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绘本教学提升幼儿社会情绪能力的原则

2020-04-12 11:25李亚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3期
关键词:牙医绘本情绪

李亚

[摘           要]  绘本教学对幼儿社会情绪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择有趣味的、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情绪主题绘本,在合适的时机进行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幼儿认识情绪、体验情绪、管理和内化情绪,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    键   词]  幼儿;绘本教学;社会情绪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3-0118-02

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而良好的社会情绪能力是身心健康中的应有之意。良好的社会情绪能力是一个长期习得的过程,需从幼儿时期调动各方力量着手培养,尤其是要从幼儿的情绪、信念、态度等方面促进其个性发展。绘本作为幼儿最早接触到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凭借独特的特点,在早期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相关研究也早已表明,情绪绘本阅读教学对幼儿情绪理解能力有显著影响;特别是对情绪调节可能性的理解、对混合情绪状态的理解、对基于道德的情绪的理解等维度上,对幼儿有显著的帮助作用。

那么,幼儿教师如何利用情绪主题的绘本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情绪、排解负面情绪,学会理解他人、表达情感,从而促使其逐渐具备良好的情绪能力,不断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便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经过长期的观察与研究,笔者发现在利用绘本教学提升幼儿社会情绪能力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把握好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一、趣味为先

喜欢享乐是人之天性,理性思维尚欠缺的幼儿更是如此。作为幼儿最重要的启蒙教育工具之一的绘本,它能带来多少乐趣才能激发多少兴趣。有了兴趣,才可能会积极主动地阅读与学习,所以绘本教学的第一原则就是要让幼儿学得快乐。

纵观情绪主题绘本,大部分具有人物动作表情夸张化、色彩对比鲜明化、故事情节翻转化等特点。以《生气汤》为例,封面上是一口热气腾腾的锅上煮着三个夸张的带锯齿的文字,一下子就吸引到了幼儿。文中倒扣着锅作帽子的妈妈谁不喜爱呢?她还拿汤匙扮鬼脸、顶着锅子手舞足蹈、倒立,只有这么可爱的妈妈才会让孩子大叫、吐舌头、敲打、喷火,这么搞笑的妈妈不仅能使霍斯松一口气,也能使小读者跟着排解掉心中某些紧张与不安。文中其他的形象,如母牛、珍珠阿姨和她头上的小鸟、路边的小狗,也都时时刻刻传达着搞笑、好奇、惊讶、快乐。《变成一只喷火龙了》中的阿古力试着用各种办法去灭火,泡在水里,埋进沙堆,用灭火器,躲进冰箱,吹灭火……结果却都徒劳无功,整个过程让人忍俊不禁。选择有趣的绘本并不意味着降低教育的意义,比如:《花格子大象艾玛》中艾玛穿过丛林时,书中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事物,每一头大象形态、肤色都各不相同,每一株植物都有各自的姿态,就连栖息在树上的鸟儿也都各有特色。作者这么“用心良苦”,就是要在每一处都告诉读者,世间万物皆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我们每个人都很特别。如果你就是艾玛,不必为了自己的独特而烦恼,努力去给自己和他人创造价值,你就应该为自己感到骄傲。如果你身边有艾玛,不要去嘲笑他,鼓励他做自己,帮助他找到自己的美。有时,费尽心力想让自己变得和大家一样,反而失去了原本的美丽和快乐。

对于这些有趣的情绪主题绘本,大部分教学可在课堂上通过游戏完成。因为“难以找到一个词汇,像‘游戏一样与学龄前儿童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能如此鲜明地反映出学龄前儿童的特点”。对于情绪主题绘本,较多采用的常常是角色扮演游戏。《生气汤》教学中,师生围成一个圆圈做一个大锅子,然后像开火车一样有节奏地在锅里放一种生气汤的料,煮一锅超级大的生气汤时,幼儿同时能体验生气是每一个人正常的情绪,运用不同的宣泄方式进行消气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需学的本领等内容,最后在一锅汤的游戏中小朋友都能认识到要少生气,最好不生气。再如《不是那样,是这样的!》教学中,可根据文本内容再现高楼倒塌后大家乱成一团、争吵不休的情景,在表演之中幼儿会有所思考,很多幼儿就此能想出合适的解决办法,然后再引导幼儿讨论:当你的生活中遇到这样的情形,你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幼儿各抒己见之后,老师可以总结出好多办法,如我们要多想一想别人的,或者我们设法再造一个高楼就解决问题等。

二、贴近生活

为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对绘本作品进行精心选择,这涉及故事情节、角色设定、图画色彩、细节等各个方面,要选择幼儿喜欢的对象,最好是小动物和幼儿自己,要最大限度地考虑幼儿的兴趣、接受能力与未来成长,文本的构思与绘图要符合幼儿心理特征,特别是要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方式,《纲要》也明确指出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因为越与生活经验有密切联系的问题,幼儿越容易理解与共情,也就越能更多地引发阅读兴趣,越能激发他们主动观察,在心中展现出丰富饱满的形象,并与主人公产生共情,为自主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共情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它指能设身处地对他人的情绪和心境有所理解,甚至感同身受。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多利用时机再现幼儿生活经历和心境历程,能够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以《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为例,故事讲的是一场鳄鱼和牙医之间的心理较量,一颗蛀牙把原本互相惧怕的两个小家伙凑到了一起,凶恶的鳄鱼不敢反抗牙医,胆小的牙医鼓足勇气为鳄鱼治疗,这个故事首先在搞笑中使小朋友受到了一次快乐的生活教育:小朋友应该认真刷牙。其次,小朋友从故事中也受到了一次如何直面恐惧、克服恐惧的教育:原来想象中以为很可怕的人与事,真正去面对时,也没有那么可怕。根据这个故事,教师可以置办一套牙医诊所的玩具,将故事中的场景搬到教室,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看病经验和绘本内容,试着将鳄鱼与牙医的角色都演一演,让他们感受恐惧、克服恐惧。

贴近生活的另一个意义在于通过情绪主题绘本的教与学,最终要能让幼儿在生活中面临难题时能再现绘本情境、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杰瑞的冷静的太空》教学,可以让幼儿试着学一学杰瑞自己管理情绪的方法:如深呼吸法,成年人都知道,紧张、生气、恐惧等关键时刻,通过有规律的深呼吸能使人的神经系统平静下来,使得身体和大脑都得到放松,那么借绘本教学之际,我们刚好传授给幼儿这一绝招。再如,紧张、生气、恐惧等关键时刻时,我们常常需要一个独立的空间使自己平静下来,那么,我们不妨此时教会幼儿学会为自己建立一个冷静的太空地,这个地方可以是家中的一顶帐篷,可以是教室的一个角落等,这样就以具体方法的传授帮助幼儿切实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成长。

三、适时而教

适时而教的“时”含义比较丰富,它在此一是指年龄的差异,二是指生活及教学中对合适教学时机的把握。例如,幼儿入园作为幼儿人生中的一件重大事件,他们第一次离开父母的怀抱,独自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无论在情感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上,都会感到害怕、无助和不安全,这些现象常常被称为分离焦虑。在此情况下,当他们读到《我爱幼儿园》一书时,他们自然能与不肯起床、不愿上学、对幼儿园充满恐惧的主人公取得情感上的共情,这种连接是基于同样生活经验的自发的共情,在此基础上,借助于绘本让他们明白这种焦虑是每个小朋友都有的,也是正常的,在获得他们真心认可的情况下然后跟着主人公慢慢地认识幼儿园、喜欢幼儿园、慢慢地克服焦虑也是水到渠成之事了。再如幼儿入学之时教学《魔法亲亲》:小浣熊奇奇不想去学校,想一直和妈妈在一起,妈妈在他的手心里亲了一下,这样他在学校想妈妈的时候可以把手贴在脸上,就像妈妈亲他一样,因为有了妈妈的这个魔法親亲,每当他在学校感到孤独或者想妈妈的时候,就把掌心轻轻按在脸颊上,妈妈的亲亲就会温暖他的心,他就不会再感到孤独和害怕。很多妈妈已经证明,这个魔法亲亲的确是个有效的方法,能够让每个幼儿带着妈妈的爱来到学校度过快乐的一天。

大、中、小班的幼儿虽然年龄相差不大,但从生理到心理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特点。一般来说,幼儿大概在4岁以上才会真正体验到情绪是什么,而且并不是所有情绪诸如嫉妒、悲伤、孤独等同时发展起来的。所以,对于情绪没有充分发展的幼儿来说,过早的输入或不适宜的输入会适得其反。基于对不同阶段幼儿的了解,在选择情绪主题绘本教学时,小班的幼儿要让他们更多地关注情节特征,选择情节与语言较多重复、侧重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直观材料给他们,大班的幼儿已经能够慢慢关注事件内在逻辑,但有时还关注不过来,可以选择侧重社会类、寓意深刻类的生成性的阅读材料,中班幼儿的理解能力介于小班与大班之间,教学内容可在情境丰富类与逻辑简单类之间进行选择。

通过不同时段情绪绘本的教学研究还可以使幼儿教育工作者认识到绘本的意义不仅在于教育幼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在不断地加深对不同时期幼儿的理解,教完《野兽国》这样的绘本,教师们自然会明白中、大班幼儿的内心原来都住着几只小野兽,他们随时想要尖叫、打滚、撒撒野,由此教师对他们情不自禁地会多出理解与接受,少一些束缚。

社会情绪能力高的幼儿明显自信,拥有较好的同伴关系,具有合作精神,能恰当地管理与调节情绪,解决冲突,幸福感较大,反之,社会情绪能力较低的幼儿在当下与今后的生活中,同伴关系、学习能力及自我认识都不尽如人意。所以,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幼儿的情绪能力是幼儿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有效的绘本教学不失为一个良好的途径。但是,幼儿社会情绪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多方合力,绘本只是可以成为促使幼儿改变的一种催化剂。而且,借助绘本的力量把认识变成意识与习惯,更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参考文献:

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44.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牙医绘本情绪
绘本
绘本
绘本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鳄鱼怕怕牙医怕怕
最好的牙医2
最好的牙医
米糕“牙医”