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调查研究

2020-04-10 11:02熊西蓓郑格李燕华
电化教育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师范生少数民族

熊西蓓 郑格 李燕华

[摘   要] 多民族是我国基本国情,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民族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更是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的重要部署。民族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关键在于提升少数民族教师队伍,特别是少数民族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水平。研究以1050名南方少数民族师范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之以访谈法,展开了针对少数民族师范生TPACK水平的调查与研究。通过描述统计分析,阐明了少数民族师范生TPACK水平的差异;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探讨了TPACK水平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少数民族师范生TPACK知识总体水平偏低,专业学科知识有待加强;(2)少数民族师范生倾向于重视学科知识,对教学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信息素养缺乏信心;(3)少数民族师范生TPACK水平受到民族地区教育境脉、生源基础、课程体系等因素的影响。最后,从构建合理的少数民族师范生TPACK课程体系、改革少数民族师范生TPACK教学模式以及完善少数民族师范生TPACK发展辅助支撑系统等方面,发掘提升少数民族师范生TPACK水平的途径与策略。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师范生;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 TPACK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熊西蓓(1979—),女,广西桂林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与评估研究。E-mail:xbxiong@gxnu.edu.cn。

一、引   言

2005年,美国学者Koehler和Mishra(2005)将技术知识纳入教师知识结构中,并提出整合技术的教师知识框架,简称TPA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即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1]。TPACK理论强调技术、教学法以及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是进行有效教学的根基。TPACK的整合觀启示职前教师积极思考教育技术应该如何促进学生学习,不仅为职前教师信息化专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还为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整合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思路[2]。然而,值得重视的是,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我国研究职前教师TPACK的文献并不丰富,关注少数民族师范生TPACK现状的研究则更是缺乏。为了掌握少数民族师范生TPACK水平的真实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提升少数民族师范生TPACK水平的策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乃至促进民族教育的发展,本文对少数民族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进行调查与分析,并结合我国民族教育发展现况和地域文化特点,为民族教育信息化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

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我国当前的新时代教育改革注入了新活力,为基层教育事业,特别是中西部少数民族基础教育事业的新发展既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3]将“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重大目标之一,并明确指出,“加大对民族地区师资培养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以提高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水平。2018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4],全面部署加快发展民族教育,加快推进民族教育信息化,完善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5]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强调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信息化教学能力成为新时代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之一[6]。由此可见,教育信息化在民族教育中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在推动民族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均作出了明确指示。

随着国家教育政策层面的深入推进,以及在移动学习、翻转课堂、微课、慕课、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等方面的深入实践,客观上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更是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7]。职前教师是未来教师的预备力量,加强对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使之满足教育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少数民族师范生作为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师资和后备军,肩负着推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任,是改变我国东西部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关键[8-9]。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民族地区大多地理位置偏远,教师教育发展相对滞后,面临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教育经费短缺等问题[10-11],从而导致了少数民族师范生生源基础相对薄弱、主观能动性不强,制约了少数民族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直接影响民族地区中小学信息化教学的整体质量[12-13]。因此,加强少数民族师范生信息化教学水平建设成为发展民族教育的必然选择。

三、我国职前教师TPACK研究现状

我国当前职前教师有着明显的特质,包括作为数字原住民的成长背景、信息时代所形成的学习方式和偏好、未入职者实践匮乏的现实,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可迁移体验不足等[14]。回顾我国已有的TPACK研究,发现在职教师TPACK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是对职前教师的关注度远远不够。目前我国职前教师TPACK的研究主要分为两大类:(1)TPACK与具体学科整合发展研究。职前教师TPACK的研究重点逐步面向具体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和检验。针对不同专业的职前教师的TPACK进行测评与分析,充分重视专业的差异性,探讨专业化的科学合理的培养模式和策略,例如学前教育、英语、数学、体育等学科都有涉及[15-17]。(2)TPACK与教师教育专业课程的整合设计与实践研究。研究显示,职前教师TPACK的培养可通过学习TPACK系列课程、设计型教师教育类课程、基于“设计学习”的微型课程和参加“同课异构”等活动,使其TPACK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18]。实际上,目前我国职前教师TPACK的培养主要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这门必修公共课来实现。而针对培养职前教师TPACK,展开对该课程的课程设计、教学实施与效果的研究[19-21],意味着TPACK与教师教育领域越发紧密联系,是TPACK融入教师教育知识体系的重要标志[22]。

整个课程体系内的TPACK各个相关课程既互相独立,又互相衔接,将TPACK知识渗透到具体的学科教学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少数民族师范生对TPACK知识的学习与理解,促进他们的信息技术教学的元认知和信息素养的发展。同时,学校政策保障和教学硬软件支持也是确保TPACK课程体系得以顺利有效实施的必备条件。

(二)开设少数民族师范生TPACK网络辅助课程

高等院校可增设与少数民族师范生TPACK知识培养需求相关的TPACK网络衔接课程,作为提高TPACK知识水平必要的课外补充。网络衔接课程可开设兼具教学指导性、实践体验性和趣味性的信息技术课程,既可以激发少数民族师范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又可以转变他们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态度。同时,还可开设基础性的辅导课程,为基础薄弱的少数民族师范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锻炼机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丰富TPACK知识的实操性和实效性体验。

高等院校的学部、学院或学生社团可定期组织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比赛或展示,如:说课与讲课比赛、教学网页设计、电子教案展示、动画制作等。尤其是少数民族师范生在各类比赛活动中所展示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教学方案、教学设计和电子课件等,都是他们施展才华的成果,应予以鼓励。多样性的比赛或趣味活动既能增强他们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信心,更能鼓舞他们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决心。

(三)改革少数民族师范生TPACK教学模式

少数民族师范生培养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应保障一视同仁的教育公平;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师范生具有民族身份,所处环境为民族环境,因此,少数民族师范生应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TPACK客观上要求变革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但是根据少数民族师范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建议采取讲授式教学与情境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一方面,保持传统式精讲授课的优点,使之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切实提高学科基础素养;另一方面鼓励他们尝试以教师的身份,以模拟课堂的形式进行情境式教学,通过设计信息化课堂、实施信息化教学,从中发现自身的问题,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改善和提高措施。同时,还可以导入观摩课的形式进行现场教学,打破教学的空间局限,观摩他人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效融合的方法和技巧。

(四)完善少数民族师范生TPACK发展辅助支撑系统

高等院校可考虑为少数民族师范生增设兼职辅导员或指导老师,尊重民族特性与习俗,引入民族性个性化辅导,提供针对性支持。重点培养双语教师、“双师型”教师,强化少数民族师范生学习过程管理。建议可按照50:1的比例配齐少数民族教师,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师范生日常管理服务水平,不仅对少数民族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更为培养出优秀的少数民族师范生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KOEHLER M J,MISHRA P. Teachers learning technology by design [J]. Journal of computing in teacher education,2005,21(3):94-102.

[2] 王卓玉,樊瑞净.中学STEM教师的TPCK知识结构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4(2):105-11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B/OL].[2018-11-18].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171904.html.

[4]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DB/OL].[2018-11-18].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5/content_2924003.htm.

[5] 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5):5-14.

[6] 赵健,郭绍青.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综述[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4):28-31.

[7] 李建珍,冯利珍,袁玉飞.国内TPACK研究的分析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5,36(11):102-108.

[8] 袁梅,刘玉杰.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民族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演进[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40(4):214-219.

[9] 李伟元.少数民族免费师范生综合能力培养研究[J].黑龙江史志,2009(10):141.

[10] 王纬.民族高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现状调查研究[J].当代教师教育, 2011,4(4):64-65.

[11] 严秀英,俞爱宗.少数民族免费师范生教育的困境与思考[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5,3(5):16-20.

[12] 陈邦泽.民族高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策略——以西藏民族学院为例[J].西藏教育,2014(2):46-47.

[13] 张榕.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师范生学习障碍与解决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0):341-345.

[14] 任友群,閆寒冰,李笑樱.《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解读[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10):5-14,40.

[15] 崔革.TPACK框架下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20(4):101-104.

[16] 海娜,彭雁萍,谌婷.TPACK框架下的英语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行動研究——以《微格教学》为例[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4):67-71.

[17] 王晓丽.TPACK框架下体育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4.

[18] 袁智强,李士锜.数学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研究——以“正态分布”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3,34(3):107-113.

[19] 王云龙.TPACK视域下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5.

[20] 狄芳.TPACK框架下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研究[D].银川:宁夏大学,2013.

[21] 王芳.TPACK框架下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20(6):142-143.

[22] 邓国民,李辉,罗敏.TPACK英文研究文献知识图谱:起源和发展脉络[J].中国远程教育,2018(2):60-69.

[23] 潘若芸.TPACK与少数民族地区英语专业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培养[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5):164-165,170.

[24] 王纬.民族高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现状调查研究[J].当代教师教育, 2011,4(4):64-65.

[25] CHAI C S, HO H N J,KOH J H L,et al. Examining preservice teachers' perceived knowledge of TPACK and cyberwellness through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J].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12,28(6):1000-1019.

[26] SANG G Y,TONDEUR J, CHAI C S, et al. Validation and profile of Chinese pre-service teachers'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scale[J].Asia-Pacific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016,44(1):49-65.

[27] 董艳,桑国元,蔡敬新.师范生TPACK知识的实证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4(3):36-43.

[28] CHAI C S,KOH J H L,TSAI C C, et al. Modeling primary school pre-service teachers'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TPACK) for meaningful learning with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1,57:1184-1193.

[29] 黄磊,蒋玲,张春梅.师范生TPACK游戏教学的效果:教师信念的调节作用[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12):99-105.

猜你喜欢
师范生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少数民族的服装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