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思维:高职“网络综合布线”课程改革新路向

2020-04-10 07:00江丽丽韩斌
江苏教育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

江丽丽 韩斌

摘要:工程思维是指人们在进行工程规划、设计、建造、运行、维护、管理和评估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思维方式。高职“网络综合布线”作为一门设计与制作的综合性课程,已从培养传统的操作工转变为培养具有整体观能设计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课程必须进行以工程思维为导向、教学内容整合为基础、仿真实验软件为支撑的课程改革探索实践,以实现培养新型复合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工程思维;“网络综合布线”;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1C-0067-03

一、工程思维内涵解读

思维方式是一定时代人们的理性认识方式。是按一定的结构、方法和程序诸要素结合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思维运行样式。[1]不同的实践活动要求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工程活动是造物活动,渗透和贯穿在工程活动中的思维活动称为工程思维。

工程思维是指人们在进行工程规划、设计、建造、运行、维护、管理和评估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思维方式。工程思维的基本性质是造物思维。工程思维在工程活动中处于中心地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贯穿工程活动始终,渗透于工程活动各环节,对工程活动起支配与指导作用,制约和决定着工程理念的优劣与水平,工程思维既是工程问题求解的过程,也是理想客体对象化、现实化的过程。[2]工程活动是一个有多样答案的问题求解的过程,最优化是工程思维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所谓最优化,就是考虑一切条件,选择最优方案,使目标达到最优效果。筹划是工程思维的根本方式,主要是如何综合运用各种条件去做成某件事情,其本质是发明、创造满足人们需要的人、工、物,解决“做什么”“用什么做”和“怎样做”的问题。人的技术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它不是通过认知活动实现的, 而是通过思维的筹划活动来实现的。[3]

二、“网络综合布线”课程工程思维需求

“中国制造2025”对人才的需求不再是一线操作工人,而是具有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只有培养出这样的人才,才能助力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

“网络综合布线”是一门设计与制作的综合性课程,企业需要的不是只会打线布线的操作工,而是有整体观能设计的综合性人才:能从工程需要出发,确定技术目标,提出若干方案,分析比较方案,选择最佳方案付诸实施。在先导课程中,学生已了解网络的软硬件,但对于综合布线和布线工程没有具象概念。传统的 “教师示范讲解、学生模仿训练”的学习方式,虽能提高学生操作的熟练度,但是这种机械重复训练的方式,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思维能力的不足,造成学校课程教学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无法满足企业对网络综合布线技能人才的需求。工程思维的出现给高职“网络综合布线”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路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三、“网络综合布线”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网络综合布线”是计算机网络专业核心课程,学生要掌握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安装、验收等知识,为后续“计算机网络组建”“物联网技术”等打下基础。该课程不同于“Flash动画制作”和“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等软件工具类课程,设计安装部分的实训场合不在普通的计算机机房,而是有专门的实训模拟设备。

课题以工程思维为导向、教学内容整合为基础、仿真实验软件为支撑,进行课程教学的全方位改进,加强课程与应用间的关联,以提升学生对信息网络布线的分析、设计、实施等阶段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及相关流程的规范化。

(一)课程教学现状及需求调研

开展“网络综合布线”课程教学现状调研,进行师生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走访相关企业,了解该课程(专业技能)目前行业的岗位需求。基于工程思维的特点,以企业和社会对职业学校具备工程思维能力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制定课程培养工程思维的具体目标。

(二)基于工程思维的课堂教学构建

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构,以项目为载体,按照问题导向的形式,将相关的知识、技能、岗位要求和综合素养进行重组。从工程实际出发,在教学中注重思维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构建基于工程思维的“网络综合布线”课程课堂教学,加强学生对布线工程的宏观理解,让学生在工程活动中通过筹划去寻求问题解决的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践。

如何确定最优方案?需要方案的验证。最优化方案的设计、验证,使用仿真技术是一个很好的手段。仿真技术是通过对虚拟制造系统模型的实验,研究一个真实系统。本文提到的仿真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出综合布线实际的操作(实验)环境和实际操作进行虚实互补。仿真软件可以对方案进行模拟实践论证,在实操前可以先掌握操作要领并进行训练,再在实际场景中真实实施,虚实互补,大大减少学生的陌生感,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操作流程及规范,提升实训效率。2014年,笔者所在学校引入并使用“凤凰创壹”仿真软件,该软件具备了仿真系统和虚拟现实的优点,能模拟出综合布线实际实验环境,将课程原本须在实训模拟装置上完成的任务,以动画的形式与使用者互动。

(三) 基于工程思维的课程教学实践

工程思维不仅要解决网络综合布线工程问题,还要引导学生按照网络综合布线的程序、步骤等将构想、蓝图或方案等转变为现实。

以“配线子系统”为例,工程思维指导学生将一张网络布线施工图、设计方案转化为现实布线,学生要根据耗材、路径走向和制作简便等条件,设计出最合理最优化方案。我们将整个过程分为“工程总体设计——模拟操作验证——实际实训操作”三部分。传统教学中“教师示范讲解,学生模仿训练”的方式,弱化了方案设计的讨论,只强调实训模拟装置实践操作,忽视了学生思维训练,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新的课堂重视了“工程总体设计”中学生方案的设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维的碰撞,而非以往教学中一带而过的方案讨论。同时以“模拟操作验证”进行最优方案的验证和选择,突破了耗材、时间和实际模拟设备的限制。为了达成感受实训操作的意义及对布线工程有直观感受的目标,先让学生观察楼层配线设备FD及工作区的位置,展示实训作品成品及实际施工现场照片。在“工程总体设计”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项目要求,进行头脑风暴,讨论本组路径方案,罗列耗材类型。每组按照不同方案,得出系统图、施工图、端口对应表、耗材统计表(成本预算),设计出合理美观的施工路径。学生头脑中的思维和建构的模型转化成各类图表后,能否实现还需要验证。如果直接实训模拟设备进行验证比较,受耗材、时间以及设备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不利于方案的优化调整,借助仿真软件,在“模拟操作验证”中,每组将本组的方案进行模拟实践,验证可行性,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方案的微调整、再验证。当每组方案可行性验证成功后,进行方案分享,再根据耗材、路径的最简化等要求進行比较,确定最后实操方案。进入“实训操作”,由于学生在前期仿真软件中进行了模拟训练,熟悉了操作流程及规范,效率得到很大提升。学生根据确定方案,在IT工程技术实训平台上,完成配线子系统的设计、安装、铺设等操作,并利用检测工具逐一对链路进行连通性测试。最后师生一起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评估,并进行必要的反思和总结。在三角尺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完成各种45°角的制作,通过仿真软件无耗材式地先行练习,进行有效改进,熟悉操作流程,为后期实际操作打下基础,提高效率。

四、“网络综合布线”课程教学改革小结

在高职“网络综合布线”课程中引入工程思维理念,助益学生实践创新。工程思维贯穿于工程活动始终,支配和指导着工程活动,工程思维的培养要以工程活动为载体,以项目学习为平台,学生在实践训练中,学做一体,思做结合,既培养其工程意识、工程思维,又培养其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关注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不仅仅要注重对学生技术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养成。以工程思维指导课程教学,体现知识的系统性与实用性,培养职业岗位能力,在技术培养的同时注重思维能力的提升,让教学始终从学生的未来需求出发构建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刘湘溶,罗常军.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本质特性与典型形态[J].湖湘论坛, 2010(5).

[2]李永胜.论工程思维的性质、特征与作用[J] .创新,2018(1).

[3]陈向阳.学科核心素养:重构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新图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

责任编辑:陈向阳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浅谈少学时专业的《工程制图》课程改革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试析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思路
基于微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