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融合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

2020-04-12 11:27骆媛媛
文教资料 2020年28期
关键词:建筑装饰课程思政高职院校

骆媛媛

摘   要: 本文分析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现状,以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基础课程“建筑装饰构造”为例,结合实际教学典型案例,多方位探索课程思政实施措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的教学改革目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建筑装饰   课程思政   融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先后主持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重要会议,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2020年6月8日,教育部组织召开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部署《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贯彻落实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刻认识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战略意义,充分发挥好专业课教师“主力军”、专业课教学“主战场”、专业课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使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构建立德树人长效机制,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2](594-599+648)。可见,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之与各类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方向。

“建筑装饰构造”是高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内容理论性强,实践性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了解不同装饰材料的选择、掌握不同节点构造图设计与绘制及施工工艺的差异。因此,充分挖掘和深化该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对本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现“三全育人”,培养建筑装饰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一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状况

(一)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过去一段时间,由于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相对独立,且专业课程占据主要授课时间,大部分长期在教学一线的专业课教师专业知识储备丰富,并擅长职业技能传授,但是对该课程涉及的德育元素缺乏研究和学习,甚至有一些教师认为专业课程只负责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思政教育则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两者之间存在“两张皮”现象。使得学生对思想教育课程产生认识偏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一部分实习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后,具备相应的知识和工作技能,但缺乏职业素养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往往半途而废。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缺乏相互交融,未能很好地形成育人合力、发挥出课程育人的功能。

(二)融合方式比较生硬

尽管现阶段许多学校及教师已经意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但由于大部分专业课教师缺乏思政教学经验和与此相关的培训学习,加之课程思政考核评价体系还未完全建立,因此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往往忽视与本专业课程和授课内容相符合的思政元素挖掘,不够具体、细致、丰富,存在生搬硬套的现象。虽有环节设计,但“有名无实”,流于形式,仅在课堂开始几分钟内开展思政活动,或“反客为主”占用专业知识学习,将思政知识与专业知识并列。仅仅为了“课程思政”而进行“思政教育”,使两者融合过于生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产生困惑,无法高效关联,学习效果不佳,甚至影响专业课程学习。

(三)教学手段形式单一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融合思政教育仍处于改革探索的初期阶段,虽然专业课程已由传统教学向多元化教学模式发展,如在“建筑装饰构造”课程引入三维建模仿真软件,全方位展示构造节点设计,但思政知识形成的信息化资源有限,教师仍然处于教学主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思政知识的传授与获得,且受时间与空间的制约。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诉求及学习效果反馈不够重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课程思政效果。

二、专业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措施

(一)优化教学整体设计

在課程思政实施过程中,除应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健全落实课程思政绩效考核制度,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高团队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外,还需从以下两个方面优化教学方案整体设计,深化教师队伍对课程思政育人功能的认知,提高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融合的能力,强化思政育人功能:

1.科学制定突出专业与思政协同育人功能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作为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日常教学的行动指南。在制订时,厚植爱国情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培养方案中,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围绕“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理念设置课程,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在我校最新修订的人才培养中,新增劳动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文科学等综合素养类课程,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大格局,着力培养具有遵纪守法、追求卓越、敬业友善、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等综合素质的一线技能创新型人才。

2.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方向的主要就业岗位,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与授课计划。

课程标准与授课计划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将价值引领融入其中,才能在教学中有章可循、有的放矢。一是根据课程特点,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重新建构教学内容,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顶层设计,构建与知识体系对应的思政框架。如“建筑装饰构造”课程主要是在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及生活学习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对应的思政框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二是在课程教学目标中融入思政目标,建立知识、能力与思政育人的三维教学目标,并将具体思政内容基因式植入对应教学模块,形成“三全”育人目标矩阵,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举两得(如下表1);三是在教学考核方式中体现思政评价标准,采用专业技能与思政素质相结合的过程化考核方式,既要考核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目标达成情况,又要评价课程的思政效果,关注学生的个人思想品行表现和职业素养,促成学生将“课程思政”专业文化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合理提炼思政元素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優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3]需要教师对专业课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和整合,提炼出课程蕴含的文化基调和价值内涵,并将其转化为有效教学载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例如,学生在学习“建筑装饰构造”课程建筑装饰防火设计技术及设计绘制建筑构造节点详图和施工工艺,均涉及相关的规范要求。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可将法治教育与课堂相结合,引用《孟子·离娄上》的名句:“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告诫学生做人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标准、法则。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将法治内容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做人如同规范图纸一样,遵纪守法,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如表2)。

又如在教学中笔者总结“建筑装饰构造”课程一般包括:楼地面装饰构造、墙柱装饰构造、顶棚装饰构造、门窗装饰构造及楼梯装饰构造等知识学习,每个教学任务均涉及装饰材料选择与应用,结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发展理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这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选材和设计时,注意耗材的科学性和环保性,培养学生的环保和节约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最终达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统一。

(三)巧妙关联思政元素

为避免课程思政实施过程过于呆板、生硬、流于表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化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的关联性,将专业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思政知识,化被动为主动。例如,学习楼地面装饰材料一课中,教师以我国地面铺装材料的悠久发展历史为切入点,将地面铺装材料的发展与国家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从2000多年前古人用黄土和糯米汤拌合压实成硬质地面,到改革开放时我国彩釉砖第一条生产线,再到如今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地面装饰材料,同时向学生介绍我国的制砖工艺已名列世界前茅,是国家自主创新取得的成果,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触发学生爱国情怀,引入地面铺装材料的知识内容学习。再如鲁班作为中国建筑鼻祖、木匠鼻祖,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缩影,由介绍鲁班的精神、思想与方法,追溯刻苦钻研、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敢于创新的工匠精神,自然关联到木地板、木门窗等木制品构造的学习,不仅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够自然而然地将“鲁班精神”融入专业课堂,潜移默化地将科学的态度、坚毅的“大工匠”精神传递给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融入专业课教育教学的全过程[4](94-95)。

(四)丰富教学形式手段

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由于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对理论文字学习兴趣不浓厚,但是对信息技术和新媒体表现积极。目前在校学生大多为“00后”,针对他们的个性特点,充分利用感兴趣的网络与手机,借助信息化技术,代替“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建立全新的多媒体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以笔者所在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使用超星泛雅数字学习平台,通过学习通App建立学生与老师沟通的桥梁。课前,依据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将“建筑装饰构造”课程模块化重构,分解为多个知识点,针对课程内容融入思政元素,结合实时新闻,以学生感兴趣的短视频、图片或案例链接的方式上传至学习资源平台,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学习,并留言观看心得体会,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情感,产生共鸣;课中,基于课前学生预习成果,教师引入专业知识学习中,引导学生从专业角度理解思政元素,从思政角度重新建构所学知识,并借助学习通App活动中投票、抢答、主题讨论等丰富的课堂教学辅助方式与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课后,学生可依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学习深度,通过学习通与教师及时沟通,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获得更多的思想反馈,进一步升华专业与思政知识融通,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比如在学习墙面及地面构造详图时,教师可让学生先观看建筑装饰装修过程中墙地面装修常见偷工减料的新闻、视频和因此引发的质量通病现场图片,课中教师针对这一现象,引出课堂教学墙地面的装饰构造要求,引导学生按照图纸规范施工操作,树立认真严谨、精益求精的装饰工作作风和规范意识,课后结合学生认知差异,分层布置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再次观看课程相关视频,撰写心得,进一步加深对装饰工程制图和施工质量安全关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结语

本文以“建筑装饰构造”课程为例,探索思政教育理念在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融合措施,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进行初步设计与实践。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既要在宏观上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全面树立课程思政的理念,进一步优化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方案,又要在微观上将思想政治教育巧妙融入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并合理提炼出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专业课知识中,促成学生全面发展。旨在充分挖掘和深化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为行业培养思想素质过硬、技术技能扎实的综合型人才,为新时期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叶雨婷.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取得实效[N].中国青年报,2020-06-10(10).

[2]罗一斌,陈学云.习近平内源扶贫管理思想:研究缘起、理论渊源及核心主题[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06).

[3]张烁.所有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N].人民日报,2020-06-06(04)

[4]常晨,胡叶茂.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路径探索——以“通用管理技能开发”课程为例[J].职业,2019(35).

猜你喜欢
建筑装饰课程思政高职院校
建筑装饰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研究
金华市建筑装饰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