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荣臻与黄埔军校

2020-04-08 02:35陈予欢
黄埔 2020年2期
关键词:聂荣臻黄埔军校工作

陈予欢

聂荣臻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党和国家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他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负责政治部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其夫人张瑞华是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6期女生队学员,革命夫妻皆与黄埔军校结缘。笔者拟以聂荣臻与黄埔军校及其军旅生涯之视角,回顾聂荣臻的丰功伟绩。

勤工俭学,矢志革命

/ 第115 师副师长聂荣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

聂荣臻(1899-1992),别字福骈,小名双全,曾用名聂云臻,1899 年12 月29 日生于四川江津县吴滩场郎家村石院子。父亲聂仕先(1879-1935),母亲唐雨衫(1875-1933)。外祖父唐远谟(字雨初),家境较富裕,常接济聂仕先夫妇。聂荣臻7 岁入私塾接受启蒙,14 岁进入江津县思里九都第三初级小学堂学习。一年后,考入离家15 公里的永川县陈食场高等小学,学习两年半。他在校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尤其擅长作文,曾书写铭文“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贴在教室自勉。1917 年8 月,考入江津县立中学校初中班,学习成绩在全班名列前茅,课余时间开始阅读《新青年》等刊物。1919 年7月上旬,参与起草学生联合会致广大同学的信,信中称:“朔自曹章卖国,外交生故,警告所播,举国若狂……邀集津中各校,组联会之会,同捍时艰,共剔外患,激扬民气,以奠家邦……本此爱国之决心。”聂荣臻常对同窗好友说:“我辈要以报国为根本,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建功立业。”9 月下旬,聂荣臻与几位同学赴重庆,打听留法勤工俭学情况。11 月下旬,与同学由重庆乘船赴上海,然后乘法国两万吨邮轮“司芬克斯号”辗转香港、越南、新加坡等地区和国家,于1920 年1 月16 日抵达巴黎,由华法教育会分配到蒙塔尔纪中学补习法文,在此结识陈毅、蔡和森、蔡畅、向警予等。

1921 年3 月9 日,赴 克 鲁 邹钢铁厂做工。11 月30 日,聂荣臻离开法国赴比利时,入沙洛瓦劳动大学预备班学习,与刘志坚同班。1922 年6 月,考入沙洛瓦劳动大学化学工程系。8 月,经刘伯坚、熊味耕介绍加入中国少年共产党。1923 年2 月17 日至20日,聂荣臻与刘伯坚等一同代表“少共”旅比利时支部,出席在巴黎郊外召开的“少共”临时大会,见到了周恩来等。会议决定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改称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也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 年春,聂荣臻由赵世炎、刘伯坚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6 月,他到德国柏林考察,第一次见到了朱德,不久放弃了沙洛瓦大学的专业学习。6 月16 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聂荣臻与其他旅欧共青团员一起加入中国国民党。7月回到巴黎,任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训练部副主任,后来被选为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会委员。1924年1 月17 日,任中国国民党巴黎通讯处处长。10 月上旬,抵达莫斯科,进入东方共产主义劳动者大学学习。11 月7 日,应邀参观苏联“十月革命”节阅兵典礼,第一次见到了斯大林。11 月30 日,出席中共旅莫斯科支部第32 次会议,在会上被批准为中共正式党员。11 月间,在东方共产主义劳动者大学听李大钊讲授中国近代史、中苏关系和国内革命形势,从此十分敬佩李大钊。

/ 1924 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部分成员在巴黎合影。前排左一为聂荣臻。

黄埔任教,结缘军事

黄埔军校创办后,中国共产党急需一批懂军事的同志协助孙中山办校。1925 年1 月31 日,根据共产国际的决定,聂荣臻被选调到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中国班学习,并担任中国班班长、中共党支部干事会书记。同班学习的有:熊雄、叶挺、王一飞、颜昌颐、李林、张善铭、杨善集等。学校教师由苏联红军师职以上高级军官担任,对学员进行战术、技术、野外演习等严格的军事训练。8 月,聂荣臻与中国班26 名学员毕业,乘火车离开莫斯科回国。9月3 日抵达上海,中共中央总书记兼组织部主任陈独秀与他们见面并谈话。随后,与熊雄、张善铭等12 人被分配到广东工作。9 月中旬,调任黄埔军校第3 期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少校军衔,时年26 岁。根据当时黄埔军校政治部服务细则规定,秘书“有督促全部部务进行之责;对于政治工作有随时规定计划,商请主任或副主任按期施行之责;对于全部工作成绩,有随时指导职员整理之责”等。聂荣臻协助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后为邵力子)、副主任鲁易等处理政治部的组织、宣传及部务事宜,并讲授社会发展史、政治工作等课程,负责安排政治教育,编纂教材、讲义。9月19 日,周恩来调任国民革命军第1 军政治部主任,他遵照周恩来指示,协助政治部副主任开展工作,直接领导政治部(共有工作人员20 多人)组织、宣传两个科的工作。此外,还担任中共黄埔军校党团负责人,参与指导中共黄埔军校支部活动。10 月24 日,黄埔军校政治部出版的《黄埔潮》第5 期,刊登了聂荣臻撰写的《军队中政治工作的意义》。文章指出:“一切军队在战争中之能取胜,它必具有两个条件:首先,物质和技术方面——战术上、组织上,及一切军需品的供给上都要很充足,并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这是人人都知道的;此外,还有一个生根的条件——精神方面,士兵之能克己牺牲,很勇敢地上前斗争,他决不是为那点薪饷所愿意如此的,他必定要知道本身的责任和战争的目的。”文章还强调:“军队中政治工作是如何重要哟,尤其是我们革命军应当准备着十分的精神战具,以对待那强有力的帝国主义。”12 月29 日,鲁易调离黄埔军校,聂荣臻在政治部的工作更加繁忙,经常要前往广州城内,向中共广东区委汇报和请示工作。

1926 年1 月12 日,广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改组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并规定各军自办的军校、讲武堂等并入该校。聂荣臻继续担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秘书,并被推选为《军事政治月刊》社政治编辑主任。1 月17 日,参加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3 期学员毕业典礼。2 月20日,在《革命军》第10 期发表《苏联红军的新首领》的译文(译自俄文版《国际通信》),系统介绍苏联海军、陆军人民委员,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伏罗希洛夫等一批新任红军将领的生平事迹。3 月8日,参加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4期学员开学典礼。3 月上旬,参与黄埔军校党团的领导工作。在黄埔军校政治部,聂荣臻最重要的工作是管理校内的中共党组织,由于校内党组织不能公开,所有工作都只能在秘密状态下进行。黄埔军校建立有党团领导小组,小组下面设置几个支部。党团活动除了做好政治教学,还要在军校的教官与学员当中,进行共产党的宣传,以扩大共产党在军校的影响与作用,凝聚更多的进步力量。此外,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在军校秘密发展党组织,吸收进步青年军人向党组织靠拢并入党。聂荣臻每周都要到广州,向中共广东区委汇报工作和接受指示。这一时期的政治工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军事人才储备,打下了良好基础。

3 月20 日,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聂荣臻与许多共产党员一起被扣押在中山舰上。获释后,他与周恩来、陈延年、黄锦辉等在中共广东区委研究对策,坚决主张针对蒋介石的阴谋进行反击。4 月中旬,聂荣臻被免去黄埔军校的职务,调中共广东区委军事部任特派员。在周恩来的领导下,负责与国民革命军第1、2、3、4、6 军政治部,以及黄埔军校等联系,向其派遣干部、传达党的方针政策等工作,为北伐作准备。6 月1日,陪同周恩来在广州城区司后街叶家祠叶挺的家里,召开叶挺独立团连以上中共党员干部会议,协助独立团作好北伐前准备工作。6 月,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聆听第六任所长毛泽东讲授《中国农民运动》课程。7 月北伐战争开始后,聂荣臻被中共广东区委军委指定为军委特派员,到北伐军中做联络工作。7 月中旬,被委派到武汉、岳阳、长沙,向北伐军中的中共党员干部传达中央和军事部指示,帮助解决北伐遇到的问题。10 月中旬,被任命为中共湖北省委委员兼军委书记,负责湖北军事工作。11 月,负责把黄埔军校第4期一部分中共党员毕业生分配到北伐军,其中林彪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4 军第25 师第73 团。12 月中旬,他向来武汉的总书记陈独秀汇报军事工作。12 月18日,参加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特别会议,仍任中共湖北省委军委书记,继续负责与北伐军以及筹建中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的联络事宜。

1927 年1 月,参与中共中央军事部分派朱德的具体工作。2月12 日,作为中共中央及中共湖北区委代表,聂荣臻出席在武昌两湖书院举行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开学典礼。4 月10日,受中共中央委派,与李立三等赴上海,协助周恩来将工人纠察队大批骨干队员转入秘密活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协助周恩来整顿遭受破坏的工人纠察队,处理善后工作。5 月中旬,与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秘密从上海乘英国轮船赴武汉。遗憾的是,他们赶到时“五大”已经结束。聂荣臻在武汉见到陈毅,并将他分配到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负责党的工作,公开身份为政治部文书。5 月2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武汉召开常委会议,中共湖北区委军委并入中央军事部。聂荣臻参与中央军事部的组成,负责对军队的联络和政治工作。7月中旬,周恩来召集中央军事部成员会议,任命他为前敌军委书记。7 月26 日,聂荣臻赶赴马回岭与第25 师中的中共党员策划起义事宜。8 月1 日,率第73 团等部队赶到南昌参加起义。起义失败后,与叶挺共同率领第11 军南下,于9 月23 日到达潮安、汕头。11 月4 日,致信中共中央军事部,报告“第25 师三河坝作战失利,部队尚存实力约1500 人,枪支不到1000 支,其中机关枪两挺”等情况。12 月上旬,由香港到广州,多次参加研究发动广州起义的会议,提出要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在夜间进行暴动,同时设法与各方面进行联系,了解情况筹备军械的建议。12 月11日,与张太雷、黄平、周文雍、叶挺、叶剑英等领导国民革命军第4 军教导团、警卫团一部和工人赤卫队7个联队共5000 余人发动广州起义,起义失败。12 月16 日,聂荣臻抵达香港,在中共广东省委军委工作,负责收容和安置参加起义撤至香港的人员、组织和分派兵运干部。

1928 年1 月14 日,中共广东省委决定组成士兵运动委员会,聂荣臻任主席。他在《广东省委通讯》第7 期发表《广州暴动的经验教训》,指出:“这次暴动是继南昌起义的又一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农民、士兵的武装暴动……夺取了敌人政权,产生了苏维埃政权。”3 月中下旬,聂荣臻参加周恩来在香港召开的广东省委扩大会议。4 月,在香港与张瑞华结婚。11 月24 日,聂荣臻当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常委,任省委军委书记。1929 年1 月18 日,继续任广东省委常委兼军委书记,负责中共香港西区区委和广东省济难总会党团的领导工作。10 月29 日,以中共广东省委巡视员名义前往广东东江地区巡视。

工农武装,参与创建红军

1930年1月,聂荣臻接到中共中央通知,调到顺直省委工作。2月,与张瑞华乘船由上海到天津,居住在马场道丰云路15号。聂荣臻仍任顺直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部长,张瑞华任组织部秘书。4月23日,与张昆弟到唐山巡视。5、6月间参与省委军委领导工作,与薄一波(中共天津市委士兵运动委员会书记)谈兵运工作。6月底,赴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顺直省委工作,随后调到中央特科工作,化名李松涛,公开身份是记者。没过多久,张瑞华也调赴上海,担任中央机要交通工作。在中央特科,聂荣臻主要负责无线电培训班,向各革命根据地提供军事情报,保卫党中央和地下党同志的安全,营救被捕同志,镇压叛徒和特务。9月24—28日,聂荣臻列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六届三中全会。9月—10月,与周恩来、刘伯承等开办苏区干部军事训练班,讲授苏维埃运动、土地革命、兵运工作、游击战、运动战等课程。其间与刘伯承、叶剑英、傅钟、李卓然等翻译《苏联红军步兵战斗条令》《苏联红军政治工作条例》等,供各根据地的红军作战和训练时参考。

1931 年1 月30 日,聂 荣 臻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参谋长。4月24 日,顾顺章在汉口被捕叛变。聂荣臻于25 日开始协助周恩来等采取紧急措施,销毁大量机密文件,迅速转移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和主要负责人。5 月,与李富春、朱瑞等开办中央军委士兵运动训练班。12 月中旬,奉调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工作,与陈寿昌等离开上海。1932 年1 月1 日,辗转汕头、潮州、上杭等地,当晚赶至中央苏区瑞金,留在中央根据地工作。1 月27 日,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2 月9日,参加红三军军事政治教导队开学典礼。3 月12 日,任红军第一方面军第1 军团政委。3 月18日,任红一、五军团组成的中路军总指挥部政委。4 月10 日,率红一军团在龙岩歼灭国民党军第49 师张贞部第145 旅两个团,缴获枪支930 支、炮两门,俘虏敌军680 余人。4 月19 日,在漳州聚歼国民党军第49 师大部,俘虏敌军1670 余人,缴获枪支2140 支、炮6 门、飞机两架。5 月1 日,部队整编,红一军团兵员配备计有9698 人、长短步枪5126 支、轻重机关枪24 挺、迫击炮6 门。

1933年春,聂荣臻率部参加第四次反“围剿”。8月2日,荣获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发的二等红星奖章。1934年1月31日,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2月14日,聂荣臻在中国工农红军全国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10月10日晚,率红一军团实行战略转移,从湘西出发开始长征。1935年1月14日,与林彪赴遵义,参加中共中央政治部扩大会议。长征行进到哈达铺时,他偶然从国民党《山西日报》上获悉陕北有一个根据地,立即把这一天大的喜讯告诉毛泽东。中共中央收到消息后,随即决定挺进陕北。6月14日,聂荣臻率部在懋功与红四方面军第9军第25师会师。7月21日,红一方面军整编,出任红一军政委。10月22日,赴吴起镇列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1936年4月至12月,任中华苏维埃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7月底,辗转上海等地抵达陕北保安。10月中旬,红一军团有兵员1.1万人,枪支6600支。12月7日,被任命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

纵横华北,创建抗日根据地

/ 1938 年的聂荣臻。

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颁令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8月25日,聂荣臻任八路军第115师副师长,全师兵员1.55万人。8月29日,被任命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前方分会委员。9月23日,与林彪率第115师主力进入平型关阵地。9月25日,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板垣师团第21旅团,歼灭辎重部队1000余人,取得全面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第一个胜仗。10月22日,率第115师独立团、骑兵营、教导队等部3000余人,赴晋察冀边界创建敌后根据地。10月25日,在五台县组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任司令员兼政委。12月28日,在吕正操陪同下接见整训的人民自卫军营以上干部。1938年4月9日,扩编后的晋察冀军区兵员达4万余人。12月6日,晋察冀军区向八路军总部报告,实有兵力8.6万人,枪5万支,炮54门。1939年1月6日,晋察冀军区冀中第三军分区部队在文安县伏击歼灭日军第110师团200余人,炸毁坦克1辆、汽车13辆、炮1门、轻重机枪8挺。11月7日,晋察冀军区冀中第一、第三军分区计5个团1个支队,在涞源县东南20公里的黄土岭将日军重重包围,激战两天,毙伤日伪军900余人,俘虏13人,击毙日军誉为“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中将旅团长,开创了抗战以来击毙日军中将级指挥官先例。1939年,晋察冀根据地发展到拥有72个县、1200多万人口、主力部队近10万人的模范根据地。1942年11月5日,晋察冀军区发布1937年11月 至1942年9月7日 战绩公报:共作战13157次,毙伤日伪军16.9万人,俘虏日军441人(9人投诚),俘虏伪军19603人(16991人反正),缴获炮116门、机枪1028挺、其他枪支32440支。

1945 年4 月23 日,聂荣臻赴延安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第七届中央委员。1946 年2 月,据晋察冀中央局统计,全区部队兵员约22.5 万人,其中野战军15 万人,地方军7.5 万人。3 月13 日,聂荣臻兼任晋察冀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校长及政委。1948 年5 月9 日,任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三书记、华北军区司令员。12 月,平津战役打响,中共中央决定以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组成平津战役总前委,统一领导和指挥东北野战军与华北军区部队并肩作战。12 月13 日,聂荣臻任平津区卫戍司令。1949 年6月下旬,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搬迁至中南海办公。

/ 聂荣臻(前立者)在平型关前线。

致力国防科技,推进“两弹一星”

1949 年9 月8 日,聂荣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市长。9 月21 日,出席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9 月30日,任开国大典阅兵典礼总指挥。10 月19 日,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副总参谋长、代理总参谋长,主持总参谋部工作。11 月21日,当选为北京市人民政府市长。1951 年1月4日,任中央军委兵工委员会副主任。1953 年3 月23 日,任中央军委编制委员会、军衔委员会、兵役法委员会主任。1954 年6 月19 日,增补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9 月15 日,任第一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9 月28日,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负责装备与兵工生产。1955年9 月27 日,在中南海怀仁堂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获得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9 月27 日,当选为第八届中央委员。1959 年4 月28 日,出席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当选为国务院副总理兼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第二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8 月17 日,任中共中央军委第三副主席。

1966 年8 月12 日,参加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69 年4 月28 日,继续当选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73 年3 月10 日,为证明金佛庄同志的革命生涯致信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处:“金佛庄同志是浙江人,共产党员,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生。曾在黄埔军校担任教官,后来到国民革命军任团长。1927 年途经九江时在轮船上被捕,同年在南京被害。”8 月30 日,出席中共十届一中全会,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75 年2 月5日,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1977年8 月19 日,出席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8 月25 日,继续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 席。1975 年、1978 年任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0 年1 月,任中共中央党史委员会委员,后来辞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职务。1982 年9 月12 日,出席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任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发明协会名誉会长。

/ 聂荣臻。

1983 年5 月,撰 写的《聂荣臻回忆录》第一版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12 月14 日,为黄埔军校创建60 周年题词:“纪念黄埔,促进祖国统一。”1984 年6 月6日,为黄埔军校成立60 周年题词:“团结共勉,统一祖国。”当选黄埔军校同学会顾问。夫人张瑞华当选黄埔军校同学会第二届理事。1987 年11 月,辞去所担任的党内外职务。1988 年3 月12 日,为《黄埔》杂志创刊题词:“海峡两岸人民都是炎黄子孙,黄埔同学自当共促祖国统一。”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0 年5 月11日,在家中会见来自台湾的原黄埔军校校友邓文仪、陈舜钦、周乐军、劳政武,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侯镜如,副会长郑洞国、杨荫东等陪同。会见中,聂荣臻嘉勉大家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海峡两岸交往而努力。9月12 日,会见刚从美国回国的原国民党高级将领、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李默庵,与他共同回忆了在黄埔军校、北伐、抗日战争中的经历,并勉励李默庵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努力。

1992 年5 月14 日晚,聂荣臻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93 岁。

猜你喜欢
聂荣臻黄埔军校工作
一·二八淞沪抗战中中国军队团级以上的黄埔师生 (不完全统计)
仿佛在黄埔军校上课
第二次长沙会战中中国军队师级以上的黄埔师生(不完全统计)
白求恩给聂荣臻的最后一封信
聂荣臻元帅过生日
不工作,爽飞了?
聂荣臻香港三次虎口脱险
走进“传媒艺术黄埔军校”——广视学院
选工作
聂荣臻:最后去世的长寿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