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07 03:35汪晓莉曹悦
传媒论坛 2020年3期
关键词:网络直播文献综述影响

汪晓莉 曹悦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梳理近四年来各专家学者就网络直播对大学生影响的相关研究。主要梳理大学生参与网络直播的因素分析、网络直播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以及对策研究等。

关键词:网络直播;大学生;影响;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3-000-02

一、引言

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以“网络直播” “大学生”为主题词进行文献高级检索,近4年来(2016年~2019年)相关期刊文献共有124篇,2019年36篇,2018年56篇,2017年30篇,2016年1篇。本文基于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与研究,对大学生这一受众群体参与网络直播的缘由、影响进行梳理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可供借鉴的理论成果。

二、对大学生参与网络直播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心理学角度的研究分析。安宏玉等3人(2017)[1]通过调查研究将大学生参与网络直播分为初识网络直播、沉迷网络直播、成为网络主播三个阶段。他们认为,猎奇心理和窥探心理驱动是初识网络直播的心理动机,心绪转换、自我表露和归属感需要则会使之沉迷网络直播,最后社会实践和自我认同探索是成为网络主播的心理动机。詹启生,薛艳玲(2019)[2]鲜有地对影响网络直播受众网络交往的因素进行量化分析,最后提出,网络直播受众的人际需求和孤独感对其参与网络直播具有显著影响的结论。

基于结构模型的研究分析。张紫娇、钟蔚(2019)[3]运用技术接受模型(TAM)和信息系统成功模型(D&M)理论,建立以内容质量、服务质量、感知信任、感知成本、行为习惯、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满意度、期望确认度、行为意向为变量的影响大学生参与网络直播行为的结构模型。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大学生自我表现和个性展示的内心渴望与网络平台服务的用户体验是大学生参与网络直播行为的关键要素。

尽管各学者基于不同的角度对大学生参与网络直播进行缘由分析,但是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大学生的人际需求、个性渴望与自我表现是促使他们参与网络直播的最重要因素。

三、网络直播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各个专家学者就网络直播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主要从对其消费观、社会化进程以及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进行研究。

(一)对消费行为的影响的相关研究

杨沐晗等人(2018)[4]利用消费者行为模型将大学生的消费步骤具体化,深入剖析在网络直播过程中的需求、搜集信息、评价方案等消费行为。雷丹(2019)[5]在分析网络直播发展模式和趨势的基础上,进而分析网红直播“带货”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分析,他认为网络直播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有满足多元化的生活需求的积极影响,但同时也促使形成了盲目攀比,滋生跟风,追求品牌,养成享乐主义的消费观的消极影响。兰岚等三人(2019)[6]以实证调研的方式了解大学生接触网络直播营销的情况,调查发现网络购物直播还无法完全刺激大学生的消费欲望,大多数大学生能够在观看网络直播过程中合理控制消费金额,且大学生消费的商品类型较为集中,多以日常所需为主。

(二)对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影响的相关研究

姜岩(2018)[7]认为网络直播传媒的发展,为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重要的载体平台。越来越多的青年大学生通过网络直播传媒参与社会事务、表达自我诉求,这对于提升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培育能够担当社会重任的时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王顶娟(2019)[8]也认为,多元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一定积极影响,扩大人际交往形式,使大学生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等。而李思诗、周芳检(2019)[9]认为,“网红”产生的负面影响会放大错误社会思潮、扩大不当价值观念、带动不良社会行为蔓延。李金明(2019)[10]同样提出,网络直播乱象对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产生危害,导致大学生的社会角色不明、社会技能不足以及社会行为的偏移。

(三)关于网络直播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关于网络直播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研究自2013年起从教育技术学的层面被开始广泛研究,2016年至今的研究对该问题和现象的研究有快速上升的趋势。在中国知网CNKI以“网络直播”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相关期刊文献共计51篇。

1.网络直播的积极影响及运用研究

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董丽杰(2018)[11]、钟风云(2019)[12]认为,大学生通过网络直播了解国内外各种新闻时事等信息,拓宽了信息接收渠道,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知识支撑,丰富教育资源。力莎(2017)[13]则持不同观点,大学生借助网络多方获取信息甚至发出自己的声音,使得传统媒体传播时代教育者在信息不对称基础上建立的权威优势被打破,会削弱教育课程功能。

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形势载体。吕静(2018)[14]认为,借助网络直播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互动性及实效性,更能贴近学生,走进学生。无独有偶,王盛(2019)[15]运用SWOT的分析技术,据此,提出了加快网络直播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万书亮(2019)[16]提出应运用网络直播平台中的优秀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线上生活,利用网络直播软件,打造多人参与的网络思政课程。

2.网络直播的负面影响及其应对研究

价值观导向遭遇挑战。姜岩指出网络直播中的低俗内容冲击青年的道德底线,逐步“沙化”青年的思想道德领地,对参与其中的青年大学生形成了示范效应和带动效应,降低了青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的情感认同。祁鸣鸣(2019)[17]指出网络直播内容参差不齐是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因素。

精神世界受到冲击。马文娟(2018)[18]、黄凌宇[19]等三人(2018)认为,网络直播中的不良思想容易受大学生的精神世界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王顶娟指出,网络直播也导致诸如信仰不坚定、时代精神被削弱、功利思想严重,以及容易沉迷其中,荒废学业,弱化了大学生现实生活的交际[20]。

四、应对网络直播消极影响的对策研究

(一)政府层面

张玉婷(2019)[21]提出,要把国家与社会作为引导主体,通过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建立法律法规和监管、培育网络直播媒介素养等途径为引导大学生网络直播行为进行机制构建。首先,健全网络空间法律体系建设,制定更加完善的网络直播行业法律法规。另外,需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对网络直播平台的监管力度,推进实施网络直播平台责任人制度,加快培育网络空间治理人才队伍,提高网络主播最低门槛。

(二)直播平台

直播平台在应对网络直播消极影响的过程中应发挥重要作用。主要有,严格审核网络直播内容,对低俗的内容限制发布;重视网络直播内容的审美提升,增强正确主流价值观的供给力;树立“传播正能量”价值引领的直播内容生产理念,摒弃片面追求“眼球经济”;此外,网络直播平台需制定完备的平台监管机制配备合适的平台审核人员,加强对主播的教育引导和考核。段晋星(2018)[22]强调从职业品德、职业规范和职业责任等方面提升网络主播的职业素养,增强网络直播平台和主播的社会责任意识以及强化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和具体实践应用。

(三)高校

高校作为大学生的主要教育主体,需要与时俱进,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利用新媒介,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直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谢晓燕(2019)[23]等两人提出进行“直播+教育”的创新教育模式引导。

大力弘扬主流文化和开展主流文化活动建设。结合大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内文娱活动,丰富青年大学生的校园及课外活动,实现正确主流价值观对青年大学生的吸引,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从而减轻网络主播亚文化对青年学生的影响。焦俊榕(2019)[24]提出,高校要引导对网络直播文化的讨论和评价,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观引导。

(四)家庭及学生自身

钟风云(2019)[25]等两人提出,家长也应该在其中担负应有的责任,要主动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尤其是青年大学生,了解他们日常所接触的新事物、新观点,参与并适时进行引导,帮助他们丰富休闲活动,减少沉迷网络直播的机遇,同时对已沉迷其中的要进行合理的控制。当然,大学生自身也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主动提升自身媒介素养水平,加强自我约束及自控能力,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娱乐时间,避免沉迷网络直播。

五、结束语

本文通过梳理近四年来各专家学者关于网络直播对大学生影响研究,综合发现,青年大学生参与网络直播主要是基于自我个性展示的渴望与心理孤独从而产生人际需求等因素;而网络直播对大学生的影响,各学者们主要从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两个方面进行综合研究,较多的集中为对负面影响的研究,其中将网络直播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较为典型;最后就如何改善网络直播带来的负面影响,专家学者们主要从国家、直播平台、高校以及家庭自身等角度提出对策,但个别对策建议有待进一步研究其现实可操作性以及具体化。希望未来的研究,能更多地用实证的方式证实网络直播对大学生影响的具体化以及提出更为切实有效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安宏玉,王少强,王榕.大学生网络直播背后的心理机制探究[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第30卷第3期:19-21.

[2]詹启生,薛艳玲.网络直播受众的人际需求对网络交往的影响:孤独感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年第27卷第11期:1747-1750.

[3]张紫娇,钟蔚.张扬与理性:大学生参与网络直播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19年第5期:29-36.

[4]杨沐晗,贾浩,张源霞,刘嘉月,何慧雪.社会化媒体营销环境下网络直播对消费行为的影响[J].管理观察,2018(1):59-61.

[5]雷丹.网红经济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02-103.

[6]兰岚,梁婧雯,王一诺.关于网络直播营销对大学生消费影响的调查[J].营销策略,2019(7):87-91.

[7]姜岩.让网络直播为青年传递正能量[J].人民论坛,2018(11)中:106-107.

[8]王顶娟.网络直播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及教育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2019(7):27-28.

[9]李思诗,周芳检.大学生“网红”负面影响及教育引导策略[J].教育管理:2019(10):134-136.

[10]李金明.网络直播乱象对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危害[J].新媒体研究,2019(13):89-91.

[11]董丽杰.网络直播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分析[J].现代交际,2018(10):129-131.

[12][25]钟风云,牛哲鸣.网络直播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年第34期:36-37.

[13]力莎.网络直播发展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88-91.

[14]吕静.网络直播的迅猛发展对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影响探析[J].科教文汇,2018年11月(下):23-24.

[15]王盛.网络直播与高校思政教育[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年第41卷第5期:82-86.

[16]万书亮,沈雨洁.基于网络直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研究[J].传播与版权,2019年第9期:130-132.

[17]祁鸣鸣.网络直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32卷第4期:107-108.

[18]马文娟.论网络直播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8,33(4):140-142.

[19]黄凌宇,武叶同,李全谨.网络直播对大学生德育实践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17):133-136.

[20]梁吉,雷梅,董麗芳,谭莹琳,谭美.网络直播平台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六盘水高校为例[J].传媒论坛,2019年第2卷第11期.

[21]张玉婷.大学生网络直播行为的价值引导机制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9(3):147-149.

[22]段晋星.浅析网络直播伦理失范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论坛,2018(1):36-37.

[23]谢晓燕,游颖.高校对学生网络直播参与行为进行引导的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19):192-194.

[24]焦俊榕.网络主播亚文化对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0):236-238.

其他作者简介:

曹悦,女,汉族,山西大同人,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口学。

猜你喜欢
网络直播文献综述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从新媒体艺术角度浅析网络直播的娱乐创新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Scratch教学研究综述 
浅析网络直播平台的发展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