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研究

2020-04-10 05:46胡庆祯
海峡科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三明市三明科技型

胡庆祯

三明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研究

胡庆祯

(三明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福建 三明 365000)

通过调研三明市20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采集相关数据,分析企业发展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并尝试提出促进我国山区城市科技企业创新能力发展措施的改进建议,主要是:尊重科学规律,建立可评估和计算的技术评价体系、技术转移专业人才培养梯队,修订专业技术考核指标,加强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协同服务能力。

创新能力 成果转化 技术转移 服务质量 科技型中小企业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由科技人员领办或创办,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科学研究、研制、生产、销售,以科技成果商品化以及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高新产品为主要内容,以市场为导向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实体。简而言之,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以创新为主要使命和生存手段的企业。

三明市位于福建省中西部山区,地处长三角与珠三角、沿海与内陆的重要连接带,是福建省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有着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集聚了全省最大的钢铁、化肥、人造板、重型卡车等生产企业,已形成汽车及机械、冶金及压延、林产加工、矿产品深加工、纺织、化工、建材和建筑业8个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研究三明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对我国相似中小城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按照认定标准的侧重点不同,福建省科技厅将科技企业分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技型备案企业等类型。截至2019年9月,三明市共有各级高新技术企业153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24家、科技型备案企业116家,这其中绝大部分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对这些企业提供技术合同登记和其他科技咨询服务的过程中,笔者通过电话咨询、面谈,部分企业上门走访等形式开展调研,共调研了其中的20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调研结果所折射出来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三明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中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

1 三明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受调研的企业中,186家(占比90.3%)为私人控股企业,创立5年以内的企业为38家(占比18.4%),企业人数在50人以下的为185家(占比89.8%)。通过调研、搜集数据,发现以下几点共性问题。

1.1 企业创新能力偏弱,水平偏低

通过调查近五年三明地区专利申请和授权情况,如表1、表2所示,发现三明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研发能力较低、创新合作不畅、高质量创新成果较少等问题。

从三明市科技与知识产权局2014—2018年专利申请、授权数据情况来看,三明地区这5年间累计申请专利1784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217件,占申请总量12.4%;授权专利12921件,授权发明专利523件,占授权总量4%。查询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同期,国家发明专利申请量约占总申请量的35%左右,授权发明专利约占总授权量的12%左右。三明地区的发明专利申请比重和授权比重均为国家平均水平的1/3。显而易见,作为山区工业城市的三明市,科技创新成果产出整体水平较差。

表1 近五年三明地区专利申请情况 单位:件

表2 近五年三明地区专利授权情况 单位:件

1.2 政府扶持有心乏力,协作成效不突出

“福建省大型仪器协作网”是福建省科技厅为提高全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利用率,减少重复购置,合理配置科技资源而安排建设,目的是为福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产业技术创新提供合作与交流的一个平台。自平台建设开展以来,福建省测试技术研究所完成了大型仪器资源数据库和门户网站的建设,汇集了全省企事业单位大部分单价30万元以上,由政府参与出资购买的可供共享的科研仪器设备,有效提升了省内部分大型仪器设备资源的利用率,推动了省内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工作。根据协作网数据,截至2019年8月,三明地区入网提供科技创新共享服务的科研仪器设备仅为123台套,且其中大部分为医疗机构、学校等官方机构设备,由私人企业提供的共享仪器设备只有11台套。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在三明地区,不管是政府还是各企事业单位,用于科技创新的研发投入都偏少。三明市政府虽然也在积极通过政策扶持和财政资金奖补激励等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创新投入,但是因财力有限,参与购买的科研仪器设备数量偏少,成果并不明显。通过调研,在206家受调研企业中,反映政府扶持效果一般或者较小的有181家,如表3所示。

表3 政府激励效果情况

1.3 服务机构数量众多,质量不高

三明全市目前共拥有各级众创空间44家,科技企业孵化器20家,星创天地10家。这对于一个常住人口仅254万的地区来说,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在绝对数量上已经不少,然而通过调查,这些机构大部分还处于提供一些办公场所的“物业公司”阶段,各类众创空间、孵化器等一般都是参考国家、省、市的相应标准建设,目标多数定位于满足完成上级交办的指标任务,获取相对应的各级政府政策和资金扶持,对创建具有完善科技创新服务能力,为入驻企业提供高效全面的专业增值服务能力方面关注不够,入孵的企业相互关联和支持较弱,技术转移服务能力和服务收益都很有限,各类技术转移服务机构间横向合作也很少。各个区县的机构,从建立初始大多就各自为战,缺乏统一协调规划,机构建立后,因为没有统一管理,互补性也较差,自然就缺乏合作互动的欲望和需要。

1.4 人才结构不够合理

调研显示,三明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除了技术和资金需求外,其实更加看重人才。人才缺失是三明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速遇到的重大瓶颈问题,有超过一半(116家)的企业在调研中表示,当前三明市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扶持政策,对吸引和留住人才作用较小。这说明,相关部门不仅仅要为企业创新创业提供资金和办公场所等方面支持,更需要为人才的创新创业甚至是为其家人工作、生活、入学提供更加便利的大环境。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从事知识密集型行业,因此对人才的学历有较高要求,然而,受调研的中小企业中,大专以上学历员工超过50%的仅有18家,绝大部分企业的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比在20%左右。分析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三明的科技企业在薪资待遇、科研条件建设等方面总体水平较一般,对人才吸引力有限;二是三明市作为老工业基地,大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含量也还相对不高,需要普通专业技术人员,但是对高端人才(硕士及以上)的需求也并不紧迫;三是三明地区高等院校数量偏少,整体层次偏低,高端人才造血能力较弱;四是三明人才外流严重,本地学子外出创业的热情高涨,而地方对外地人才吸引力却不足,外地人才引进困难,高层次人才更少,整体人才流失情况不容乐观。

2 改进建议

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经济转型压力不断增大,政府财政支持有限的大环境下,必须合理制定科技创新政策,充分利用好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力量,调动企业科技创新积极性,带动山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促进技术转移。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 尊重科学规律,提供正向、积极的保障

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服务的各个环节都有着严格的科学规律,政府在其中要多引导、多保障、少干预。比如,在技术开发或者承担各类科技项目的过程中,是否能够完全依照任务约定,实现任务目标,实际上是很难预料到的,如果因为出现无法预料且很难克服的困难,致使研发部分或者全部失败,风险责任的认定和划分,应该有一个合理的约定,而这既体现了对客观规律的尊重,也符合鼓励创新,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技术转移服务也是如此,现在政府部门对技术转移服务的考核倾向于对技术转移成功率的考核,而对技术转移服务过程的顺利实施缺乏保障。现实中,很多技术转移服务,在供需双方实现对接后,往往对提供技术转移服务的机构置之不理,甚至不再履行中介服务协议,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合理权益没有保障。因此,急需出台合理、有力的技术转移促进政策。

2.2 完善评价体系,拓宽中小企业参与渠道

现在政府的各类立项项目,一般都是通过政府设置扶持的种类领域,由企业按照政府设定的固定格式提交项目申请材料和相关佐证材料,然后各级主管部门聘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评审,根据专家评审的意见确定资助企业的项目和相应额度。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型企业人才众多,行文格式规范,佐证材料详实,中小科技创新企业很难在材料编撰质量和佐证材料充实度上与大中型企业抗衡,同时,评审过程中受所邀请专家能力、认识、主观观感所限,以及政府立项项目安全性角度出发,各类立项项目容易出现“锦上添花”多、“雪中送炭”少的现象。譬如,每年各类科技项目的承担单位大多为年年出现的“老面孔”,“崭露头角”的新企业数量较少。对此,有必要改革各类项目的资助条件和要求,适时建立既能对各类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积极扶持,同时又能合理降低政府项目风险的技术评价体系。

2.3 加强服务能力,提高中介机构服务能力

地方中介服务机构必须提高专业服务能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针对欠发达地区科技中介服务开展有困难、重大项目成果转化难的特点,有区别性、针对性地建立评估体系,对真正开展技术成果转移的服务机构给予政策支持,而不是仅仅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把发达、欠发达地区的所有服务机构放在一起。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要在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区域间机构功能互补、交流合作上下功夫,引导机构提升服务能力,提高区域联动频率,实现优势互补。

2.4 修订考核指标,完善技术转移认定标准

按照《合同法》《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和《技术合同认定规则》等法律法规要求,经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的当事人可以依照有关规定享受国家有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税收信贷和奖励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而未申请认定登记和未予登记的合同不得享受有关优惠政策[1]。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曾经对稳定技术市场秩序,及时反馈技术转移动态信息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这不符合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实际需要,现代社会合同的签订更加注重效率,即便合同内容不够细化,但是只要双方达成一致,哪怕合同执行过程中有所偏差,也可以双方协商解决,这个时候,技术合同实际上已经成立了,在事实上就应该获得政府的政策支持。因此,有必要积极修订技术考核指标,促进技术转移。

2.5 优化服务队伍,建立服务人才培养梯队

目前,各级各部门都出台了种类繁多的惠企政策,也都在积极推动和宣传推广。但是在实际调研中发现,“政策壁”现象非常普遍,很多政府部门认为企业应该知道,甚至应该熟练应用的政策,真实情况是很多企业不仅不会用,甚至都不一定知晓。究其原因,当前,三明企业获得各类惠企政策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政府培训和各类科技中介机构的培训宣传获得。而企业对政府政策研究不重视,不少企业都是交给能力素质一般的管理人员负责,即使好不容易培养了个别知晓相关政策信息并有一定应用能力的人员,又因为企业人员流动性大,企业无法持续增强相关能力建设。因此,需要建立技术转移专业人才培养梯队,源源不断培养技术转移专业人才。这类人才不但需要对各行各业有通识性的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能熟知并应用各部门各种惠企政策和相关法规。

3 结束语

山区城市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离不开科学、有力的政府支持和高效精干的技术转移机构服务。因此,政府需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建立差别化的技术评价体系,探索适合不同区域发展情况的技术转移评估标准,建设技术转移专业人才培养梯队,提升技术转移机构服务成效,有效激活企业创新活力,为我国创新创业大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1] 贾羽.技术合同认定登记中出现的问题合同浅析[J].技术应用,2018(6):96-97.

F276.44;F273.1

A

1673-8683(2020)01-0071-03

猜你喜欢
三明市三明科技型
三明市海斯福化工责任有限公司
三明市海斯福化公有限责任公司
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性金融融资战略的相关研究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三明:姐妹发展有愿望,增收有门路
林深水美佳人茶香——三明市妇联推动茶文化活动综述
2020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开始啦
“悦读·家@万家”活动三明首秀惊艳亮相
杨三明:上善若水,求变者通
贵州省590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并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