明化。行政事业单位完善内部监督条例,规范国有资产管理日常事务,引导职工标准化管理行为。接着完善国有资产的使用和处置流程,减少甚至杜绝国有资产浪费和流失。定期清查资产数量和状况,做好资产的日常维护,严格控制资产处置,避免出现以远低于公允价值处置的情况,提高资产利用率和收益率。最后将资产管理绩效与责任人工作考核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员工激励机制,引导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管理绩效突出的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而对于违反规定、不作为的责任人,按规定进行赔偿与处罚。

(三)建立完善的清查制度

由于资金的流动和物资的使用,资产存量时刻处于变动之中。要及时准确地掌握资产的变化情况和变化原因,就要做好相关的账目明细信息。因此,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都应该建立资产清查制度,定期清查国有资产的账目,防止国有资产管理上的混乱。

(1)建立定期清产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要求相关部门每年进行国有资产的核查,包括这一整年的国有资产总额、国有资产的使用和处置情况以及国有资产的经营情况。全面认识资产状况。

(2)建立重点抽查制度

相关部门应该了解国本单位有资产的管理重点在哪里。对重要的国有资产除了每次定期的清查外,还要进行抽查,仔细进行账目核对,做到账、资产一致。

(3)建立离任核查制度

国有资产行管工作人员在离任申请期间,要组织清查人员,对其所负责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进行核查,严惩以权谋私人员;监督离职人员和接任人员的工作交接,明确工作职权,便利国有资产管理,保障其安全。

(四)提升国有资产的利用率

国有资产利用包括使用和处置。因此,要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最大化的利用。在使用上,合理决策,减少不科学购买和重复采购,提升部门间的资产利用效率,合理重新配置已经存在的闲置资产,分配至有需要的部门使用,或对外租借或出售,降低资产闲置率;通过定期维护、规范使用延长资产使用寿命,提升资产使用水平。在处置时,掌握处理资产的详细信息,核实处理的必要性以及处置定价的合理性,对马上要淘汰的资产低价处理,减少国有资产折旧带来的损失;资产处置公开化,避免出现以权谋私的情况。此外,引进先进管理系统,实现国有资产的自动化管理。简化信息了解渠道,加强国有资产的信息化管理,以便在资产利用时能快速获取信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通过新技术对资产进行统一调配,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国有资产的利用率。

针对现存问题,行政事业单位要对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在改革中转型升级,寻求新的发展和突破。与时俱进,从根本解决国有资产的管理问题,整体提高资产管理水平,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让国有资产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戴莉娟.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今日财富,2019(2).

[2]罗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9(17).

猜你喜欢
财政资金资产管理国有资产
地方财政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重庆新增财政资金撬动研发投入
浅谈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五年规划”加强国有资产监督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方法和措施
浅议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完善措施
构建我国新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的思考
论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绩效角度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