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方法探究

2020-04-09 08:17吴沐杰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7期
关键词:逍遥游思辨能力语文阅读

吴沐杰

【摘要】  当今世界教育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因此,教师有必要找到一种方法提高学生的理性思考的能力。“高中語文课程标准”强调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阅读写作也越来越关注高中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在这种背景下,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研究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探究以《逍遥游》为例提出了提高学生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辨思维能力方法,即通过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聚合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关键词】  思辨能力 语文阅读 逍遥游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7-155-01

语文教育是人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帮助年轻人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思维方法。为了达到以人为本的目的,高中生的语文阅读教育有教无类,在尊重个体不同差异的前提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高中生思辨能力。因此,在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学过程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引导。这种方式,符合当今世界“以人为本”的发展趋势。

一、思辨的内涵

思辨,顾名思义,就是思考辨析。它旨在指导我们用批判性思维和独立精神去面对和发现这个世界,重新构建个人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具体来说: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那就要懂得引导学生用批判性思维和独立精神去理解阅读材料,通过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阅读内容的理解,进而重新构建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即更加完善学生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方法

(一)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培养发散性思维需要给予学生足够广阔的思想空间,有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发散性思维的思维方式可以通过已知的信息相互结合,从而产生独特的新信息。”中学生从多个方向和角度去思考可以认为是在培养其发散性思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观状态,鼓励他们以抽象概念作为出发点,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与此同时,思维具有人文特征。其重要的表达依赖于答案的多样性,每个学生所表达的是每个人的意见和感受。因此,面对这种情况,教师更多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构建竞争性的课堂气氛。例如:在教授《逍遥游》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逍遥游”为出发点,思考什么是“逍遥游”?如何才能达到“逍遥游”?引导学生从多个方向和角度去思考,形成“答案”的多样性表达,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提高学生聚合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并不是相互孤立的,通过发散思维获得的信息需要总结出自己的观点态度,这就是发散思维到聚合思维的提升过程。在实际的学习思考中,人们往往更加注重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之间的对比,但是很少有人认识到两者之间其实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和促进的。所以,我们必须利用两者间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和促进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会总结观点态度,提高聚合思维能力。例如:《逍遥游》开头以大鹏南飞和“野马”、“尘埃”的任意游荡以及“水积不厚,无力负大舟”,“风积不厚,无力负大翼”,可谓想象奇特,我们将这些事例进行聚合总结,最后明白了这些事例都是在论证世间万物都“有所待”,因而算不上逍遥游。因此,发散思维要求将不同事例进行联想思考,最后要通过聚合思维将其总结归纳,所以,这样也就在无形当中提高了学生的聚合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上,教师仍然以讲授为主。老师允许学生质疑还是鼓励学生问问题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是否真正的进行思维。如果没有老师的鼓励和指导,没有思考氛围,他们可能会安静,进而没有真正的去思考。因此,教师可以先提出文本问题,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应提醒学生反思自己所理解出来的“答案”,反思理解的是否有偏差,反思自己的“答案”可否再完善,即用批判性思维去思考问题与“答案”。当学生使用文本呈现出更加一致的全面的思考和观点时,教师可以再适当引导学生思考:“没有其他的意见吗?”刺激学生去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重新看待事物。总之,我们必须尽力培养学生批判的能力。例如:我在教授《逍遥游》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作者举出“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冥灵“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彭祖以长寿闻名于世为例说明了什么呢?学生能答出说明小知不能了解大知,寿命短的不能了解寿命长的,却没想到更深一层,于是我让学生再思考,除了说明这点外,还说明什么?或者更进一步讲,到底是在说明什么?通过这样层层发问,学生最后终于理解这实际上强调的是人的认识上的大小区别,还是说明“万物皆有所待”。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来引导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目前,我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一个比较常见的目标偏差问题,即以工具性目标为重点,忽视人文目标。因此,在培养语文阅读教学思辨能力的过程中,首先要正确认识阅读教学的人文目标,把人文目标作为工具性目标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这要求教师在制作教学设计和教学计划时纳入人文目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实现这些目标。也就是除了上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外,教师还应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人文教学。具体来说,在课堂上,教师要懂得运用声情并茂的表达,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学生从语文学习中体会到语文的人文美。

[ 参  考  文  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9.

[2]孙立.思辨性阅读与表达[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24.

猜你喜欢
逍遥游思辨能力语文阅读
《逍遥游》中“而”字的用法与读音
庄子的人生境界探析
大鱼海棠——中国动画的逍遥游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宋荣子:《逍遥游》中不应被忽视的人物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