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重构的思考

2020-04-08 09:37王俊鹏
商情 2020年7期
关键词:互联网平台供应链互联网+

【摘要】基于我国传统农产品供应链存在一些弊端以及互联网的发展,本文将以生鲜农产品为研究对象,从供应链重构视角,从农产品供应链整体角度出发,针对原有供应链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将供应链由松散的状态变为紧密合作的利益整体。通过借助现有的冷链物流技术和信息工具等方式来实现农产品流通过程中质量安全提高、成本降低并能有效满足消费者需求。本文认为“互联网+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也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关键词】互联网+;供应链;互联网平台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都认识到互联网在社会中所承担的重要作用,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生鲜农产品生产行业。利用好互联网也是促进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重铸,促进农民创收的重要转折点。在2018年3月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就再次强调要发展“互联网+农业”,不断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随着电商平台的不断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形成设施完备、流程清晰的电子商务系统;但针对于生鲜农产品的电商平台尚未发展完全,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与漏洞。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好目前电商平台良好的发展现状,将其应用到生鲜农产品的电商销售,形成具有互联网时代特色的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促进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二、“互联网+”背景下生鲜农产品销售模式的转变

“互联网+”这一词在近些年来广泛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其内涵主要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可以说,“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生鲜农产品销售也不例外。

在这一大背景下,我国的生鲜农产品销售模式正在从传统的市场销售往电商B2C销售模式方向转变。即用户在线上购买产品,后续由卖家通过物流运输的方式进行进行配送。随着消费者年轻化以及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用户网购生鲜的生活习惯正在养成,据艾瑞咨询研究院调研数据显示,2018年生鲜市场交易规模突破2000亿,每周购买一次以上的生鲜网购用户占比达63.8%。同样,据阿里发布的《生鲜消费发展趋势报告》,以饿了么平台为例,生鲜商户大增且增量超过一倍,仅2019年一季度,平台上的活跃用户订单超2018年全年订单量,同比增速高达384%。由此可见,生鲜电商用户的数量逐年提升,同时也驱动着生鲜电商市场规模的扩大。

三、目前生鲜农产品销售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的销售方式主要是传统市场销售,也有一些生鲜电商销售。但这些销售方式都存在一些问题,成为供应链的痛点。

(一)生鲜农产品由于本身具有含水量大、易变质、损耗快的特质,保质期较短;此外,由于生鲜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不一,产品安全很难把控

根据报道,一般农产品收获后,如果不放入冷藏库,对于大基地种植的农户来说,损耗率高达30%~50%。除此以外,蔬菜直接运输损失高达10%~25%,而经过预冷,损失可减少到1%~3%。除蔬菜之外,像牛奶、水产等一系列具有规模巨大的生鲜农产品基本以散装原产品的形式在市场上销售,在运输的过程中对空间、时间、温度等都具有很高的要求,其中任意一个環节出差错都可能会导致产品的损耗,所以很难做到远程销售,那些种养殖户因此很难从中获益,也就造成农村贫困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鲜农产品的购买已经不再局限于价格:艾瑞咨询研究院2019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用户网购生鲜农产品时看中的因素已经不再以价格为主导,而是安全与品质,这两个因素占比分别为55.7%和49.3%。可一些农户为了缩减生产流程、谋取更多的利润会在种养殖阶段使用激素;像土豆的种植,农户在生长阶段就会播撒膨大剂等对人体有害的激素,这种激素会伴随植物的生长一直到最后进入人类的身体。这种现象在肉类生产也屡见不鲜,像之前的“瘦肉精”事件等等,都值得我们去思考与反思。

(二)传统农产品流通方式中存在分散经营、生产流通环节多、配送时间长、物流成本高、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

我国长期被誉为世界农业大国,但由于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的相对滞后性,大多数种植户都是个体生产,彼此之间相互竞争使得合作氛围不浓,关系松散,尚未形成产业集群,很难实现大批量生产。一部分农户会将自己的产品自产自销,自己带着生鲜农产品去城市销售;这种方式虽避免了中间商赚差价,但需要自行运往城市市场,中间有一定人力成本且耗时长的话会影响产品的鲜活性,带来一定的损耗。还有一部分会将自己的产品以较低的价格卖给当地的收购商,收购商再将产品加价卖给批发商,由批发商统一进行运输,送到合作的大型超市或者零售商。这中间的一系列过程,每一个环节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损耗。而且,这每一个环节都有人工费用,前后会产生较大的差价,这对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都没有益处。

以批发商将25吨南瓜从盐城运往上海为例,批发商从收购商进货25吨南瓜,价格为0.5元/斤(此处抛去运输车不达标准重量或超重的罚款不计)经过四小时的车程,需要支付卡车司机1800元的费用,另还有邮费800元;抵达上海后,需要三名人工将货从车上卸下来,每人每天的工资为280元。经过分拣后,以0.75元/斤的价格卖给超市和零售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生鲜农产品的运输成本费用还是很高昂的,这也仅仅是普通短途运输,冷链物流的长途配送成本会更加高。

(三)物流模式复杂,供应链过长,信息化程度低,供需双方沟通较少,导致了产品生产过度,供求失衡,造成资源的浪费

目前现有的生鲜电商从事生鲜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户大多是凭着个体的经验或某种优势一味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交易的盲目性很大。这种生产者单方面供货很难了解消费者的真正的需求,盲目生产,造成信息链中断的局面;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资源多余最终导致浪费的结局。

以南京市为例,南京市生鲜农产品主要来源为:蔬菜类主要来自于山东、安徽以及苏北地区,水果类主要来自于浙江、山东、陕西等地,畜禽类来自于苏北地区、山东等地,鲜活水产类来自省内连云港、南通、以及浙江、广东等地。采用的运输方式,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水路、空运为辅;以常温物流为主,冷链物流为辅;其中涉及到的物流活动,以运输、储存为主,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为辅,包装、配送、信息处理活动较少采用;参与生鲜农产品物流的主体较多,主要有农户、农产品收购商、专业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供应链链条较长,绝大多数生鲜农产品要经过三到四级批发,才最终被消费者购买。

而且,在目前这种涉及对象多且信息化程度低的情况下,生产者很难了解消费者真正想要的产品;同样的,消费者也了解不到生产者能够提供的产品。这种双向阻隔式交易容易使生产者很难生产出消费者真正想要的产品,导致供求失衡的情况。同时,在经过如此冗杂的批发程序之后,生鲜农产品会有很大的损耗,造成了资源的极度浪费。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重构供应链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

四、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重构

(一)重构的供应链运转模式

重构的供应链是基于现有的B2C生鲜电商的销售基础上,我们建立了以互联网平台为中心的双向循环流通结构,将供应链向生产端延伸,整合零散的产品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

在生产者方面,我们会对生产者的产品进行安全检测,抬高入驻平台的标准,在源头确保生鲜农产品的安全。之后,我们将符合要求的生产者的产品信息录入平台,使得消费者在平台能够看到所提供的产品;在消费者方面,消费者可以利用平台进行产品的预约与购买。在平台中,消费者能够清楚了解到产品的培育、采摘时间、处理工艺、运输等信息;如果收到的生鲜农产品有问题,可以通过平台直接反映,可以精准具体到任一家货源。从而可以建立良好的评控机制,反促生产者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针对长期货源质量过低的农户,平台会及时给予督促反馈;严重者会从平台撤下去。同样地,如果货源质量高的话,消费者可以与之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与众不同的是,重构的供应链有一环节会将配送途中产生的损耗以及消费者消耗完产品之后产生出来的厨余垃圾将会由平台统一回收到生产者处,用于新一轮播种的作物堆肥。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单次运输的成本所能实现的价值而且可以有效实现绿色种植,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在“生产者—互联网平台—消费者”这三者的运作之外,还有一个部分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地区仓储点。我们会在城区边界圈进行合理选址,将货源辐射到相关的村户,以确保供货通畅,配送及时。地区仓储点,主要用于集中生产者所准备好的生鲜农产品,利用已经相对成熟的可追溯信息系统,将产品贴上信息码,不仅方便平台处理紧急情况还能够方便消费者了解产品的配送状况。当平台产生订单时,就会传送到集中点,集中点进行信息匹配、备货、物流配送等一系列销售服务,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此外,如果出现需求量大的情况,平台会根据销售情况及时反馈给各生产者,适时增减生产数量。必要时,会采取跨地区调配仓储,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简言之,整条供应链的运作只需要用戶直接在手机上下单第二天想要的食材;次日,就会由物流公司将前一天预定的食材送货上门。同时,回收难以处理的厨余垃圾,反促生产者生产。整个运转模式直接打通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的供需链:一方面,消费者的需求对于生产者来说,有一定的导向性,用偏向性的种植生鲜农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损耗;另一方面,在平台的帮助下,消费者能够在生产方直接选取自己想要的产品,减少了从前冗杂的采买程序,购买更便捷也更便宜。

(二)重构的供应链带来的影响

供应链重构之后会给生产带来优化。除了提高农村的信息化程度之外,在线上购买的时候可以根据大数据分析消费者的购买喜好精准预测市场需求,了解消费者想要的,避免出现“供过于求—价格降低—减产—供不应求—价格抬高—增产—供过于求”的恶性循环,这种市场供求失衡的情况会极大的浪费资源。重构链能够指导生产者生产出消费者想要的,节约成本,提高质量,促进生产者增收。

供应链重构之后会给消费者带来便利。一是在“互联网+”背景下,能够满足线上购买生鲜的消费者获取产品来源、采摘时间、物流运输等信息的要求。二是采取划地区配送,极大的缩减了在路上消耗的时间,从时间和地区两方面确保了商品的新鲜度以及配送周期。三是切实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所有的货源来源可靠,筛选严格,大大减少生鲜农产品的安全隐患。

供应链重构之后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变化。一是线上销售平台直接联系对应农户与城市消费者,缩减原先大量中间商所赚的差价,直接帮助农民摆脱贫困,有利于乡村振兴和缩小城乡差距。重构过程中可以派遣大学生进行援助,协同完成前期的准备工作以及后续维护工作。二是缩减农民的种植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农作物种植,扩大需求量大的农作物种植和养殖,另外回收的耗材和厨余垃圾可以用来进行堆肥,促进新一轮有机天然生鲜农产品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朱长宁.大城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整合对策探讨——以南京市为例[J].价格月刊,2013(1):76-79.

[2]晁晓龙,李金洺.我国生鲜农产品现状分析[J].市场周刊,2016(1):14-15.

[3]蒋倩.“互联网+”背景下生鲜农产品优化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15):171-173.

[4]于斌.互联网+背景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创新研究[J].农业经济,2019(2):133-134.

作者简介:

王俊鹏(2000-),男,汉族,江苏海安人,本科在读,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生鲜农产品供应链。

猜你喜欢
互联网平台供应链互联网+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互联网平台下的智能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基于协同融合的医院信息系统互联网平台应用研究
美国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全球霸权
产品可靠性与供应链集成优化设计研究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