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干热河谷区葡萄单幅连棚促早栽培技术

2020-04-09 08:56刘凤弼铁余斌杨映红王丽萍丁玉清王家祥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20年2期
关键词:单幅葡萄

刘凤弼 ,铁余斌,杨映红,王丽萍,丁玉清,王家祥

(1. 宾川县金牛镇农业服务中心,云南宾川 671600;2. 宾川县宏源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云南宾川 671600;3. 宾川县农业局,云南宾川 671600;4. 宾川远航植保科技有限公司,云南宾川 671600)

云南干热河谷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光照充沛,土壤肥沃,是我国著名的农作物高产区,被称为“天然温室”。近年来,云南干热河谷区葡萄产业发展迅速,2019年栽培面积近4万 hm2。宾川县是云南省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的典型,目前已经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成熟最早的‘红地球’葡萄生产基地,2019年葡萄面积1.17万 hm2。

针对该地区特殊的光热优势,在葡萄生产上引进大Y架模式栽培,通过整合简易大棚、避雨栽培、水肥一体技术、三带整形技术、树相栽培、群体结构数字模式、病虫害规范化防治等栽培技术,提炼出了葡萄“单幅连棚降密提质促早熟”集成技术,经过4年的推广运用,效益突出,体现出技术集成集约化生产的良好效果,具有多元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特征。现介绍如下:

1 该集成技术的针对性和优越性

1.1 技术的针对性

该技术设计的单幅连棚适用于宾川坝和云南干热河谷区的低海拔区域葡萄栽培区,具有冬春提温防寒和夏秋避雨防病、防冰雹的功能。降密提质是针对云南大多数农户葡萄生产中存在行距小、密度高(700~900株/667m2)的问题,且多是单篱架栽培,进而提出扩大行距,提升架式,斜平枝条,完成三带整形,采用Y型架面来实现提高葡萄的外观色泽和内在品质的目标。

促早熟是相对海拔1650 m以下河谷区来定位。通过连棚防寒、破眠促早、提架降产等综合技术的应用,把成熟期从6月—7月提早到4月—6月(早熟品种4月下旬成熟,‘红地球’6月中旬成熟),不仅填补了我国和周边地区的鲜食葡萄市场空白,而且错开本区域的7月—8月的销售高峰期,实现错峰销售,从而获取高效益[1]。

1.2 技术的优越性

单幅连棚降密提质促早熟栽培技术具有扬长避短,发挥本地优势的优越性[1]。通过技术应用效果总结出十大优点:

(1)提早上市。在海拔1650 m以下区域实现葡萄极早熟栽培,不仅填补全国市场空白,还能实现错锋销售,能有效的缓解集中上市的压力,明显提高葡萄的经济效益。

(2)有利于葡萄标准化生产。通过架式的调整能够极大的提升葡萄的外观品质和内在质量,实现标准化生产。

(3)采用大“Y”架的枝条布局,不仅能提高葡萄叶片的光合效率,还能从根本上解决云南葡萄产区日烧和气灼严重的问题。

(4)实现三带整形与避雨栽培相结合,明显地减轻了病虫危害,可以减少30%农药用量,还能有效的减轻暴雨、冰雹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为葡萄质量安全提供保障。

(5)通过采用平主梢、放副梢的树相栽培和半机械化操作,省工50%。

(6)扩行后进行行间套种,能够解决粮经、水果争地矛盾,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复合种植,有效提高综合效益。

(7)通过扩行后的行间套种实施秸秆还田,深翻改土,逐步提高有机质含量,达到改善土质的目的。

(8)改革架式后可以提高挂果高度,通过田间放草或者行间套种,利用作物对土壤养分需求不同的特点,有效降解土壤盐害的问题。

(9)降低密度强壮个体,配套“水肥一体化技术”节约化肥30%,能够有效解决“面源污染”的问题,保护农田环境。

(10)操作方便,不择地形。适应云南的特殊地貌,能有效的提高设施与土地的利用率。

2 技术要点

要做好该项技术的运用,必须全方位整体推进,认真抓好每一个环节,才能发挥其优越性,实现促进葡萄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的目的。

2.1 新建标准园

全园土地整理后,认真规划机耕路、管沟线、电路与生产、生活用房,每667 m2准备20~30 m3有机肥用于土壤改良。按行距2.5~3 m,开挖深40 cm、宽60 cm的定植沟,沟内施用有机肥;采用2.5 m水泥柱,以5.0 m的间距立支架。定植株距0.6~1.0 m,定干高度1.2~1.4 m(图1),第一条铁线高度1.0~1.4 m。

2.2 老园改造

针对目前生产中行株距小、单篱架或单篱双臂架式的老葡萄园,采用隔行挖行或隔株挖株的办法来降低种植密度。在降密之前先要复壮树体,将留下的健壮植株于土表面处锯断,重新培养成独干树体,采用“Y”形整形,解决主干零乱、不易规范的问题。

2.3 滴灌设施的安装

滴灌是实施水肥一体的重要载体,一般按照葡萄园的地理环境和栽培密度进行安装。

2.4 枝叶及果穗数量设计

每667 m2留枝量2500~3000个,按2.5~3 m行距计算,枝距15~22 cm,即每667 m2挂2500~3000穗(早熟品种为2000~2500穗),单枝留叶量60~80片,叶片系数3.0~3.5[2],穗以下副梢抹除,穗以上副梢自然生长,超过6片叶不停长的副梢进行摘心,主梢延长至架面顶部。两行之间架面留20 cm的间隔。每枝留1穗,穗长20 cm,穗重1.0~1.2 kg,每穗80~100粒,粒重12~15 g。

2.5 建棚技术

2.5.1 时间安排

上年 9月—10月做好棚的骨架; 12月中下旬第一次扣棚,根据气温变化逐步全封闭;次年3月撤出;后期成熟的葡萄或者二次果在进入雨季(6月—9月)时第二次扣棚。此时只上顶膜,不上边膜。

2.5.2 设计和安装

(1)单幅连棚的长度与葡萄墒长度一致;宽度同架面叶缘位置,也可以用行距减去20~30 cm设计;拱棚净高为立架以上50~70 cm。在两幅单拱中间加一小幅平行膜或者白色遮阳网,把两个拱棚连接起来,四周每4 m加一立柱做骨架,用白色遮阳网与塑料布封闭。这样上下相连全田封闭,形成简易大棚。

(2)单幅连棚的拱棚构造:在横梁两边1.2~1.3 m处固定边线,在立柱延伸的顶端0.5~0.7 m高度固定中线,用3.8 mm的钢丝横向连接边线与中线形成拱顶[3]。拱顶上覆盖薄膜生成拱棚,两个拱棚之间上一道网线,拉一幅小平膜(或者遮阳网)。下面再反扣一道网线固定小平膜,这样把拱膜固定连成一体(图2)。

2.6 单幅连棚葡萄生产管理要点

2.6.1 土壤培肥

根据葡萄园的地形进行土壤管理,按定植规格开挖宽60 cm、深40 cm的定植槽,定植槽底层回填30 cm的表土或树枝、秸秆,上面施入有机肥(圈肥5 t、草炭土10~30 t、农作物秸秆3~5 t),生土回填在最上层,墒型适度隆起。

2.6.2 架式与整形设计(“三带”整形设计)

采用大Y架设计,定干高度1.2~1.4 m,V型上口宽2.0~2.4 m[4]。三带整形设置:通风带地面上1.0~1.2 m,挂果带1.0~1.3 m,生产带1.2~1.8 m。要求立柱高2.5 m,入土50 cm,架高2.0 m。用实心竹干或钢管连贯立柱为横梁,在立柱1.1 m处到横梁上一侧的1.1~1.2 m处用实心竹或钢管连接,两边对称处理形成Y型架面。

2.6.3 幼树定干

Y字形定干。‘红地球’葡萄的幼树1.2 m高度处摘心培养4个副梢,采用斜平顺架型绑枝作为挂果母枝,5~7片叶摘心,一次副梢到架顶[5];‘阳光玫瑰’‘夏黑’‘克瑞森无核’1.2 m高处不摘心,只是弯曲平绑,副梢4~5片叶摘心作为结果母枝,一次摘心后放梢到架顶。老园改造的在隔行挖出之后,同样以1.2 m高度定干,用1.2~1.5 m处的花芽来形成产量,挂果梢成扇形分布,枝条分布在两根铁线上。

2.6.4 冬季修剪和破眠促萌

冬剪时‘红地球’长短结合,‘阳光玫瑰’‘夏黑’‘克瑞森无核’留2芽修剪,预留芽量为设计穗数的2~3倍。每667 m2选2000~2500个结果母枝,留芽量5000~7000个。在萌芽前25~30 d用3%的单氰胺溶液涂抹结果母枝上的冬芽,破眠促萌。为确保发芽整齐,低热区最好间隔48 h做两次涂抹,必须严格遵守用药量。

2.6.5 果穗处理

‘红地球’分穗期除去副穗,开花期根据花穗的伸长状态决定摘去穗尖的程度,设计穗长20 cm,花期前留穗长10~14 cm。侧穗短的留4~6个,侧穗长时留2~4个,去主穗尖,在生理落果结束时单穗留果80~100粒。‘克瑞森无核’花前去副穗,生理落果结束梭形整穗,单穗留果120~150粒。‘夏黑’‘阳光玫瑰’分穗期除去副穗,开花前根据花穗的伸长状态决定去穗尖的程度,花前留穗长6~8 cm,圆柱形整穗,侧穗留单层,‘夏黑’单穗留果80~100粒,‘阳光玫瑰’单穗留果50~70粒。

2.6.6 膨果

‘红地球’葡萄在幼果12 mm大小时,用奇宝(GA3)1万倍和保美灵(苄氨·赤霉素)5000倍液浸或喷果穗,8~10 d用丰产素10 g兑水12.5 kg喷果穗[6]。‘克瑞森无核’葡萄幼果12 mm 大小时,用奇宝1万倍和保美灵5000倍液浸或喷果穗即可。‘夏黑’‘阳光玫瑰’葡萄在谢花后3 d时,用GA312.5 mol/L+吡效隆2 mol/L第一次浸果,14~16 d后用GA312.5 mol/L+吡效隆5 mol/L第二次浸果。

2.6.7 套袋时期选在转色期前,采用白色防水袋,上口扎紧拉伸平顺。

2.6.8 平衡施肥[7-8]

葡萄植株需要适时、适量的吸收营养物质才能满足其营养需求,根据葡萄不同发育时期的生长特点和需肥规律进行平衡施肥。

(1)秋施厩肥3~5 t/667m2或精制有机肥2000 kg加平衡型控释配方肥80~100 kg加大粒硼600 g、大粒锌400 g。

(2)萌发后2 kg尿素加1 kg高钙镁(N:P:K:Ca:Mg=13:3:15:8:2)水溶肥滴施提苗,开花前根据苗势滴施或者浇施平衡型(N:P:K =20:20:20)水溶肥或者磷酸二氢钾2 kg,谢花后施同样的平衡型水溶肥3 kg加高钙镁水溶肥1 kg。

(3)幼果期(硬核期)施高钾型控释配方肥80~120 kg。

(4)转色期施高钾型水溶肥(N:P:K=17:9:34),每7 d一次,共3次,每次3~5 kg。其余根据苗情用水溶肥适时调节。

(5)叶面补充。于采果后、3叶期、开花前、谢花后4次叶面喷硼。开花前、谢花后2次叶面喷锌,开花前1次叶面喷铁肥,幼果期到成熟叶面多次喷施钙肥、镁肥、磷酸二氢钾、氨基酸等叶面肥 。

(6)看叶果施肥。要达到树相平衡,必须观察枝、叶、果的生长情况,当开花前出现节间过长、叶片大即长势旺的情况采取控肥水的方法调节;反之长势弱时稍加强肥水的使用量,达到基础树相,即节间长8~10 cm、叶柄8~10 cm,叶片宽度分别为12~15 cm(红地球)和25 cm(夏黑和阳光玫瑰)。

2.6.9 水分管理

优先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寡沙地配合使用莫宝保水剂3~5 kg与有机肥一起开沟施入。浇透促萌水,开花前适当控水,幼果期保持土壤湿润,转色期干湿交替,注意排涝。

2.6.10 土壤耕作

除了种草免耕的葡萄园,土壤必须每年翻耕2~3次,10~11月深翻晒田,5月浅挖促根(幼果期),8月结合施秋肥开沟断根(采果后)。

2.6.11 病虫害防治规范

病虫害的防治总体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依据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科学治理。在绒球期、发芽后到开花期、谢花后到套袋前、套袋期间、套袋后到采收前这5个时期制定不同的防治规范(表1)[9-11]。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加强树体管理,增强树势,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适时预防。抓住关键防治时期,实现化学防控与生态安全、食品安全相协调。

表1 病虫害防治规范Table 1 Pests and diseases control specifications

猜你喜欢
单幅葡萄
葡萄冬季还能挂树上
基于改进大气散射模型的单幅图像去雾方法
基于CNN的轻量级神经网络单幅图像超分辨率研究
基于暗通道先验的单幅图像去雾算法研究与实现
葡萄熟了
当葡萄成熟时
葡萄
浦峰:一名摄影记者对单幅图片价值的困惑
月度大片
1994期刊封面优秀奖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